内容简介
作者:[英] 克莱尔·卡莱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中信·无界
副标题: 乔治·爱略特传
原作名: The Marriage Question : George Eliot's Double Life
译者:徐颖
出版年: 2025-1-1
页数: 392
定价: 6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69487
【内容简介】 她曾被“世界”拒绝了两次,一次是作为妻子,一次是作为作家。 BBC评选“100部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之作,为乔治·爱略特的《米德尔马契》! 1854年7月 20日,34 岁的玛丽安·埃文斯选择与还未离婚的乔治·刘易斯私奔到了魏玛,相伴 20 多年的生活里 作为“刘易斯夫人”的她声名狼藉;作为作家,她则隐姓埋名变成了乔治·爱略特,即使是得到狄更斯的赞美,也不敢承认身份。但正是这个被唾弃之人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亚当·比德》和《米德尔马契》。不过,名声越大,人们就对她私事的细节越津津乐道……从少女时代直至暮年,她始终在思索其时代定义的“女性问题”: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里生存?她既生活在婚姻之内又生活在婚姻之外,她探讨了婚姻关系中的欲望、依赖、信任、暴力与神圣。对于这样一位女性,一段成功的婚姻从来不是简单地屈从于社会习俗,而是在危险地走钢丝。人们拭目以待,看她是否会轰然坠落还是成为永恒的经典。 在英国小说的版图里,女性的领土通常被描绘成四周被山峦包围的荒漠,这些山峦即奥斯汀巅峰、勃朗特峭壁、爱略特山脉和伍尔夫丘陵。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伊莱恩·肖瓦尔特 【编辑推荐】 一、与简· 奥斯丁并驾齐驱的女性作家乔治·爱略特首部重磅传记。她真的是一个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传统的蔑视者和反叛者吗?弗吉尼亚·伍尔夫说:“越专心阅读乔治·爱略特,越能发现我们对她了解得多么少。” 威廉·黑尔·怀特曾说:“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经久不衰,她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挑战、声名狼藉的丑闻、欢乐——同样传达着永恒的智慧。在她的小说中,她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她们的艰辛不断告诉读者关于野心、爱情和抵制传统的重要性,以及拥有开放的思想的重要性;通过她的一生,她教会了我们要敢于抓住幸福,即使要付出代价,也要忠于自己。” 二、她的小说被视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瑰宝,但乔治·爱略特的一生同样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风流韵事和对社会传统的挑战。在本书中,我们也将从婚姻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乔治·爱略特如何在她的文学追求与现实生活中,与婚姻问题展开了一场场复杂的角力。 1854 年 7 月 20 日,星期四。 她和乔治·刘易斯不会结婚,但他们将踏上蜜月之旅。爱略特选择与尚未离婚的刘易斯同居,这一决定在社会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其勇气是不容忽视的,她在没有婚姻法庇护的情况下,与刘易斯共度了20余载。爱略特和刘易斯如此亲密交融,她感觉他们的婚姻是分享的生活,是双重生活,而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孤独”。最终,她并未嫁给刘易斯。1880年,爱略特已经年届60,而且距离刘易斯去世仅仅过去了18个月,她嫁给了比她小20来岁的朋友约翰·克罗斯,在威尼斯度蜜月时克罗斯从窗户直接跳进了河水中,他们的婚姻因为那年12月爱略特的去世戛然而止……生命将尽之时,她曾告诉查尔斯·刘易斯,如果她“不像其他人一样有情感,同时也有弱点” ,就无法写出那些小说来。 三、她的身份复杂: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家、拥有“非正统婚姻”而被批判的女人、卓越的文学天才和留下了影响世界的文学遗产之人…… “她对知识和思想的渴求没有止境,翻译了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做过《威斯敏斯特评论》编辑,写了《米德尔马契》,然而这样一位女性却觉得没资格公开学术抱负,或许她还为此感到困窘。承认想要出人头地,难道只有更高贵、更富有,至少更好看的女性,才有胆量想象自己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吗?……她欲说还休的理想自有一种高贵,可以通过诵读莎士比亚、卡莱尔、华兹华斯和拜伦,来对抗‘被围困的世界’ ,她‘天性渴望扩展’,而蜗居‘一方斗室’束缚着她,常令她郁郁寡欢。” 四、本书既叙述了个人命运,也有很深的时代关照,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和伊丽莎白·勃朗宁等的作品也对爱略特的阅读与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乔治·爱略特也曾为自己的婚姻而苦恼,她曾阅读了《理智与情感》和《维莱特》。在 20 多岁的时候,她一直被婚姻问题困扰——不是将会嫁给什么样的人,而是能否嫁出去。1848 年《简·爱》刚刚出版不久,她就读了这本书;那时她已 30 多岁,还像简一样感到自己与理想女性的形象相距甚远。但是当读到伊丽莎白·勃朗宁的作品时,她在写给贝茜·帕克斯的信中提到自己的天职,她是在呼应勃朗宁,大胆表达对艺术的热爱,即使她必须有所遮掩。 五、女性具有野心与梦想,用笔、墨水和纸向这个世界宣战。她用人生的选择,来向世人宣誓自己的写作梦想,并且克服了许多世俗的挑战而实现了梦想。这种女性的“叛逆”精神穿越时空来到当下,依然可以鼓舞无数人。 “《丹尼尔·德龙达》抗拒女性只该作为母性的飞船这一观点。她们还可以装有其他的珠宝,尤其是艺术创造力。她们拥有天籁之音,能以歌声唤起他人心中的共鸣。无论她们是成为母亲还是艺术家,或者两种身份兼而有之,她们的灵魂,就像所有的人类灵魂一样,是善恶相争的微观宇宙,而这会不断创造世界。”
相关声明
本博客所有资源收集于网络,本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商所有,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仅限个人试读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温馨提示:由于不可控因素,链接有时效性,若失效或下载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