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算》pdf电子书下载

原创 野人  2025-01-20 21:30  阅读 0 次

《大清算》pdf电子书下载 pdf分享 第1张

内容简介

作者:[英] 玛丽·弗尔布鲁克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副标题: 纳粹迫害的遗产与对正义的追寻
原作名: Reckonings: Legacies of Nazi Persecution and the Quest for Justice
译者:陶泽慧
出版年: 2025-1
页数: 868
定价: 15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译丛
ISBN: 9787513948012

人类历史上的噩梦,应得到更彻底的清算 揭开“奥斯维辛”未说尽的极权之恶,追踪“二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与反思 201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坎迪尔历史奖决选作品 ◎ 作品看点/编辑推荐 ★ 德国是反思战争与屠杀罪行的典范吗?刷新刻板认知,打破“二战”后德国彻底清算纳粹罪行的神话 一直以来,相较于认罪态度暧昧的日本,人们习惯性地将德国奉为反思“二战”罪行、直面过去的典范。西德总统勃兰特的 “华沙之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活动深入人心。人类历史中黑暗不堪的一页似乎已经翻过,正义似乎已经得到伸张。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本书作者在回顾“二战”后几十年间的纳粹审判实录后指出:清算远未彻底进行,众多纳粹暴力“加害者”逃脱了罪责,把目光过度聚焦于“奥斯维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清算本应具有的深度与广度。奥斯维辛是恶的象征,但远不是全部。 ★ 纳粹只迫害犹太人吗?追根溯源,指出反人类罪行早在屠杀犹太人之前就已见端倪 提起纳粹迫害,人们往往将其等同于对犹太人的屠杀。然而纳粹迫害的对象远不只是犹太人。早在纳粹政权大肆屠杀犹太人之前,就早已打着“优化社会”的旗号,秘密甚至半公开地迫害、杀害“没有生存价值的人”,其中包括身体/精神残障人士、同性恋者、拒绝与纳粹媾和的政治犯。反人类行径早有端倪,直至在众人的默许下演进为滔天罪行。 ★ 为什么说清算纳粹是一种“选择性正义”?揭示不公正的清算标准与被操控的国家赔偿 “二战”后,除少数罪魁祸首被处决外,大量施加迫害的纳粹“中坚力量”利用政治漏洞、法律漏洞逃脱罪责。在西德、东德、奥地利等纳粹继承国,不同的国别政策与文化,令清算难以形成公正、统一的标准。冷战格局下,各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令清算之路雪上加霜。战后人才匮乏、百废待兴的形势更令众多曾为纳粹服务的医生、律师、基层公务员丝滑地转投新社会,操纵面向受害者的国家赔偿。 ★ “没看到”“没想到”“迫不得已”“奉命行事”,展现世态如何在制度之恶与人性弱点的双重打击下愈加恶化 回顾往事,与集中营一墙之隔的学校教师称“没有亲眼看到行凶”,给犹太儿童注射毒剂的护士称“只是奉命行事”,将残障亲人交给“专业机构”隔离照料的亲属说“没有想到会被谋杀”……当人性的弱点被恶的制度利用,一切都一发不可收拾。 ★ 堪称《奥斯维辛:一部历史》续篇,追踪纳粹极权制度给几代人带来的阴影与隐痛 世界史经典必读之作《奥斯维辛:一部历史》曾抛出“犹太人回家之后怎样”的问题。本书以极富洞察力与人性色彩的叙事回答了这一问题,打破了人们对“逃出生天的犹太人会拥有幸福余生”的错觉。失去亲人的痛苦、受害者有罪论带来的耻辱、身体与心理的后遗症、索赔之路上的阻碍伴随他们的余生;在养育子女时,父辈的隐痛时常转化为病态的教育观,波及子孙后代;而加害者的后代,也在逃避、抗拒、自卑等心理中挣扎。 ★ 斩获国际重磅奖项。201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坎迪尔历史奖决选作品。 ★ 四十幅珍贵历史图片,再现纳粹统治真实场景。 ◎ 内容简介 从华盛顿特区的大屠杀纪念馆,到柏林人行道上刻有铭文的铜片,纳粹暴行受害者的纪念设施遍布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游客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反思罪行的活动也在此举行。“奥斯维辛”经常被用来指代纳粹大屠杀,但把目光止于一个集中营远远不足以伸张正义。如何全面公正地定义“受害者”与“加害者”,纳粹迫害在几代人、几大洲之间遗留了怎样的长期影响,都值得更深入地思考。 本书考察“二战”后几十年间的审判与证词、加害者与被害者的言谈,从更广义的角度探讨纳粹清算,力求校准正义的天平;揭示在历史长河中,纳粹暴力的非人道程度远胜于后来人们对它的解释。从早期的排犹政策到“安乐死计划”、犹太隔离区、死亡集中营,再到战后几十年有选择性地认罪,作者消解了官方的神话——所谓的“直面过去”实则是“绝大多数施暴者未被追究责任”。在东德、西德、奥地利等第三帝国继承国,对纳粹的追责力度大相径庭,冷战格局加剧了清算的复杂性。司法审判有选择性地进行,前纳粹分子轻易重返社会。在清算未能彻底进行的背景下,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后代背负纳粹主义的遗产前行,暴力的后果仍在时间中回荡。 ◎ 媒体/名人推荐 放眼全世界,西德常常被推崇为“直面过去”的典范,但弗尔布鲁克认为,在纳粹受害者与加害者的有生之年,西德的反省并不成功。舆论风向到随后两代人中才开始改变。弗尔布鲁克在个人声音、国家权力、社会舆论之间取得平衡。这是一部权威之作,是作者学术生涯的巅峰,不仅在于她提供的知识与框架,还在于她对历史的深刻判断。 ——尼古拉斯·斯塔格特,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教授 作者将纳粹大屠杀与战后的选择性正义相结合,展现1945年之后几十年间,不同维度的“清算”之间的脱节。她对当前纪念活动提出了有力的批评,面向未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伊丽莎白·哈维,诺丁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对于希望了解纳粹大屠杀的人来说,这是必读之作——不仅要了解大屠杀为何及如何发生,还要了解大多数加害者是如何逃脱惩罚的。对地方的研究,对家庭中的沉默和选择性记忆的研究给黑暗的主题增添了微妙之处。这是高水平的人道学术研究。 ——杰伊·温特,耶鲁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 作者是英国杰出的研究纳粹德国的历史学家。这部作品学术扎实,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不只讲述大屠杀及其投下的漫长阴影,还结合了历史与记忆、人的经历、举证与否认。贯穿全书的既有深切的同情,也有对历史不留情面的评价。 ——简·卡普兰,牛津大学现代欧洲史荣誉教授 内容广泛,涵盖幸存者的经历、施害者的叙述、审判和纪念活动……这本书旨在评估德国在追究纳粹罪犯时的作为或不作为。 ——《近代史杂志》 在纳粹政权犯下暴行的几代人之后,是时候衡量加害者、受害者和少数幸存者的遭遇了。作者有效地描述了日耳曼人在工业化谋杀同性恋者、“反社会人士”,以及绝大多数犹太人时的残酷效率。作者生动展示了她对个人历史的杰出研究……在新纳粹主义苗头显现的今天,读者在阅读这部研究纳粹大屠杀的重要著作时也许会想:这一切都过去了吗?关于文明如何会犯下可怕的错误,这是一项极具洞察力的重要研究。 ——《科克斯书评》 作者是英国研究“二战”后德国历史的重要学者,这部著作是关于记忆、身份和表现的开创性研究,它超越了不容置疑的历史和纯粹的政治,超越了受害者和加害者的简单二分法。 ——安德鲁·I. 波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冲突与稳定》(Conflict and Stability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作者、《中欧史》(Central European History)编辑 书中讲述的人生故事或令人心碎,或彰显了英雄主义,内容全面、令人信服、引人入胜。对于任何对纳粹历史及其遗留问题感兴趣的人来说,弗尔布鲁克的书都是必读的。 ——格伦·C. 阿特舒勒,《耶路撒冷邮报》 对于关注纳粹大屠杀或种族灭绝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关于种族灭绝计划及“二战”后对加害者的起诉与审判,人们也许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作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它的许多篇幅的广泛研究。 ——保罗·布克宾德,《欧洲历史季刊》

相关声明

本博客所有资源收集于网络,本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商所有,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仅限个人试读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温馨提示:由于不可控因素,链接有时效性,若失效或下载问题,请留言!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314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