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尤淑君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万有引力
副标题: 嘉靖帝的礼制改革与皇权重塑
出版年: 2024-12-1
页数: 520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18176499
📣赵克生作序,徐泓、林素英、罗冬阳、彭勇、解扬、丁修真联袂推荐! 📣全面解读“大礼议”,看少年嘉靖如何步步筹谋,将皇权推至巅峰 ———————— 【编辑推荐】 ⭐一部嘉靖皇帝的成长史 看少年嘉靖如何抗衡群臣,为生父“称宗祔庙”,并步步筹谋,掌控朝政,将明朝皇权推至顶 峰。 ⭐一部明朝政治史 震动朝堂24年的“大礼议”事件,180多位文臣或死或伤的左顺门血案,严嵩、夏言、杨廷和、张璁等人相互倾轧……充分呈现权力、制度、文化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解读明中晚期政治为何日渐衰败。 ⭐一部条分缕析的礼学史 从嘉靖皇帝应否改称父母之辩,到立世室之辩、天地分祀之辩,再到宗庙制度变更,逐步展现礼法之于权力结构塑造和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 【内容简介】 正德帝身后无子,由兴藩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嘉靖帝,文武百官请其入继大宗,作为嗣子,改认堂伯弘治帝为父,而称生父为叔,自此引发震动朝堂长达二十四年的“大礼议”。 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镇压伏阙抗议的言官群体,导致左顺门血案;编纂《明伦大典》,构建皇权正当性的理论文本;编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杀士人“为王者师”的政治理想;不断变更国家礼法,名为“恢复祖制”,实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巩固自身皇权;又为操控群臣,大张阁权,几易首辅,朝廷政治风气日下,为党争愈演愈烈创造了条件。 本书通过“大礼议”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异变,尤其是围绕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入祔太庙的问题,嘉靖君臣唇枪舌剑,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将生父称宗祔庙,也达成了皇权重塑、小宗变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却动摇了以“礼”为主的政治文化体系,皇权私化,名分礼秩混乱,导致了明中叶政治动荡、君臣冲突、社会失序的危机,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溃瓦解。 ———————— 【名家推荐】 嘉靖皇帝一般被认为是个和万历皇帝一样,十多年不上朝的昏庸君主。其实嘉靖皇帝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他是个从遥远的湖北,只身入主北京紫禁城的十五岁少年,欲掀起为尊崇父亲的“大礼议”,一步一步地突破朝廷上巨猾老臣的管控,获得最后的胜利,为其父“称宗祔庙”。进一步,又对明朝自洪武帝创制的礼制,推动大改革,以重塑皇权。将明太祖独创的天地合祀,改回天坛、地坛分祀;将继太祖之后的明“太宗”,提升为与太祖并列的“成祖”;降杀孔子与孔庙的道统地位,将孔夫子兼具道统与政统地位的“文宣王”称号去掉,改为只是“至圣先师”的道统地位,改大成殿为先师殿,大成门为庙门,增建祭祀孔子之父的启圣祠,以分散孔子的至圣地位;并且在国子监增建敬一亭,为嘉靖帝对经书批注的圣训树碑。彰显帝王不但掌握制礼作乐至高无上的皇权,而且是掌握诠释经典权力的大师;其专制独裁,更胜太祖,将明朝皇权推到最高峰。尤淑君教授的《大礼议:嘉靖帝的礼制改革与皇权重塑》,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完整论述其历史过程及关键,尤其对大礼议的政治文化面相,颇有独到的论述。尤其附录《大礼议编年表》,方便读者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本末,更是大礼议过去相关论著所无。 ——徐泓(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 明代“大礼议”事件虽始于嘉靖帝有关继统与继嗣的情理之争,其影响则是透过礼制的改革,促使皇权更为独大而专制。尤君有鉴于此,故而广为搜罗史料,参酌前贤之说以客观分析其来龙去脉,且将主力放在复杂的公私/名分之分辨与礼制改革/政治文化的两条主线,以讨论该事件的政治文化意义。附录二的《大礼议编年表》,更具有重要的征信价值。谨在此郑重推荐本书。 ——林素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著作,将“大礼议”这一久为学界瞩目的课题,置于时间的变焦镜头下观察,揭示其久远的礼秩文明传统和明代自身的义起和变迁;复置于空间的变焦镜头下细研,分析其文本、思想、话语、权力行为的多重结构和互塑,重述其过程,烛照其动因,阐明其利弊,充满了对传统政治文化富有启发性的新思考。 ——罗冬阳(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教授) 对明朝政治局势重大转变的探讨,“大礼议”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许多学者都有关注。本书抓住《明伦大典》的编纂,分析大礼议过程中嘉靖皇帝是如何把皇权、人情与典制结合在一起,重构政治权力、经典诠释和国家礼制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嘉靖皇帝取得“大礼议”的胜利,意味着传统的政治权力和名分礼秩关系的瓦解,也意味着政治秩序和政治文化随之改变,明朝国家政治权力(如内阁、军事、财政等)的运作由此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关注明朝历史的重大变革,就不能不关注本书对嘉靖“大礼议”的精彩解读。 ——彭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本书研究嘉靖朝议礼改制问题,详究细节、体味人事、再现史局,还原编纂《明伦大典》的波澜,勾勒议礼新贵的起伏,揣摩伏阙朝臣的心态,揭橥诠释经典与申诉政见的依存关系。读后,不惟明了一朝一事,亦能鸟瞰有明一代。 ——解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该书的主要贡献,一是通过对代表性史料的排比,分析嘉靖朝“议礼派”如何“制造”议礼,进而影响后人认见;二是梳理嘉靖朝礼制改革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嘉靖帝如何层层推进,重塑明朝宗统;三是在明朝政治文化的整体框架中解读“大礼议”事件,向读者展示了权力、制度、文化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是书持论中和,长于叙事,主要内容虽成形于十数年前的硕士论文,但其中的研究方法与观点于今仍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丁修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大礼议》涉及的问题重大,头绪繁多,要围绕主题把相关问题熔于一炉,条分缕析,论述严谨,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人说,礼学向称难治,研治礼学,须有老吏断案的精审和识断。一个青年学者面对浩渺的文献和众多时贤的成果,毅然以东流注海一往无前的精神完成这部厚重的著作,值得赞赏。 ——赵克生(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相关声明
本博客所有资源收集于网络,本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商所有,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仅限个人试读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温馨提示:由于不可控因素,链接有时效性,若失效或下载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