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真相)

原创 野人  2023-11-12 10:10  阅读 0 次

网友脑洞外星人说: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连接云贵、陕甘、青海、西藏,处中转枢纽,位置极为重要。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无法完全占领四川。除了跟四川地理位置有关,也因为四川当地一直有反抗清朝的力量,稍有火种,便有人举旗起义。康熙初年,清朝才基本占领四川,并在当地实行统治。也正因如此,长期反复的战乱,以及后来出现的灾荒瘟疫,让四川人口锐减。瘟疫爆发时,很多百姓无力治疗,只能在家等死。康熙初年,时任四川巡抚张德地走马上任。当他到四川后发现,道路两旁,人烟稀少,房屋破败,良田荒芜。昔日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蜀地,仿若荒山野岭般寂静,不时可以看到老虎出没。行人需要结伴,拿着木棍才敢上街,房屋、学堂里,反倒成为老虎的住所。(《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蜀乱》:“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楼上屋,浮水渡船。”)面对四川的荒芜,张德地给康熙上了一份奏折,表述了当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予以支持。张德地认为,如果要帮助四川,重新恢复,势必要从外省迁入人口。因为凭四川当时的人口,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而且,明朝初年同样因为战乱,四川人口锐减。当时也是从外省迁入大量人口。张德地的建议是,朝廷可以动用政策,把原本四川籍的百姓,从外省迁入。再从一些人口密集大省,迁入部分人口进入四川,让他们开垦荒地,恢复生产,重新建设四川。张德地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朝廷还在赋税、籍贯、土地上给了一些政策优惠。荒地开垦后,就永远属于自己。开垦的荒地,五年内,朝廷不征派赋税,让百姓可以积攒家底,鼓励更多人愿意开荒。对于那些原本不是四川籍,或者四川籍贯到外省结婚生子的人,迁入四川后,都可以直接加入四川籍贯,对于这些额外增加的人口,不增加额外赋税。为了鼓励官员向四川多移民,朝廷还把官员的升迁政绩,跟移民连接在一起。移民办得好,将来升迁快。四川在整个社会的动员下,人口增加极快。康熙初年,四川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只要勤劳肯干活,最起码能过上温饱的生活。甚至可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家业。《傅氏宗谱》里就记载了福建龙岩人傅荣沐在进入四川后的经历。他原本从瑞金迁到赵家渡,靠力气吃饭,后来买田当地主,自己种地。迁到易家坝种烟草,赶上好时机,赚了一笔家业。又在赵家渡熬糖,卖到其他地方,赚了很多钱。(“由瑞金迁居金堂赵家渡。出犹食力于人,继而自为贸易佃田,使诸子力农,仍迁易家坝,广种烟草。时蜀中尚未诸种烟草,而满蒙八旗牟兵有所必须,故一时傅姓烟重于锦城,其价过倍他种。又熬蔗糖于赵家渡,发贩四方,获利益厚。”)这并非个例。在康熙初年的移民开荒中,很多人都靠着政策优惠和大片荒芜的土地,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当时清朝给的政策待遇较好,再加上战乱过后,人心思治,都想着过好日子。所以,四川恢复得极快。康熙后期,原本人口稀少的四川,开始变得人满为患。现有的荒地,基本被开垦完毕。可是,很多外省人不清楚这个情况。在他们得到的消息中,很多去四川的人都因此发家致富。于是,许多人便携家带口,不断向四川移民。以至于朝廷不得不颁布诏令,禁止外省百姓移民,以免造成流民问题。可事实上,诏令的效果极为有限。乾隆年间,四川已经出现问题,需要安置流民。当然,移民的加入,对四川文化来说,影响较大,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四川文化可以追述到数千年前的巴蜀文化,明朝初年大移民后,曾糅杂了许多新东西。康熙时的移民,同样如此。康熙二年,昆曲进入四川,跟四川当地的戏剧结合后,就有了川昆。语言上更是明显,康熙年间,那些长期移民到四川的人跟新移民到四川的人,互相融洽,形成了四川后来以湖北话为主的四川官话。四川方言中,除了湖广方言,又有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的语言揉入。现在的四川,仍保留一些客家话,湘方言,以及少数河南、安徽话的地区。其余饮食、乐器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历史巨浪冲刷下,遗留的痕迹,仍保存至今。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网友历史军魂说:

感谢邀请!元朝设立湖广行中书省,其地理位置包括现在的湖南省以及湖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明朝设立湖广布政使司,将元朝湖广行中书省中广东、广西的部分辖地分出,只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等地,仍叫湖广。清朝初年,也叫湖广省。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分为湖南、湖北两省,但是两湖总督仍然叫湖广总督。所谓的“湖广填四川”是指清朝初年,四川因战乱人口大量减少,清政府推行的移民填川的政策。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开始于顺治年间,一直持续到嘉庆年间。四川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是这个时候来到四川的。当时有十几个省的老百姓移民到四川,包括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山东、江西等省,由于移民到四川省的大多是“湖广”籍,因此,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被称之为“湖广填四川”。清朝康熙年间就有这种说法,如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上奏“查川省现在孑遗,祖籍多系湖广人氏。访问乡老,惧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难,亦必至有土无人,无奈移外省人民填实地方”。魏源的一篇文章也写到:“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关于湖广填四川的原因,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明朝末年,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屠川,将四川人几乎杀光。一些地方志和族谱都有记载,如《(光绪)大邑乡土志》记载“查大邑土著,历来惟有汉人,……献(张献忠)贼乱后,几无孑遗,全资两湖、江西、两广、山陕之人来邑垦荒生聚,麻城(今湖北麻城)人较多,江西、山陕次之,两广又次之。俗传“湖广填四川”,其明征也”。除此之外,四川、重庆一带的老百姓还在口口相传“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的故事。目前史学界认为,明朝末年,张献忠在四川确实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是他在四川只有几年,而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长达30多年,“张献忠屠川”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因有点站不住脚。四川历史上多次有过大规模的移民。如秦灭巴国后的移民、西晋末年的北方人口南移、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等,其中尤以湖广填四川的影响最大。南方的家庭中普遍都有族谱和家谱,根据家谱和族谱追根溯源,现在的四川、重庆人的祖先大多是清朝时期从湖广迁移来的。特别是明朝时期,辣椒传入中国,今天的湖南、湖北人都喜欢吃辣椒,而现在的四川、重庆人也喜欢吃辣椒,由于四川(包括重庆)属于盆地,比较湿热,这里的人口味变成了麻辣,与湖南的干辣稍微有一点区别。

网友逍遥历史交流阁说:

中国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其实有两次,现在分别述说一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是‬我国的‬民族‬迁徙‬史的‬一部分内容‬。‬话说,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第一次是元末明初,北方地区狼烟四起,战斗频繁,南方的湖广、江浙、江西、广东也是动乱不断的。在当时只有四川偏安一隅,未受过战争。1357年,徐寿辉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明玉珍在四川建立了“大夏国”。“大夏” 国虽为时不长,但他带来了大量以农民军身份入川的湖广人。明玉珍失败后,这些人仍留在四川定居,绵延后代。在朱元璋平定了大夏以后,开始积极组织湖广的移民进入四川,从而有了第一次“湖广填四川”。这是第一次湖广填四川,当然除了随明士珍起义军来四川的一部分人,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元末战乱频仍,别处无法安生,只能逃到天府之国四川的人士,也就是元末的避乱入蜀的事件。这说的是元末明初的移民入蜀事件。起因是战乱,结局是组织百姓去四川生活,补充由于战乱导致的人口减少问题。相对来说,四川是个好地方,当年,三国蜀国,凭借天险与魏国抗衡,就是因为蜀地易守难攻的因素,才得以存在很多年。第二次,湖广填四川事件是明末清初的事件。从明朝末年张献忠屠城,屠杀百姓过甚。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那么,清朝初期的统治者就必须从别的地域迁移人口到四川,以补人口不足的问题。民国时期的《巴县志》中记载,自从晚明张献忠“屠蜀”以后,四川当地人为之一空,外来移民中十个里有九个是湖广人。《资州志·杂编》记载:“本境分五省人:一本省,二楚省,三粤省,四闽省,五赣省。”从这些资料看,人口来源十分复杂,有本省的,有湖北的,有福建的,有广东的,有江西的。大规模的移民,是从康熙朝开始的,大概康熙四十年到乾隆48年108年之间的事情。由于四川大部地区空无人烟,人丁稀少,有四川巡抚上奏康熙,准予将湖北,广东等地人口迁移进四川。大概事件就是如此。也不必多说,这是一次为了增加四川人口密度的政府行为。康熙下旨,鼓励向四川(包括重庆)大规模移民,清政府还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省的移民,浩浩荡荡往四川涌来,长达数十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由此拉开序幕。(本文形成参考了一些历史资料,向资料提供者表示感谢)赞(图来自网络,侵删)[爱慕][爱慕][爱慕]欢迎大家转发~点赞,点评,收藏,关注

网友姚老板的茶说:

如今的川人,至少有一多半,祖籍并非川人,而是历史上,移民至此,繁衍至今!湖广填四川,其实是一部贯穿了大半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人口迁徙史!当然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涉及十多个省份,移民规模在百万人之多!历史上,蜀地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之称,但自唐宋开始,蜀地接连战乱不断,南宋末年,蒙古大汗率大军围攻钓鱼城,川地百姓顽强的抵抗蒙古人的进攻,死伤无数。据《史氏程夫人墓志铭》载,在南宋与蒙古近五十年的拉锯战中,“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当时的蜀中是怎样一副景象呢?据宋人吴昌裔载:“沃野千里,荡然无民,离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畴不辟,堰务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种”!后来,元末农民起义,起义军明玉珍率军攻入四川,自称陇蜀王。随其进入四川的不仅有十多万大军,还有不少追随他的流民,他们进入四川后开垦荒地,耕种务农。这就是“湖广填四川”的开始!后来明朝建立,大量来自各省的移民进入四川,其中湖广地区的移民占了绝大部分!四川的人口逐渐恢复,社会不断发展,繁荣!到了明朝末年,南明政权,张献忠及清军多股势力在四川进行了持续多年的争斗,再加上后来吴三桂领头的三番之乱!可以说,自明末到康熙年间,蜀地就一直处在战争中没有停歇过,蜀地人口规模锐减,至今民间仍有张献忠屠川的说法流传!据康熙24年的统计,历经连年的战乱,四川人口仅剩下9万人!整个蜀中千疮百孔,残破荒凉!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为了恢复四川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在听取各级官员多方意见后,颁布了一份叫做《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由此,中国历史上对四川地区来说规模最大的移民开始了!全国各地十多个省份,数百万人之多,纷纷来到四川,建立新的家园,建设和恢复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如果家中还保留着族谱,那么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到在“湖广填四川”之前,本家祖籍在何处!据族谱记载,我们这一支族人,则是来自广东平远县,也是挺远的!

网友豆子人民艺术家说:

是因为明末清初的时候,原在四川的居民几乎死绝了。我们首先看四川的地理位置:四川是一个四周是山的盆地,气候湿润,又在西南,环境十分养人。因此,无论是汉代三国,还是唐宋元明,四川都被视作天府之国,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正因为如此,四川人遭受的战乱和剥削也是最严重的。因为物产丰饶,所以是必争之地,因为物产丰饶,所以要调度输出,战争与剥夺,导致四川人大面积死亡。首先看战争,明末因连年饥荒,各地的骚乱都未曾停止,四川也不例外。四川因为较为丰饶,故而衙门横征暴敛,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激起了民变。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屠杀,屠杀狂魔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是和清朝在北京上台在同一年,都是1644。张献忠对四川人很怀疑,不光屠戮百姓,也屠戮士绅,譬如在1646年的时候,假装科举取士,召集考生后,将17000多名考生屠尽。有传教士想用上帝感化张献忠,然而张献忠听了以后只采用了“世人皆有罪”的说法,展开了各类大屠杀。我们不听信南明和清朝的史书,即便清代史书和南明史书都记载了张献忠屠川的事实,因为有人会说他们屁股坐的歪,说史料诬陷张献忠。我们只看普通人写的笔记:

献忠又令其众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岁以下者仅留一、二。四川之祸,屠城、屠堡、屠山、屠野、屠全省,甚至千里无人,空如沙漠。

除此之外,还有《明史》《蜀碧》《荒书》《圣教入川记》《鹿樵纪闻》《成都县志》《张献忠陷庐州纪》《平寇志》《蜀难述略》《蜀警录》《蜀龟鉴》《蜀破镜》等,记载了张献忠对四川的屠杀。张献忠的大屠杀,导致四川人口锐减,以至于千里无人,村道犹如鬼街。各种资料记载,张献忠分路屠杀人口,每队都要标记所屠杀数量。譬如某日分四路出去屠杀,“五月,回成都,上功疏: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万,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九百余万,杀女八千八百余万;定北七千六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他把屠杀平民当作军功,军士用命。经过数次屠杀后,四川人口几乎消灭殆尽。其次是饥荒。战乱必然伴随着饥荒,四百万四川人被杀得差不多了,仅剩下了九万人。战乱时又无法从事农业劳作,因此没有粮食可吃。四人口耗损,社会残破,经济凋弊,田里荒芜,其残破景象的记载不绝于史籍。于是,清初,四川也发生了饥馑,导致人吃人的惨剧。各类资料记载中,四川被屠以后,发生了虎患。老虎就从成都城外走,为幸存者亲眼所见。从顺治四年(1647年)开始,四川的虎患持续了五六年,各州县猛虎野兽随处可见,扑杀活人。荣昌县知县张懋赏主仆八人到县城赴任:“方入城,蒿草满地,不见一人,日未暮,群虎拦至,攫食五人。”县令赴任,一个人没看见,荒草满地,到了傍晚,碰见一群老虎,吃了他们中的五个人。十多年过去了,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老虎依然在成都成群地出现且为害活人。“重经恢复,(成都)城中草木蔽寒,麇鹿豺虎,纵横民舍,官署不可复识,各官柄于城楼,兵则射猎于城内,蜀王府野兽聚集,二三年捕获未尽。”人死了,就是野兽的天堂。清军进入成都,在成都城打猎。蜀王府中的老虎,捕获了两三年还没抓光。可见,战乱、饥荒、虎患,是明末到清初,四川人口逼近于零的三大原因。四川空了。既然空了,这个地方很适合生产和生活。到清初,自然要填补人口,于是就产生了官方的湖广填四川运动。招纳流民,鼓励开垦,规定五年后才开始征税,凡到四川定居的百姓,给的地就是自己永久的产业,于是大批流民和百姓入驻。最多的就是湖广人(湖北、湖南),其次是广东、江西和陕西人,湖广人占到80%以上,因此才被叫做“湖广填四川”。为什么是湖广而不是山西、山东呢?因为靠得近呗。相比较而言,明初洪武大移民,山东的很多人口,则是从山西调拨而来。也是根据就近原则,而不会舍近求远。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70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