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诸葛亮主要有哪些功绩呢

原创 野人  2023-07-29 09:10  阅读 12 次

网友东海龙王说:

坊间常说“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仔细琢磨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以为然,另一方面说明集体的智慧大。就这两点说明千百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才能并非都是完全认可的。最主要的是诸葛亮在三国几十年众多竞争者中最终是个失败者,他一身虽然隆中献策,说服东吴孙刘联盟,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妙计一连串,但是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包括姜维)直至病死五丈原,最终也未能实现刘备一统天下,恢复汉室江山的宏图伟业,而且在其死后29年蜀国就亡国了。蜀国亡国他应该是主要责任人。 诸葛亮确实是中国古代大神级人物,其绝顶聪明,军事才能卓越超群,但是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失误和弱点。总结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隆中献策就是失误开始,荆州,益州千里之遥先二分兵力,后又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怎能不败。毛泽东屡试不败的战绩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战机,各个歼灭。特别强调集中用兵的重要性,这是弱势一方取胜的王道。两地分兵的做法让本来就弱势的刘备军团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孙权军团偷袭得手,而且关羽也命丧孙权手中。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其次、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结果被司马懿所破,导致街亭这一重要关口沦陷敌军之手。诸葛亮不得不败退汉中,事后害演出一幕“挥泪斩马谡”的悲剧。历代评书、戏剧在表现“失街亭”事件时,把重点放在马谡如何不听劝阻,刚愎自用,甚至有人搬出刘备当年留下话说马谡不堪大用,以及诸葛亮如何执法严明之上,其实,街亭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如此重大的任务怎能交给一个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人去执行?而且即使派人去防守街亭,也应该不断派军去增援,假如街亭危急,甚至诸葛亮本人也应该前去亲自指挥,与敌军展开大决战。这是诸葛亮一个重大军事谋划的失误。 再就是,诸葛亮一生谨慎,事必躬亲,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虽然各种事务都被处理的井井有条,但是无意中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诸葛亮不肯放权,不相信部下,部下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还会形成事事对其依赖性,等待他的决定,甚至有意打压异己。如李严,魏延等。军事上不敢用奇兵,又不敢冒险,魏延献子午谷奇谋明明是好计却就是不用。这是典型的太过谨慎的表现。事必躬亲恐怕是他54岁就得病而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后来落下一个“鞠躬尽瘁”的美名。但是这样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没有培养出理想接班人,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极其不足。以至于诸葛亮死后,朝中仅剩蒋琬、费祎等寥寥几人有能力继承丞相位,但这几人都是一大把年纪了,当宰相也当不了多少年,蜀中内政不稳的问题凸显出来了;再者,武将方面,曾经的“五虎上将”早就不复存在了,能征善战的武将亡得亡、病得病、反得反,就剩下姜维一个人苦苦支撑,所谓“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如果诸葛亮能够为蜀汉提早储备一批人才,提早着手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历史可能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最后,眼看自己时间不多,匡扶汉室无望,蜀汉后继无人。又愧对先帝之托,心中愁绪也是压死诸葛亮的之后一根稻草! 反观其对手司马懿虽然名声没有其响亮,甚至不好,是个善于隐藏,精于算计的阴谋家,但最终司马懿遏制了诸葛亮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还耗死了诸葛亮。蒙过了曹操,骗过了曹爽,其子“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得其遗传,但终究司马懿是最后胜利者,赚得了曹魏的江山,三国一统归大晋。 比较二人的不同在于,诸葛亮的成功在于过程洒脱结果的无奈,司马懿的成功在于过程的无奈结果的满足。诸葛亮是战术家,司马懿是战略家。 世间对诸葛亮的评价受罗贯中《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影响,神话了诸葛亮,应该说“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的评价比较客观。集体的力量大,注意多,但诸葛亮太注重发挥个人智慧,不注意打造团队,培养后备军。

网友文艺复兴史者说:

诸葛亮,这三个简简单单的字,写在史书之后,就不再简单,它更是化作了一种信仰与精神,光芒的消失,不过从眼里转移心中。▲诸葛亮剧照诸葛亮自小聪慧,从名师,学成之后自比古时贤能,世人不以为然,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还好有知晓他才能的人。是时,叔父投奔刘表,兄长前往东吴,周遭所识,皆有心中明主,这可都是震烁一方的人物,可诸葛亮却看中了一穷二白的刘备。或许以小博大可以彰显军事家的才能,可从无到有,可就需要通天才能,当时刘备不过做客荆州,又被人觊觎,无立足之地。▲诸葛亮隆中对剧照演义中的隆中对,犹如开天辟地的一缕光,也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调,好久不长,曹操几乎统一北方,带着不可阻挡的气势南下,迫于形势诸葛亮渡江舌战群儒,言明其中厉害,在后世更是被添油加火,取得东吴信任,草船借箭之后取东风,一场大风扑灭了曹魏一统的野望。乘胜追击,取得西川,拔得汉中,拥护刘备称汉中王。可惜,好久不长,吕蒙奇袭,多年心腹糜芳叛变,直接影响了远在宛城的关羽,致使其身首异处。关羽的死,更像是蜀地王国的幻灭,从那一刻,这个健壮的巨人走向衰落,刘备执意复仇,落得白帝托孤的遗憾。后世人常说,读《出师表》是没有不流泪的。五虎上将或死或老,益州疲敝,人才凋零,偌大蜀地,危亡不过朝夕。后方又有蛮荒之人骚扰,施展奇谋,几番捉拿和释放,消磨了孟获的傲气,稳定了后方。 当时曹魏占据天下十之六七,东吴又有长江天险,自己蜀地地势崎岖,难以发展。要是任曹魏发展,无疑于慢性死亡,等待自己只能是慢慢被蚕食。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出了祁山,拿最后的心气去搏一搏未来。连拔郡地,可是天意弄人,终究是败了。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优秀的军事家,相隔百年时光,李靖仍推崇他的军事思想,唐代十贤更有一席之地,同时又是杰出的政治家,安抚蜀地,忠心为国,事无巨细,是那个时代永不灭的星。▲武侯祠一千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输给了司马懿,即便蜀地被攻破,但蜀人心中的王国永不消逝。自张仪建造成都城,古来治蜀何止百千,可城中只有一座武侯祠,很多时候,时间还是会证明一切的。

分享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和观点,我是醉爱谈历史,欢迎关注!

网友智慧安全为王说:

诸葛亮是一位心思缜密,具有远见卓识和组织能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三国相争的残酷时代,他协助刘备割据一方,积聚较强的实力,为统一中国殚精竭力,虽然没有实现统一目标,他尽力了!他虽然不是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他是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网友东方神盾说:

谢悟空问答邀请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首先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然后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再然后是一位集儒学、道学和天文学的集大成者!今天在此谈论诸葛亮,一不谈他的政治之国能力、二不谈他那博学多才的天文以及地理学识,单从军事的角度略谈一下他到底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是不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或者是战术家。本文单就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而言,与其它无关,不喜勿喷!第一点,有人说诸葛亮用兵太过于谨慎,从不冒险。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早有交代,那就是魏延主张的兵出子午谷。魏延的主张是这样的: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自领精兵五千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于异道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并未采纳魏延的计谋,诸葛亮此举也招致了后世多人的批评,认为他用兵过于谨慎以致失去了大好的北伐中原的机会。对于魏延的这一谋略 ,诸葛亮他不可能想不到,但他绝对不能冒这个险。整个的蜀国人口不过百万,可供征调的人马不过十几万人,除去防守各处要塞之外,他能够动用北伐的军队最多不上十万人。似这样弱小的国力,诸葛亮他冒不起这个险,魏延的计谋确有出奇之处,但风险也同样不小。所以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主张是不应该受到过多的指责!第二点是诸葛亮由汉中出发进军现今的甘肃陕西一代,这一点在战略上是对的、是无可挑剔的。在小说《说岳》第四十回李刚曾经讲过这样几句话:自古中兴之王俱兴起于关中地区。从中国历史来看,但凡南北交兵,一般来说南方在地理上从不占优势。差不多都是北方战胜或者是统一南方,而南方大多都是以战败收场。从中国历史和地理上来讲,关中之地占有地理上的制高点优势,但凡在此建都的大多都是一个强盛而持久的政权,诸葛亮兵出斜谷和陈仓正是恰恰避开了从正南方进兵,而采用了由西向东打的地理优势。第三点效仿刘邦和韩信兵出陈仓的成功先例,韩信和刘邦的成功给与了诸葛亮很大的启发,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地理学家,对于地理上的利弊他是应该知道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诸葛亮的用兵之道端的是无可挑剔,唯一令人失望的是他面对的是一个稳定而有序的曹魏政权,面对的是一个即黑又厚的司马懿,而不是一个血性和爱冲动的项羽。因此北伐不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网友君发刘军说:

我仍俗人,俗人浅见,希望众位希望莫怪。本人拙见,诸葛亮是前无古人,后有来着。他在未出山以前,便以卧龙的称号名满天下,江湖人号称人得到他便能得到天下。等到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他的一席‘’三分天下〃的草庐对话享誉古今,同时也折服了刘备三兄弟,出山后算无遗策,他的著名战例如巧借东风,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等等。他的能力,他的谋略,他的智慧,他的忠诚,和我们开国的周恩来周总理有一拼。他死后,家里没有很多的家产,他的儿子也为了保卫他的后主刘禅战死了。后人有好多人研究诸葛亮,他一生算无遗策,本人戏说一个玄幻的说法,我怀疑他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更可能是上帝安排的。他的人生当中有好多对手,有内部的关羽、庞统、李严……等等,外部的有江东的周瑜、鲁肃、司马懿、曹操……等等,无一不被他的智慧能力所折服。正如他后来写的,出师表一样。〃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等等。说明诸葛亮本人,言必信,行必果,乃大丈夫奇男子也。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希望各位大师给予批评指正教诲,鄙人在此先谢了。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45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