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sunjin6278说:
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自夷陵大败后,托孤诸葛亮,病死白帝城。刘备死后,诸葛亮总摄军国大事,通过内政外交,发展经济,稳定蜀汉朝局,国家元气恢复后,为完成刘备遗愿,以攻代守,诸葛亮先后进行了南征北伐。南征不足半年就平定了南中叛乱,为诸葛亮北伐曹魏,解除了后顾之忧;五次出兵北伐曹魏,增强了蜀汉的凝聚力,巩固了蜀汉政权,迟滞了曹魏发展,使蜀汉得以延国四十余年。因此说刘备死后,诸葛亮屡战屡败是毫无根据的。诸葛亮南征。南中叛乱后,大概有三股势力,叛军兵力大约在一万三千左右。东边的牂牁郡太守朱褒约有兵一千五百人左右,中部的益州郡雍闿和孟获有军六千多人,西部的高定有军五千多人,战斗力最强。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于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趁魏吴交兵之机,率大军约二万人自成都出发,沿水路至僰道(今重庆宜宾)兵分三路,东路由门下督马忠带领二千五百人,向东南攻打牂牁郡叛守朱褒;中路军二千人由庲降都督李恢带领,攻打益州郡的雍闿、孟获;西路军约一万五千人为主力,由诸葛亮亲自统帅,向西进击高定军。战争的目标是东路军攻占牂牁郡,消灭叛军后,留在当地做好安抚工作;中路军的主要任务是从驻地平夷县沿小路迂回益州郡,占领孟获根据地,切断孟获、雍闿援助高定军的后路;西路中消灭越嶲郡高定主力和来援的雍闿、孟获援军,随后进军益州郡。东路军因朱褒较弱,马忠进军顺利。中路军在进攻益州郡时,被孟获军优势兵力围困,李恢用智谋一举击溃孟获军,切断了雍闿、孟获援军的退路。西路军进至卑水,与高定军对峙,以待雍闿、孟获援军齐至,一举聚而歼之。谁知雍闿、孟获援军与来接应的高定军发生内讧,雍闿被杀,孟获军就停止了增援。诸葛亮看不能一举聚而歼之,就果断向当面敌军发动进攻,击败高定军。高定军后撤至邛都抵抗,又被诸葛亮率军击败,并攻占邛都。高定率残部二千余人不肯投降,被蜀汉军全歼,高定战死。诸葛亮率大军追击孟获军,于五月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在克服气候、地形、运输困难后,在味县(今云南曲靖)以北,大败孟获军,生擒孟获。接着大军南下,与李恢军会师后,向西南挺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经过七擒七纵孟获,分兵平定了四周部落,终使孟获降服。当年秋天,整个平叛战役胜利结束,于年底回到成都。诸葛亮北伐。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实现刘备遗愿,和以攻代守,稳固蜀汉政权的需要,诸葛亮从228年春至234年秋,七年间,对曹魏进行了五次北伐和一次防守。第一次北伐在228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出祁山,与曹魏军作战。曹魏措手不及,没有防备,陇右五郡,有三郡叛魏降汉,但因马谡驻守的咽喉街亭失守,遂使蜀汉北伐大好形势,急转直下,全线溃败。诸葛亮只好迁西县千余家百姓,与军队一起退回汉中。可以说第一次北伐失败了。第二次是在228年冬天,曹魏大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曹魏军大举东进御吴,关中兵力空虚。为配合东吴,诸葛亮率兵数万,出陈仓道,包围陈仓城。陈仓城自古易守难攻,早在汉灵帝时,韩遂、边章等雍凉边将以清除宦官为名发动叛乱,率数万叛军曾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朝廷派皇甫嵩为主将,董卓为副将,率二万汉军支援陈仓。董卓要皇甫嵩速进兵,皇甫嵩则认为陈仓易守难攻,不必急救,等叛军疲惫了,再击讨不迟。果然叛军围攻陈仓八十余日不下,只好疲惫而退。皇甫嵩抓住时机追击叛军,一举击溃叛军,斩首万余级。诸葛亮围攻陈仓,陈仓城里守军虽只有一千多名,但因陈仓准备充足,城高墙厚,很难攻破。诸葛亮率军围攻二十余日,因粮草不济,曹魏又派大军来援,只好撤军。这时曹真派大将王双率军追击,中诸葛亮埋伏,王双被魏延斩杀。第二次北伐就此以平手结束。第三次北伐是在229年春天,诸葛亮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军。魏军知道汉军主力到来,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利占领二郡。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然后留兵据守,自己率军回汉中,第三次北伐以蜀汉得胜结束。一次防守发生在建兴八年(230年)七月,曹魏皇帝恼怒蜀汉连年征伐,想转守为攻,就起三路大军讨伐蜀汉。大司马曹真率主力军由子午谷道进发;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欲与曹真军会师汉中;张郃从褒斜道进兵,直指汉中。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立即加强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表李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防卫后方。曹军的前锋夏侯霸先大军一步,进至兴势,在曲折的谷中下营。被蜀地百姓看到,报告给蜀汉军。夏侯霸在丛杂的地形中被蜀汉军包围,直到援军到达,夏侯霸才得以解围。因蜀地艰险,再加一直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在子午谷走了一半的路程。九月份,曹魏三路大军进退维谷,只好受诏撤退。在这期间,诸葛亮却派魏延、吴壹入南安,于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等。防守取得了胜利。第四次北伐是在231年春天,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出祁山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堡,并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因大司马曹真病重,曹睿就将防守荆襄的大将军司马懿调来为统帅,抵御诸葛亮北伐。三国两个最顶级的军事家第一次交手了。结果司马懿在上邽与卤城之间与蜀汉军进行了一场大战,司马懿大败,蜀汉军斩获敌军甲首三千级,缴获玄铠五千副、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只好退逃上邽。诸葛亮率军追击,却因粮草不济,刘禅诏令撤军,诸葛亮不得已只好退兵。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遭到伏击,张郃大腿中箭,伤重而死。至此第四次北伐以蜀汉军大胜而结束。第五次北伐发生在234年春天,蜀汉军出斜谷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下营寨。司马懿也在渭水南岸扎营,采取龟缩战术,深沟高垒,闭门不战。不论诸葛亮用何种方法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战。为了解决粮草运输困难,诸葛亮就在司马懿眼皮底下让士兵与当地居民杂处,进行屯田。士兵与百姓相安无事。曹魏将士面对蜀汉军的侮辱,纷纷请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不准出战。两军对峙一百多天,当年秋八月,诸葛亮不幸病逝,临死前他交待好了退军程序。司马懿听说蜀汉军撤退,认为诸葛亮已死,就赶忙追击,断后的姜维做出伏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还在,故意诱敌,赶忙逃走,于是就在民间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千古笑话。蜀汉军退走后,司马懿察看诸葛亮留下的营寨,不由感叹:“天下奇才也!”至此,第五次北伐以平局结束。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撑蜀汉,稳定朝局,发展经济,东和西结,北拒南征。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迅速平定了南中叛乱,在对曹魏五次北伐一次防守中取得了一败二平三胜的结果。要知道天下十三州,曹魏占其九,蜀汉只占其一;人口曹魏四百多万,蜀汉只有百万;军队曹魏有五十万,蜀汉只有十万。以一州敌九州,以弱击强,而且是在曹魏境内连年炫兵耀武,自由出入,常常打得曹魏只能防守毫无反击之力,这难道还不能足以显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只是国力过于悬殊,最终没能恢复汉室统一中原,竟成了千年以来后人为之感叹的憾事,也成了那些以成败论英雄者的口实。什么诸葛亮只会治国不会打仗啊,什么诸葛亮独揽大权,不会用人啊,什么诸葛亮妒才嫉能,迫害贤能啊,什么诸葛亮穷兵黩武,耗尽蜀汉啊,等等吧,甚嚣尘上,大有把诸葛亮打入十八层地狱之势。为什么某些人会那么痛恨诸葛亮?诸葛亮忠贞为国,勤廉执政,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难道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推崇的品质精神?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那么没有高贵品德支撑的国家,更是无前途的国家。让我们珍惜历代先贤吧,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们如暗夜有了明灯,才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才让我们的国家历经万劫而不垮。
网友老龚166916589说:
《三国演义》刘备去世后的诸葛亮虽然才过北斗,学载五车。可是到晚年办事,违背了天時,地理,人和的三大规律。其实亮初出茅庐曾大谈特谈三大规律:诡言:曹操占天時;刘备占地理;孙权占人和。刘备古后。诸葛亮蜀汉当丞相,摄政大臣。到了这時,诸葛亮反而成了自做‘郎中’呒拿主。什么天時,地理,人和一咕脑多抛之脑后。①论天時,火烧上方阁而天不助己,一场暴雨求了司马氏;将星殒落,冥界来请,深愔攘星之学,欲借寿十年,冥界不由。亮应该觉悟天時不济,天不由人愿。②论地理。应该仍然占有最大优势,四川蜀地,群山环绕,城都平原,物产丰富,亮如为国家和黎民计,应该深沟髙叠,以守疆保国为宜,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可以实施初出茅庐之甄言,保持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实践。③论人和。在亮执政其间,朝中群臣四分五裂,有原刘备派,有城都刘璋派(以李严为首),有内侍宦官派(以黄浩为首),亮身为首相,应该整顿朝纲,清理君测,巩固刘禅政权。诸葛亮身为一国之首相,竟然对以上三件重大执政要义全部放弃,热衷于北伐。诸葛亮北伐屡战屡原因:上违天意,下失民心,师出无名,髙估自己,穷兵黩武,低估敌人,战争不是司马懿对手(诸葛亮的著名度部份是由著者笔下奉出来的,而司马懿与曹操一样的白面孔,艺术界是反面角色),所以司马懿是无人当回事,历史没有著名度。但是,无名不等于无才,司马懿在曹营中韬光养晦十八年,谁能做 到,時机成熟他就冒出来,一鸣惊人。这是诸葛亮错估了对手,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诸葛亮与司马懿其实早在202年前后,异人司马徽已决察,为了兴衰规律不受干扰,诸葛亮是他的弟子,司马懿是他的侄子,为了历史正常交替,自诸葛亮出山后,马上将司马懿推荐给曹操,以此置衡诸葛亮,曹操看在司马徽险面,给司马懿当了个小官,操早看出司马懿不是络络之背。所以一直不予重用,一直到曹操死后,司马懿才出人投地,这个过程三国作者早埋下的伏笔,才有后来诸葛亮六战六败,这与司马懿是分不开的,即使诸葛亮都活十年,同样对不过司马懿,历史的交替,早在冥冥中的安排,诸葛亮虽是天才同样犟不过天意。
网友高庆春呢称云中龙0n1I说:
孔明最大的失误.就是不敢下放权力,让部下发挥聪明才干,什么军中大小事,都自己处理。让他费去不少精力和心血。再一个用人不当,守街亭,多少和适人选不用,用一个知至夸夸其谈,并无实战经验的人来守街亭,其后果可想而知。
网友周老师的自留地说:
打仗打的,一是钱粮人口,二是军官团。荆州西三郡丢了,除了地盘,最重要的是丢了人口。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73292823047831844/这个回答说了,蜀汉灭亡时候,户籍人口94万,实际人口150万,你算账好了,男丁约75万,古代营养不好,医疗条件不好,所以起码三分之一是小孩和老人打不动。你还有50万。这50万极限就是你凑出10万大军,20万人种地,20万人民工。如果需要总动员,那么怎么办?“男子当战,女子当运”那么丢了荆州什么后果呢?光南郡一个郡: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考虑到汉末大量人口南下避难,加上隐户等等,南郡保守估计有150万人。等于吕蒙和孙十万背刺,一下子干掉了一半人口。人口是一切的本钱,没人口,怎么打。至于夷陵之战,把军官团也丢了。但是夷陵也不能完全怪刘备,可以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A0MDc1Mg==&mid=2651712985&idx=1&sn=75103b615b12281442058839ffb7e95f&chksm=f363bd86c41434908fa5be0f16b65073cee501c115725fd39a290c146bbc903012135c9ae98d&token=1235031420&lang=zh_CN#rd所以,诸葛亮是在一个地盘丢了三分之一,人口丢了一半,军官团基本全灭的基础上作战,打的已经很不错了。
网友蠢老汉说:
一个篱巴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备去世后,好像他的权力很大,连刘禅都把他尊称相父。但本地派阳奉阴违,连刘禅也听信谗言,扯他后腿,加上自已事必躬亲,显得精力不足,身体早衰,未能完成兴汉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