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西府赵王爷说:
当然是诸葛亮咯!正所谓:一策安天下,数语逆人心。 在乱世之中,刀剑只能夺人性命,却不能安邦定国,凡是英明的君主,哪怕“踏破铁鞋”也会寻找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来辅助自己。三国乱世下,魏、蜀、吴三大阵营中的哪一位谋臣,可以称的上是三国第一呢?蜀国之中有三大谋臣,分别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诸葛亮人称卧龙,蜀国阵营中第一大谋士,草船借箭、借东风、借荆州无一归还,人称“三国借贷杀手”! 庞统人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庞统的“军事生涯”十分短暂,以至于他那无限的智慧只有昙花一现。赤壁之战后,庞统为了刘备能够名正言顺的攻打益州而赴死落凤坡,以自己的性命成就了刘备的大业,人称“凤雏号战斗机”。 法正在“卧龙凤雏”的光芒下,略显得有些暗淡, 但是刘备在世时,法正的军事地位却是最高的, 可以说是蜀国的“战略参谋长”,任何的军事战略都是由刘备、诸葛亮、法正共同商议决定的,可见法正的谋略非同凡响,人称“蜀国影子人”。三人之中,诸葛亮在世时间最长,出谋划策最多,对蜀国贡献最大,无论是功绩还是人品均为后人所敬佩!故蜀国第一非诸葛孔明莫属。 魏国阵营中的三大谋臣,分别是:郭嘉、荀彧、司马懿。三人之中,曹操最看重的就是郭嘉,郭嘉论智谋与诸葛孔明不相上下,论倒霉与凤雏庞统平起平坐。 郭嘉先是帮助曹操“水淹下邳”打败了三国武神吕布,后是运筹官渡,使曹操以少胜多干掉了袁绍、袁术、袁尚三兄弟。又献策曹操出征乌恒,使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只可惜郭嘉命短,年纪轻轻便病死了,人称“袁家收割机”。荀彧是一个具有“王佐之才”的人物,荀彧谋略过人而且还礼贤下士,亲自为曹操招揽了不少的人才。 曹操非常信任荀彧,给予荀彧“制定国略”的权力,三国之中,唯有魏国的政策是最好的,可见荀彧的能力非同凡响,人称“MVP级辅助”。司马懿,这是一位鬼才,普天之下除了曹操谁也压不住他,武能统兵斗诸葛,谋能颠覆曹氏建晋国, 前半生隐忍不发、不露颜色,后半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加爵封王,不如装病在床,人称“伏地魔”。魏国之中,郭嘉虽谋略成神,但怎奈天妒英才让他早早的便撒手归西了,否则曹操不靠“于和伟”恐怕也能一统天下。 荀彧对魏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在心计与谋略方面,均略输于司马懿一筹。 司马懿血量条长,且心狠手辣,像一匹狡猾残忍的老狼,魏国之中,司马懿独占鳌头。 吴国阵营三大谋臣,分别是:周瑜、陆逊、鲁肃。 周瑜是一位被罗贯中老先生“坑了”的人, 《三国志》中的周瑜能文能武且心胸宽广,是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头号功臣, 可惜周瑜命短,在西征蜀国的路上病死了,导致了吴国罚蜀计划的流产,否则可能刘备在站稳脚跟之前,就会被周瑜一脚踹飞,人称“黑周郎”。(被罗贯中黑惨了)陆逊,周瑜死后吴国军队中最有谋略的将领, 他有勇有谋,善于用兵, 巧夺荆州一战,陆逊看穿了关二爷高傲自大的弱点,写下多封“表扬信”公开吹捧二爷,趁着二爷“飘飘然不知所以”的时候派出吕蒙,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夷陵之战陆逊诱敌深入,将刘备浩浩荡荡的伐吴大军困在了大山里,待刘备军队锐气顿减时,陆逊巧用火计,烧的山中上万蜀军溃败而散。 夺荆州、杀关羽、死张飞,陆逊人称“桃园克星”。鲁肃在吴国的作用,相当于魏国的荀彧。 虽没有立过较大的功绩,但也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鲁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军政他要管,国政他要管,谈判他会谈,打仗他也能上,最终四十六岁便累死了。在鲁肃同志的追悼会上,孙权亲自主持葬礼,江东的文武群臣尽数参加,男女百姓纷纷哀悼,人称“机器人擎天柱”。吴国阵营首推陆逊,毕竟人们对周瑜的误解太深了,鲁肃又没有什么名气…… 诸葛亮、司马懿、陆逊三人之中;论谋略、见识;诸葛亮略胜一筹。论胆识、诡诈;司马仲谋当仁不让。论手段、担当;陆逊首当其中。 但是笔者认为,在三国第一谋臣的竹简上,所刻上的名字一定是诸葛孔明!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掌大权,后主刘禅只是一滩不起的烂泥,放眼蜀国,有谁是诸葛亮的对手? 诸葛亮为何不自立为王,只因一个字“忠”! 年老的诸葛亮,伴着红烛写下《出师表》最后一句:“深追先帝遗照,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我看到了一世名臣的孤独与担当!诸葛亮深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宁愿拼了这一身血骨,也要将蜀国的大旗,插遍这洒满了涛涛英雄血的江山! 吾以计谋定江山,沙场之上运筹帷幄, 吾以智谋掌生死,三寸口舌杀伐决断。 吾以天地作棋局,一招一势血流成河, 吾以帝王托生死,费尽心机辅君一统。 吾以性命为棋子,血泪伴酒撒无际,任凭云散风聚!三国第一谋臣,诸葛孔明,当之无愧!
网友红色星河说:
如果把谋士看作智谋之士,不是那种给人简单出主意的人,那么在汉末三国时代,第一谋士毫无疑问就是诸葛亮!其他人比诸葛亮差远了,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诸葛亮是具有经天纬地能力的全才。既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又具有杰出的军事能力、优秀的外交能力和惊人的战略战术谋划能力;既精于内政管理,又善于谋划方略、统兵作战。诸葛亮未出茅庐的千古名策《隆中对》,是古代伐谋典范,已经超越了兵家“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最高境界。使得诸葛亮挤身于伟大战略家之列,足以傲视天下、辉映未来!诸葛亮凭军事能力在晋代被对手朝廷封为“武兴王”,在唐代及宋代都入列“武庙十哲”,而唐、宋均是以曹魏及晋朝为正统的。这足以说明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记载唐代李世民与李靖对话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都极为推崇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李靖曾经说编著《三国志》的陈寿是“史家鲜克知兵,不能记其实迹焉”。而《李卫公问对》是后世兵家必学的“武经七书”之一。明代军事家刘基在其兵书《百战奇略》中,把诸葛亮《隆中对》列为唯一的伐谋典范。
网友邓海春说:
三国时期的谋士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在内可以兴邦治国,对外可以攻取天下的。一种是单纯的谋士,只作为幕僚跟随主公出征。还有一种是混饭吃的谋士,空有其名却没有多少作为。这三类谋士里面,最顶尖的就是第一类谋士,这种谋士在曹魏和蜀汉各有代表。东吴的政治分工比较明确,政治基本都是孙权负责,将领们只管打仗。即使是做到了丞相的陆逊,也仅仅是徒有丞相的虚名,没有真正管理政治,所以东吴没有这类谋士出现。蜀国的代表是诸葛亮和庞统,在大的战略方面,诸葛亮提出了隆中战略,客观分析了天下诸侯的情况,为刘备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从后来刘备攻取天下的过程中看,诸葛亮的战略确实很实用。在政治方面,诸葛亮当政时期,整个蜀汉的社会风气良好。官吏清廉勤勉,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老百姓都自发的拜祭他。在刘备讨伐东吴的时候,诸葛亮管理后勤,给刘备足粮足兵。军事方面诸葛亮南征孟获,北伐曹魏。用兵有条不紊,受到了后世相当高的尊敬。同时诸葛亮还是一个外交家,曾经亲自出使东吴,说服了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曹魏。庞统的主要功劳是帮助刘备制定了攻占西川的计划,他的名气和诸葛亮差不多,功劳比起来诸葛亮要小一些。在刘备攻占西川的时候,庞统先建议刘备杀死刘璋,后来又建议刘备袭击成都,一口气攻占益州,这两个计谋都被刘备以违背仁义为理由拒绝了。后来刘备接受庞统诱杀杨怀高沛的意见,夺取了刘璋的精锐部队,最终攻占了西川。庞统很早就战死,没能在后来大展宏图。曹魏的代表是郭嘉和司马懿,郭嘉是曹操早期的谋士,曹操能够统一北方,郭嘉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郭嘉曾经预测过袁绍的灭亡,认为袁绍这个人不够果断,最终不能成就大事。等到曹操和袁绍争夺天下的时候,郭嘉就投奔了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给曹操击败袁绍制定了战略大纲。官渡之战前期,郭嘉预测孙策将被刺客杀死,果然没几天就传来了孙策的死讯。袁绍死后,郭嘉多次给曹操出谋划策,为曹操击败袁尚、袁谭的势力出力颇多。曹操很喜欢郭嘉治国方面的能力,曾经想要在平定天下后,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郭嘉。可惜的是郭嘉在赤壁之战前去世,没能等到曹魏的建立。司马懿是曹魏四朝元老,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就是谋士。他曾经劝曹操攻占汉中之后,趁机攻击蜀汉,并且准确的预测过孙权将会偷袭关羽。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开始东征西讨,在军事造诣上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后来司马懿夺取了曹魏的政治控制权,后代推翻曹魏,建立了西晋。司马懿在军事和政治上颇有建树,由于他的狡诈,司马家族成为了三国最大的赢家。在四个人都是军事政治全才,他们中结局最好的司马懿,最全面的是诸葛亮,郭嘉和庞统能力也很强,却因为英年早逝,成就不如前两位。
网友他乡之客xNEF说:
要说三国第一谋士,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能在三国中脱颖而出,绝非浪得虚名。他完全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历史人物,所以成为史学家和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典范,他忠君爱国、智勇双全,注重个人修为,廉洁爱民,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三国时期独一无二的国士。诸葛亮与三国同时期郭嘉、荀氏兄弟、周瑜、鲁肃、贾诩、陈宫等众多谋士不同,他不是一开始依附于曹操、孙权等具备一定基业的势力,而是跟着只有一个寄居的县城,上千个兵、两三个将的刘备,打下了拥有荆、益两州,与魏、吴鼎立的蜀汉政权。按现在的表达方式,诸葛亮几乎是创始人之一,而其它谋士只是老板的雇佣。相对于其它谋士,诸葛亮的才能是全方位的,行政、军事、外交等样样在行。刘备从荆州南逃后,狼狈不堪,诸葛亮靠着三寸不滥之舌硬是拉上东吴组成联军抗曹。其实曹操与孙权矛盾是国家统一与个人偏安的问题,两人并无大仇,但刘备不一样,不仅关乎国家大计,曹操还差点死于刘备之手。所以孙权降曹极有可能继续作为地方官统治江东,刘备降曹却可能丢了性命,所以诸葛亮只能拼命寻找救援,最终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没有诸葛亮出色的外交能力,联吴抗曹几乎是不可能的。诸葛亮的行政才能更是优于其它谋士,刘备站稳脚跟后,拥有了更多的军事参谋,诸葛亮就退到幕后从事行政工作,成为刘备后方的大管家。这不是说诸葛亮军事就不行了,而是要发挥他更大的才能,因为整个蜀汉政权,最适合的人就是他了。这时的诸葛亮,就是刘备的萧何,为蜀国建立第一功臣。有人说贾诩是三国第一谋士,理由是立于乱世而不倒,并活到70多岁无疾而终,成为三国谋士第一长寿者。其实纵观贾诩的一辈子经历,他只是一个混迹于乱世的阴谋家,除了个人安身立命外,并无经天纬地的作为,甚至为汉末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
网友六甲番人说:
三国时期智者如星,璀璨夺目,要说谁智慧第一,恐怕大家争个三天三夜也争不出结果,但要论治国方略,那应是曹操,战略规划,应是诸葛亮,行军打仗,则是周瑜。至于谋士,贾诩无疑是最耀眼的超级智星。贾诩料事如神,计无不中。李傕、郭汜听其计反攻长安打败吕布;张绣用其计策两败曹操;曹操用其离间计打败马超韩遂,又用其计败张鲁收庞德;曹丕听其言筑受禅台篡汉。贾诩在曹操收荆州后,劝之先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遭遇人生最大的败绩。曹丕在孙刘鏖兵夷陵,遣三路兵马暗袭东吴,贾诩劝阻,曹丕不听,招致大败。贾诩人称毒士,一生从属过李傕、张绣、曹操、曹丕,形象不算十分正面。但他深谙乱世自保之术,居然活到77岁。当年追随段煨时,贾诩知名望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贾诩看出后,转投张绣,既躲过己祸又保全家人。后来又审时度势,劝张绣归降曹操,避免做那被城池失火殃及的池鱼。难怪陈寿都评之,算无遗策,经达权变。真正的大智者当如是。(我是六甲番人,闲时读读书,写写诗,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