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芗江钓叟老林说:
要回答此问题首先得先讲军功,在军功方面,曹操与诸葛亮是天渊之别,曹操雄才大略,广纳人才,从破黄巾,打董卓,灭袁术,灭吕布,降张绣,破马腾,韩遂,马超,到灭袁绍而统一中原,他的军事才能是可以与史历以来的军事家比臂的。诸葛亮出山跟刘备之时,在刘备有生之年都在干后勤工作,没让他染指军队,到刘备死后,孔明为丞相,他的军事才能显示在五次北伐,最可笑之战绩是以二十倍之将士而攻不下一个小小的陈仓城,他的口号是收复中原,他有这个能力吗。第二点为什么诸葛亮能进武庙而曹操即不能。为什么曹操不能进武庙,首先曹操是君,而进武庙之人是臣,君臣有别,曹操死后被追封为太祖武皇帝,他的神位配享魏太庙,曹操身份高贵,是进武庙所有将相不能及的。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军功即能进武庙,那是因为当时的政治需要,当时统治者认为汉为正统,诸葛亮为汉朝最后的延续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统治者将诸葛亮请入武庙是为了鼓励手下都要效忠皇上。诸葛亮能进武庙是其鞠躬尽瘁的精神,而不是他武功盖世。
网友汐水柔情说:
曹操与诸葛亮是三国两大杰出军事家之一,但是二者相比较,谁的军事才能更高?为何诸葛亮入武庙十哲而不是曹操?对于这个问题,我看过其他回答者,发现他们之间都存在一个误区。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人否定过曹操不是伟大军事家,但是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争议比较多,但是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武庙十哲是最好的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之前,连基本的武庙七十二名将都进不去,那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就算不是一流的了,更别说跟武庙十哲的人相比。对武庙十哲进行分析会发现,无论是唐朝武庙十哲还是宋朝武庙,都是春秋战国占五人,汉朝占两人,唐朝占两人,唯独三国只有一人,其他朝代没有代表人。这就充分表明在三国众多军事家之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不值得怀疑的。也有文章写到,诸葛亮能进武庙十哲,是因为政治需要,因为诸葛亮品质高尚,所以将他放进去,诸葛亮真实的军事才能如陈寿所说的一样。对于认为这样观点的,完全是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首先唐朝明确说明武庙十哲是以姜尚为祭主,张良为副祭,历代兵家九人从之,根据入选来看唐朝是按照军事才能为主评选的,不参杂品质问题,不然白起、吴起就不会入选,正如宋朝的武庙十哲就要求军事才能和品质兼并,所以白起、吴起被踢出。其次,如果诸葛亮军事才能不出色,因李世明政治需要而入选,文武大臣难道不议论?天下百姓,后面的朝代不议论?把不懂军事的诸葛亮与乐毅、韩信、李靖并列一排,不觉得有点不合适?对于陈寿评价诸葛亮的话,大家有兴趣可以直接看方北辰教授品三国,直接有理有据推翻陈寿的评价,而不是像易中天那样直接引用陈寿的话,而不作任何解释,也没有引用任何案例。下面还是来说正题,诸葛亮与曹操的军事才能比较,对于二者的军事才能,大家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两人的军事才能表现是不同,曹操表现的是军事统帅才能,能招揽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统一北方,这是曹操超高的军事统帅才能的表现,但是如果论曹操单独的军事才能,曹操就不行,曹操离开了身边的谋士,就不会打仗,赤壁之战不听谋士,自己执意要打,惨败,汉中之战,也是曹操执意要打,惨败,所以单独论作战能力,曹操不行,曹操跟刘邦一样,自己打仗就没有打胜过,但二人同样是杰出的军事家,这是军事统帅的表现。说诸葛亮与曹操就不同,论军事统帅,诸葛亮身边没有曹操身边人才多,这一点诸葛亮不如曹操,但是论单独的军事才能,曹操远不及诸葛亮,诸葛亮自己策划的,联吴败曹、巧夺荆州、取益州、定川蜀、七擒七纵、北伐都是自己亲自指挥,远远比曹操高的多,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成为杰出军事家李世明、军神李靖崇拜的偶像。所以在三国,后世普遍人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是曹操,最杰出的军事家是诸葛亮,这两个互不矛盾。最后再说一点,很多人读完三国志后,觉得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面那么神,在三国志里面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跟普通,对于这样认为的人,我给大家提个建议,首先三国史书不止《三国志》一本书,陈寿处于晋朝,司马家族统治之下,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主要表现在北伐,而北伐中诸葛亮主要对手是魏国司马懿,陈寿敢真实写事迹吗?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如此窝囊,陈寿该如何写?很多事迹略写,比如次年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粮尽退兵,一次北伐结束,具体过程省略,陈寿为什么这么写,看过《三国志》朋友,也应该看到所以人物传记之中,只有诸葛亮结尾,陈寿写到:臣寿惶恐收集诸葛亮相关资料,望赎罪等话,这说明什么?陈寿非常怕写诸葛亮,遭到司马家族的杀害,这就是陈寿为什么不敢写司马懿的原因。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外交家、书法家、战略家、思想家、发明家;中国儒将代表人物;中国战略家代表人物;中国忠诚代表人物;中国第一贤相;中国出将入相代表人物;中国智慧的化身;中国古代名将通史榜前五;这样一个历史罕见的天才人物,有几人能与其相比?
网友筱原123说:
谢谢邀请!军事才能来说,两人毕竟没交过手,不好评判。曹操帝级人物,武庙十哲是将相级。中国古代武将最大的荣耀就是进入武庙。但不是仅仅依靠战功就可以,还要看有没有著书立说,讲究立功,立德,立言。唐玄宗开始,尊姜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其庙与孔庙相对,称武庙。武庙主祭是姜子牙,以张良为副祀。诸葛亮能够入选十哲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在治军,军阵和军械改良上有贡献。严而平,忠而能,为相为将都卓然有成。诸葛亮排入武庙为什么大家争议那么大呢? 可能是《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捧得太过于完美,以至于别人知道了正史之中,诸葛亮并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厉害之后,就难免会出现落差,觉得正史之中的诸葛亮也不过如此。其实就正史来说,诸葛亮军事才能依旧很强,夷陵大战后,蜀国国力大损。但是就凭借仅有的川蜀一州,诸葛亮却一直压着曹魏最强将领曹真、司马懿打。曹魏以五倍地盘,数倍兵力,曹真和司马懿却讨不了诸葛亮的便宜,这足够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那个时代的强悍。经典战役是七擒孟获,是攻心战的经典,也是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因此诸葛亮进入武庙十哲,是绝对具有资格的。
网友九尾读正史说:
诸葛亮能进武庙,自然是具备进武庙的实力。我们来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从字面意思上看,陈寿认为诸葛亮,治军是他的强项,但不善于使用奇谋,治理国家的能力要高于他带兵打仗的能力。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最后,陈寿还发出一声感叹:“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一声叹,既是遗憾,也是疑问,遗憾的是诸葛亮没能“报先帝之恩”,疑问的是诸葛亮北伐未成真的是因为军事能力不行吗?正因为陈寿的评价,现代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大肆抨击诸葛亮的北伐行为,这都是有失偏颇的,甚至不客气的说,说诸葛亮军事不行只能显得自己很无知。诸葛亮进武庙十哲,并是史学界公认的军事家,其军事能力绝非现在某些网友所说的不堪。对诸葛亮来说,他的理民之干确实强过军事能力,但这好像一个学霸,数学考了100分,语文考了99分一样,你能说他语文不好吗?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战绩:1,《隆中对》,隆中对是宏观层面的战略,不论其是否有缺陷,在当时刘备所面临的形势下,都是最好的战略了。2,入川之战。刘备攻打刘璋,围成都而不下,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分定郡县”。3,平定南中。用马谡“攻心为上”,七擒孟获(《汉晋春秋》记载)。4,四次北伐加一次防御反击战。斩王双,杀张郃,对阵司马懿打出了“获甲首三千”的战绩,打的司马懿“畏蜀如虎”。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天下奇才也”。纵然诸葛亮屡次北伐而不能胜,但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永远都是国力的消耗。很多人说诸葛亮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而显示出他的军事能力不行,这本身就是扯淡。但凡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为零。可以参考明末高迎祥用魏延谋率军走子午谷,全军覆没,死的不能再死。魏延此谋成功的前提是建立在长安守将不战而逃的基础上的,何况能否走出子午谷都成疑。5000精兵对蜀国来说几乎是“老本”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去赌,赌赢了,长安攻下来也受不住,赌输了,诸葛亮这边直接可以GG了。诸葛亮能进武庙确实是他的实力可以。至于和曹操相比,我认为很难比较,毕竟活跃于不同时期,没有交手。
网友無吟月梦华说: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雨兄的邀请,無月真是诚惶诚恐。曹操和诸葛亮都是無月十分喜欢的人物,两位人物在军事上都是非常有才能的,让無月来分个高下,还真是不好取舍。無月是左思右想,右思左想。还真是想出一个答案来,这个答案还是曹操自己给的,怎么回事呢?请各位朋友往下看去。
败走华容道
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路上撞见张郃,操令断后。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问:“那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故。回报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以上为《三国演义》中原文,话说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無月要说阿瞒三笑将士慌。连续三次曹操取笑诸葛亮无能,结果三次出乎意料中伏。如此这般,孟德兄硬是要把自己的脸打的啪啪响,無月也是无可奈何啊。因此,权作诸葛亮军事才能比曹操高的佐证吧。各位朋友可还认可?至于诸葛亮能进武庙十哲,看来在唐玄宗心中,或者说在当时的唐人心中,诸葛亮确有其才吧。我们这一代人,受《三国演义》影响太深,对诸葛亮有点神道化,也是不大客观的。
以上观点为無月个人观点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