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八大金刚在长安城上空不敢降落,他们究竟在害怕谁?(西游记中八大金刚是谁)

原创 野人  2023-07-31 18:35  阅读 17 次

网友囿山绿城(提问者)说:

西游记最后一回,八大金刚护送唐僧师徒回长安城,结果来到长安上空后,却没有下去,而是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八大金刚何许人也?金刚者,就是手执金刚杵护持佛法之天神,乃如来佛祖长随侍卫,地位尊贵,赫赫有名,分别为: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 可是,来到东土大唐长安城地界,居然不敢落下云头,自己不敢下去也就罢了,竟也叫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也不要下去,理由也非常好笑,竟是“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那孙悟空兄弟三人历经千辛万苦取回真经,为的就是这最为神圣的时刻,他们自然是不干。最后八大金刚无奈,只好自己站在云头上苦等。 难道这八大金刚就那么怕长安城的人?他们说“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意思就是这里的人聪明,恐怕把自己的形象暴露给他们。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显然有很大的矛盾,难道其它地方的人看见八大金刚,就笨得连形象都记不住吗?显然,这里说的“像”不是“形象”而是“画像”的意思,八大金刚担心的是,自己的真像被长安城的人画下去,那后果会比较严重。 原来,大唐长安城确有一位绘画高手, 尤其擅长画佛道、神鬼、人物,他画的人物,“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简直真得一般。《西游记》第十二回,观音菩萨显像化金蝉时,在长安城唐太宗等人面前现出了真身,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根据原文描述,将观音像画下去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画圣”吴道子。 我们姑且不讨论吴道子的出生时间(约公元685年唐高宗时期),这里以西游记原著为凭,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八大金刚怕画像被吴道子这样的高手画下去,要知道,一旦真像流传人间,那可是千古称颂,万民朝拜的好事,自然有受用不尽的香火和无上的荣光,观音菩萨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八大金刚为何不学习借鉴,反而不敢露面? 其实道理很简单,能否在天下第一大国大唐国露脸,不是自己可以任性的事情,要知道,一旦在大唐国当众露出自己的真像,将受到大唐国所有信众的膜拜,如果在佛教没有一定的级别,那就是僭越,将会犯了佛门大忌,八大金刚虽说是如来佛祖随侍,但毕竟不是佛门主位,无法与观音菩萨等相提并论,岂能喧宾夺主,乱了章法?因此,他们不敢降落长安城,实际是明智之举。

网友过程教育法说:

《西游记》第一百回中写道:“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

八大金刚将唐僧师徒四人,用一阵香风送至长安城,然后对他们说了这些话。八大金刚给出的原因是,“这里人伶俐,怕泄露吾像”。难道仅仅是怕像吴道子这样的“画圣”,像画观音菩萨那样,把自己的相貌留在东土?非也。

第一,信守佛门戒律

他们是在守规矩,守谁的规矩呢?如来佛或者说佛教。只有像观音菩萨这样有份量的“神”才可以便宜行事。当然观音菩萨的现身,一来是为了寻找取经人,二来是为了向大唐万民证实西方佛国的存在。

第二,维系佛教纯粹

佛教在大唐尚未大兴,正处于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是维系佛教的纯粹性。否则,就会像道教那样,到后来出现多神崇拜,名不符实。设想如果佛教众神一个接一个出现在大唐土地上,那天下子民信谁的好?佛法未兴,不能“自掉身价”,否则便会受到怠慢和毁谤,于传法不利。

第三,诸相皆是虚妄

其实,八大金刚不现身的根源是佛法使然。佛门教义讲究“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亦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亦即“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这也是为什么观音菩萨会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的原因。佛法本身是精神性的,而非诸神崇拜。为了维系佛法的纯粹性,八大金刚选择不现身,也是得道的表现。

总结

八大金刚不现身正是维系佛教的精神性,而非多神崇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相貌留下凡间必然不利于佛法的纯粹性和佛法的普及,这才是根本原因。

网友说书人小胖说:

(小胖品西游第651期——八大金刚不敢降落的原因)首先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但是呢也不乏有这样的几种可能性,那么接下来咱们来细细的解读这类的问题。首先原著对于此情节是这样描绘的:

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至东土,渐渐望见长安。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

其实通过援助的这番话给出了很多的线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恐泄漏吾像”。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怕泄漏吾像呢?

一、八大金刚乃是鬼仙

其实所谓的鬼仙很好理解,就是非肉身成圣。说白了就是,舍去了肉身,然后以魂魄成仙。而西游中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唐僧,他在凌云渡时候,我就是在接引佛祖的接引船上 ,成功脱去了肉身吗?当然这个先例也是来源于佛法的一个说法,就是佛家认为肉身乃是臭皮囊 ,是无用的 。而原神则是人修身养性的精髓,因此在很多名著中都会承载着这种说法 。就是佛家成仙,一定要舍去肉身 。可能说到这,有人会问。舍不舍去肉身,和八大金刚下不下去有何关系呢?其实关系大了去了,从种类上划分来讲,八大金刚就像天庭的神仙一样,譬如奎木狼,你说他是仙还是妖 。其实划分的很朦胧,奎木狼吃人就是妖,他不吃人则是仙。那么八大金刚也是一样,从佛家方面儿来论,他们是神仙。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儿来论,他们已经没有肉身了,那么没有肉身的是什么呢?这个就不用我过多说了吧 !而稀有种天庭是有天规的 ,人鬼殊途,人妖亦是殊途。因此,八大金刚在没有奉任何人的命令之下,是不能在凡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法相的。当然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观点 ,还有另外一个观点。

二、避免佛道冲突

其实唐僧取经,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佛法东渡,而佛法东渡的根本目的则是将佛家的地盘儿向东扩张。而在西游中有很多的情节,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有一些佛道之间的摩擦。就比如天庭的很多道家神仙下凡 ,阻挠唐僧西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金角银角,青牛精 。而不巧的是金角银角的智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说白了就是拿着高级的装备,打着低级的副本最终还打输了 !但是同样的亏你认为到家会吃两便吗?第二次则判下青牛精与孙悟空等人一战 ,要知道最后如来佛主也没办法只能拿出了颗金丹沙,当做买路钱,这一难才得以通过。而此时的长安,也并非一定是佛家的地盘,虽然唐僧取经成功已成定局,但是至于佛法的传播好与坏,道家顶天是不干涉。但是并不代变,佛家可以用非自然发展手段去发展,比如显现法相此类的事件。

三、李世民身上有真龙紫气

其实说到真龙紫气,就不得不说《封神演义》,虽然和《西游记》的体系不同。但咱们今天也并没有去论体系 因此没必要去纠结这点。我们都知道,分神中纣王他的江山崩塌的原因就在于,他在女娲宫提诗调戏女娲娘娘。但令人疑惑的就是,按理说神仙这么厉害,直接就对纣王下手就完了呗,为何还要非这劲去辅佐周武王讨伐呢?同时还造成了,下界生灵涂炭呢!其实呀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纣王有紫薇星护体,不但对付不了他,而且一般的神仙连靠近都很难。那么同理,李世民身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当然也是必然。因此八大金刚也就无法下降。总之无论是于情于理,八大金刚他都不能下凡,当然呢这也只是一种推测,具体还是要以原著为主。希望大家不喜勿喷。我是小胖关注我,每天都有新奇特!

网友周记日记2019说:

首先说结论:八大金刚不敢降落,一方面当然是不敢贸然显圣于人间,另一方面其实是怕麻烦,怕耽误时间,他们是有时间限制的,八日来回,其实已经浪费了四天了。剩下的时间传经都不一定够。实际上八金刚之所以不愿意在长安城降落,原因他们都说清楚了

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大圣道:“尊者之言虽当,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如何牵得这马?须得我等同去一送。烦你在空少等,谅不敢误。”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

第一条其实就是不敢贸然在人前显露真像,这种人前显圣的事情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他们应该是不能自行决定的,毕竟涉及到宗教信仰和神佛形象,相当于形象代言人的意思了,没有授权他们也不敢多说多做,与其如此还不如不下界来得方便,劝孙悟空他们不下界应该也是有此考虑的,只是孙悟空他们本身级别是比八金刚高的,且此时还没有正式进入佛教序列,对于在人前显像的事情不是那么在意,而且唐僧的确是有搬经护经的需求,下界也是合理的,但八金刚不是唐僧的徒弟,没义务也没兴趣,所以他们不想下去,孙悟空虽然表明了下界的意愿,但他们还是要提醒他们尽快完成,不要耽误了返程的时间。之所以会有这个考虑主要是因为唐僧他们之前在陈家庄有前科啊。

三藏却又将经包儿收在他家堂前,与他念了一卷《宝常经》。后至寺中,只见陈家又设馔在此。还不曾坐下,又一起来请;还不曾举箸,又一起来请,络绎不绝,争不上手。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

因为这些善信的邀约,实际上师徒四人耽误了半天加一夜的时间(18小时左右),再加上之前走了一天半(36小时左右),过通天河大半天(8小时左右),落水护经一晚(12小时左右),晒经大半天(10小时左右),驾云去大唐又是不一日(16小时左右),事实上已经过去了四日有余了(100小时左右),回程想来也是需要两天多(48小时以上)的,所以实际上留给唐僧传经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两天了,时间上非常紧张。最后的日程安排也正如八金刚所料,唐僧回大唐后,光是欢迎仪式和宴会就花了一白天时间,然后晚上唐僧和寺里的和尚徒弟们聊了一夜,交代了经文的事情,太宗写了篇观后感,第二天又是官场文章一上午,然后应太宗的要求准备登台讲经,结果刚准备讲经就被八金刚呼唤上云路了,为什么?因为时间安排不允许,太赶了,就这样紧赶慢赶才在八天内完成了来回,回到了雷音寺。所以综合来说,不愿意人前显像和怕麻烦、怕误了时间这两点是八金刚不愿意降落长安的最主要考虑。

网友我属小龙说:

戏说西游,绝对原创。八大金刚陪唐僧师徒四人到达目的地时,不敢下临长安,是严格遵守了佛教的条例。这是老师教育的好吗?非也,是群众监督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知道,在佛门里,尽管反对强调地位财富等级,但是特别注意思想觉悟的程度。以对世界的理解程度来化分佛,菩萨,罗汉以及金刚等众生的。金刚尽管只是大觉悟者的护法,肩负有维持佛门教义秩序的责任,自身也是有往上走一个台阶的愿望的,老师教育他们,要想取得大的功德,就必须苦练心智,抛弃欲望,无欲无求才能进步。尽管大唐圣境,灯红酒绿,醉人的香气弥漫在长安城的上空,那也是芸芸众生生活之地,你来我往,信息传播的非常快,正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些自律的八大金刚自然明了事故人情。于是互相提醒,不要被那污泥浊水,红粉骷髅扰动自己的六根。还不忘好意告知悟空八戒等人,出淤泥而不染者少,随波逐流者众。有时候,强烈的自律加上互相监督是个有效的办法。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44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