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敷衍了史说:
中国一直有一个“航母梦”,但是却到了2012年中国完成了对以2000万购自乌克兰的“瓦良号”航母的改造之后,中国才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实际上,中国的“航母梦”始于近代。1928年,时任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便已经提出了用2000万元建造一艘飞机母舰的建议,只是没得到蒋的同意。可是到了1929年,他听到蒋说要为海军建造60万吨的军舰之后,便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这60万吨可以划出一部分用于建造3艘飞机母舰,只可惜仍然没得到蒋的同意。此后,陈绍宽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建造航母的“野心”,始终在致力于让国民政府批准他的计划,只是屡屡受挫。不过,陈绍宽显然不是第一个拥有并且迫切实现“航母梦”的人,张作霖才算得上是近代中国的“航母梦”第一人,并且他还付诸于行动。张作霖乃是一代豪雄,从一介胡匪打拼到一国“舵手”,能力不可谓不强,手段不可谓不厉害,眼光不可谓不长远。是的,张作霖的眼光确实看得很远,当所有人仍然在埋头发展陆军的时候,他却投入了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用于建设海军和空军。张作霖之所以舍得投入这么多钱,正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海、空军的重要性,一国之军队,绝不能只有陆军,海、陆、空三军缺一不可。所以,他在加强陆军建设的同时,又拿出钱来去建设海军和空军。1922年,张作霖让沈鸿烈出面组建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第二年便让沈鸿烈花高价钱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收购了“祥利号”运输舰,这艘舰船曾服役于德国海军,虽然已经退役,可是对于当时的奉张而言仍然很有价值。既然要发展海军,又怎能没有军舰?所以,张作霖又拿出了钱让人将祥利号运输舰改造成战斗舰,1924年完成改造之后的祥利好被更名为“镇海号”。这艘“镇海号”的诞生,只是奉系海军发展的一个开始。张作霖为了进一步扩充海军的实力,让海军成为一支能够用于作战的军队,他决定建立一支能让海、空联合作战的军队——海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的建立,是促使张作霖打造一艘“航母”的决定性因素。1924年12月,张作霖向法国购买了8架“施来克”水上飞机,后于1926年3月成立了水面飞机队,可是飞机队的飞机停在哪儿?所以,张作霖再次下令让人将镇海号改造成为水上飞机母舰,也就是人们所说张作霖手上的“航母”。但是,镇海号虽然被改造成了飞机母舰,可说到底仍然算不上航母。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国曾签署了所谓的“五国公约”,公约规定美、英、法、意、日各国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27000吨的航母。然而,镇海号飞机母舰的排水量却只有2708年,这也就是说美、英等国手里排水量最小的航母便可能是镇海号的10倍了。镇海号飞机母舰最为捉襟见肘的是,它并不具备飞行甲板和弹射装置,所以放在母舰上的水上飞机想要起飞,首先得让镇海号停船抛锚,然后再用起重机将水上飞机吊到海面上起飞,和真正的航母一比,几乎只是一件玩具。可即便如此,镇海号的出现仍然让中国的“航母梦”踏出了最为艰难的第一步,从这一点来看,张作霖的眼界仍然值得称赞。那么,张作霖的这艘“航母”——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去了哪呢?镇海号飞机母舰虽然没办法和列强们的航母相比,可是和国内那些并不看重海军的军阀相比,却也有着不小的优势。1927年3月,张作霖曾让沈鸿烈开着镇海号飞机母舰悄然南下去了上海,突袭了已经投向国民革命军的舰队,抢到了一艘炮舰作为战利品,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所以,镇海号在列强的航母面前是“玩具”,可在国内的军阀面前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利器。1928年6月,张作霖丧命于“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接手了奉系,但是张学良的能力显然撑不起奉系的场面,所以只能向蒋低头,宣布易知,奉系的海军自然从此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当然了,东北海军的主力舰也仍然还是镇海号。只不过,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因为东北海军根本打不过日本海军,所以时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的沈鸿烈为了加固青岛的还防线,他只能选择了一个最笨,却也是最快产生作用的办法——将东北海军的舰船凿沉,用舰船来堵塞港口,阻滞日军的进攻速度,为友军争取宝贵的时间。所以,镇海号飞机母舰便在这种情况下被凿沉了,虽然从此成为历史,可它却也为抗战事业奉献出了最后的价值。镇海号,虽沉犹存。镇海号是一艘了不起的军舰,张作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网友文化民间说:
早在1909年的时候,浪漫的法国人就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设想,这应该是最早的“航空母舰”相关的理念的出现。到了三年后的1912年,英国人们开始试着将法国人的想象变为现实。他们把一艘破旧的巡洋舰进行了改造,变成了可以供水上飞机起落补给的平台,这时候飞机是水上飞机,只能从水上起飞和降落,而不是利用战舰的夹板,所以只能叫做“水上飞机母舰”。到1922的时候,日本人建成了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可以供飞机在战舰甲板上起飞降落的航空母舰,并且为其命名为“凤翔”号,汪洋大海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乘风破浪的航空母舰。当东洋和西洋人都在研究航母,希望抢先一步掌握制海权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各个大帅们也很忙,忙着抢人抢粮抢地盘,海军?那是什么?但是,还真有那么个例外,那就是张作霖张大帅。张大帅重视海军的发展,很可能与他的一次遭遇有关。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双方交战正酣,张作霖为了解战况进展亲临前线,但是结果在途中遭到了敌方海军舰炮的持续火力输出,张少帅差点提前接班。不久之后,张作霖就挖来了人才沈鸿烈。沈鸿烈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正好读的就是海军培养相关的专业,沈鸿烈自己也是关注着世界上兴起的航母热。1923年,沈鸿烈为张作霖搞到一艘好船。这艘船原来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舰,排水量高达2700吨,航速也是相当的快可以达到12节,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相当先进的军舰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这艘运输船上的武器装备被全部卸下,卖给了商用运输公司当普通运输船。沈鸿烈搞到这艘船后,在旅顺口的日本海军基地对其进行了改装,重新配备上武器系统,还起了个很霸气的名字叫“镇海”号。1924年,张作霖又下了血本在法国订购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水上飞机,据说这是法国人研究出来的号称全世界最先进的水上飞机,第一批只生产了9架,老张一人一下提了八架。有了飞机,又有了船,1926年,沈鸿烈开始了他的航母梦。沈鸿烈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了外国几乎是世界顶级的技术人员将“镇海”号进行大改,最后把“镇海”号改装成了可以搭载上两架水上飞机的简易的航母,“镇海”号也就成为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不过这个航空母舰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而是“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最大可能的阻止日本军队登陆,12月26日“镇海”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于史他说~码字不易~点个关注呗~嘿嘿嘿~
网友萨沙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张作霖确实有过一艘镇海号,可以搭载水上飞机。不过它不能定位成航母,它不是航母,而是水上飞机母舰。航母主要是搭载飞机用于军事作战,舰载机是主要的攻击力量,数量众多。水上飞机航母则不同。它一般会和普通军舰一样配备大量火炮,但也可以搭载1到数架水上飞机,主要用来侦查,当然也可以空袭。水上飞机母舰是不成熟航母时代的产物。到了二战,随着航母的成熟,这种不三不四的军舰就消失了,因为实用性不大。当时的大型军舰,比如巡洋舰、战列舰都是可以配备水上飞机,用于侦查的。说起来,镇海号是张作霖东北海军的第一艘大型军舰。它本来是德国海军的一艘运输舰,排水量2800吨,属于中型军舰,航速最高只有11节。一战后,德国海军解体,该军舰改为商船,归属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所有。上世纪20年代,张作霖开始建立东北海军,出资购买镇海号作为练习舰。作为练习舰,主要用于训练海军官兵,当然要什么武器都有。镇海号装备2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主要用于水兵的炮术训练,当然也可以用于实战。后来镇海号曾经用火炮多次海战,和对岸攻击。当时欧洲开始流行军舰搭载水上飞机,主要用于侦察,可以大大增强舰队的侦察能力。而东北海军的镇海号本来就是练习舰,因此也考虑配备水上飞机用于训练工作。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于秦皇岛成立,在葫芦岛设立了陆上场地,拥有8架史莱克水上飞机。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是法国货,性能平平。该机有1挺机枪,可挂载2个小型炸弹,时速仅为180公里/小时。同时,镇海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所谓的改装,就是在军舰上安装一个吊臂(类似于起重机)。水上飞机飞回来的时候,不能飞到镇海号加上上降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甲板。飞机就降落在军舰附近的海面,通过吊臂将飞机吊上军舰。起飞时候也是一样,将飞机吊入海中,然后自行起飞。这种起降水上飞机的方式,有很大局限。海面稍微有些风浪,飞机就不能起飞,不能适合复杂气象环境。而且,由于镇海号只有2000多吨排水量,只能携带2架水上飞机。所以,按照西方标准,镇海号不属于水上飞机母舰,顶多算是可以搭载水上侦察机的军舰而已。从20年代开始,镇海号主要用于水上飞机的训练工作,偶尔也参战。只是,镇海号水上飞机的战绩极少。北伐军开始全面进攻时,7月22日镇海号被用来阻挡北伐军,攻打连云港。当时镇海号释放了1架水上飞机,在连云港投下了几枚炸弹,没有造成伤亡,倒是造成当地居民的恐慌。9月3日,镇海号又释放1架水上飞机,轰炸了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结果炸弹投到附近的田地里,炸死了一头耕牛而已。1928年5月3日,镇海号又来骚扰上海,释放了2架水上飞机。然而,此次北伐军有了准备,同时释放了2架国产水上飞机拦截。镇海号舰载机发现有敌机,慌忙丢下炸弹返航。随后,4架飞机发生追逐战,北伐军1架飞机受了轻伤,机翼上被子弹打了几个洞。这是镇海号唯一的舰载机空战了。1个月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随后918事件爆发,东北海军也就解体了。镇海号此时已经老朽不堪,驻扎在山东作为训练舰,不能再作战了。抗战爆发后,镇海号性能不足以和日军对抗,强行出阵也是活靶子。而且水上飞机也已经严重老化,使用超过10年,连日常巡逻都是很危险的。最终,镇海号作为老旧军舰,被自沉在青岛以阻挡日军登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就这样消失了。
网友玄坤文史说: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海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太平洋战场,航空母舰更是对战争进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为了实现强军梦,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航空母舰。早期的航母
在民国时期中国也曾拥有过航母
上世纪初,各国都在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最早的航母是为了能让飞机从船上起飞而设计的,这之后一些舰船会在船上提供让飞机起飞的跑道,早期的航母大多是使用军舰,客轮改造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之后英,日,美等国,都纷纷开始建造或改造航母,扩充自己的海军实力,拥有了越洋远距离对目标发动空袭的能力。很多读者可能以为,咱们中国是一直到了2012年辽宁号正式服役,中国才拥有了航空母舰,事实上,在上世纪初,咱们中国就曾经拥有过航母,还不止一艘,分别是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威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德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这些航母只是水上飞机母舰,和现代意义的航母是有明显区别的,但这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辽宁号航母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在上世纪初,世界很不太平,各国都在忙着搞军备,当时中国正是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严重,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作为总司令,率12万奉军进入山海关和直军交战,张作霖也亲自到前线督战,在赶赴前线的途中,张作霖遭到了敌军海军军舰的炮火袭击,差点就挂了,这件事让张作霖萌生了建海军的想法。张作霖就把在日本海军兵校学习过的沈鸿烈给挖了过来,沈鸿烈一直关注着日本海军建设,对航母也十分感兴趣,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沈鸿烈帮张作霖买到了一艘德国运输舰,排水量2708吨,航速10.8节,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舰艇了,沈鸿烈把船买回来后,又帮张作霖请回了一群专家,开始改造这首舰船。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最后这艘舰船被改造为有2门119.4毫米主炮,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两艘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被张作霖命名为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张作霖为了打造这艘水上飞机母舰,可谓是煞费苦心,这艘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是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水上飞机,时速可达到180公里,曾经打破过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和同时期日本生产的飞机直接从舰上起飞的航母相比,起飞方式比较落后,需要用舰上装备的起重机将飞机放入海中,舰载飞机数量也比较少,但是它仍然是民国时期,较为先进的水上飞机母舰,对付大多数的武装力量都具有足够的优势了。而且多次投入实战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艘航母上也诞生了第一支中国海军航空兵。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对我青岛虎视眈眈,开始谋划进一步的侵略,东北海军无力与日寇交战,沈鸿烈下令在青岛沿岸布置满鱼雷,水雷,东北舰队所有舰船自行沉没,将整个航道堵住,舰上火炮尽数拆下,装备给其他水兵抵抗日寇,镇海号和东北海军就此消亡。
题外话
事实上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曾经还拥有过一艘更大的水上飞机母舰,华甲号,也是由沈鸿烈负责改造,在1928年投入使用,满载时吨位在一万吨以上,可搭载8架水上飞机,运输一千名士兵,航速12节,但是后来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被日寇强征,1945年在台湾被美军击沉。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网友不沉的经远说:
严格的说,张作霖所拥有的“镇海”号其实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和正牌的航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以后,张作霖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因此想创办属于自己的海军,并任命日本海军学校毕业的沈鸿烈负责筹办东北海军。不过此时恰逢列强以军阀混战为由对中国实行军火禁运,因此沈鸿烈无法从海外购买真正的军舰,所以他决定购买商船改装为军舰。其中沈鸿烈所购买的德国造商船“祥利”号被改名为“镇海”号,加装了两门120毫米火炮、四门76毫米火炮作为炮舰使用。后来张作霖以民用的民意从法国购买了一批“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沈鸿烈于是决定将麾下最大的军舰“镇海”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他将“镇海”号的尾部甲板进行改造,增加了长度,将之改造为能搭载3架“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的平台。至于飞机的起降方式,则是在水上完成。为此还在“镇海”号的后桅上加装了一个吊杆,用来起吊飞机。“镇海”号被改造城水上飞机母舰后,多次参加了军事行动。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镇海”号曾经在吴佩孚所属的渤海舰队基地秦皇岛外示威。而在北伐战争时,东北海军也多次南下袭扰,“镇海”先是和“海圻”一起偷袭了吴淞口闽系海军,继而“镇海”又使用飞机空袭了海石、新浦等地,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镇海”毕竟只是商船改造的,作为军舰先天不足,所以后来又被改造为练习舰,培养水兵之用,抗战爆发以后,残存的东北海军在青岛自沉堵塞港口,“镇海”号也不例外,于1937年12月18日自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