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艺统华夏说: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艺术领域的艺统华夏。西方艺术史中的超现实主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什么意义?我来简单的说一下。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于欧洲的文学艺术运动,它脱胎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在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力图对潜意识这一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就超现实主义美术运动来说,他吸收了两个现代流派的特点。一个是上面所谈到的达达派。一个是意大利所谓的“形而上画派”。这个画派的代表画家是基里柯(1888年—1978年)。形而上绘画反对未来派把运动和能量猛力地往前推,主张描写静止不动的。被哲学的幻想所强化的形象,通过物体在不真实的背景上具有召唤力的并置,组成一个“超现实”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神秘感。超现实主义美术受到了基里柯形而上画派的影响,要表现的也是一个超现实的、想像中的世界。超现实主义作品在描绘的形象细节上是写实的,但从整体上看又是不现实的,表现了一种复杂的潜意识的活动。主要有卢梭(H.T.Rousseau)、米罗(joan miro)、达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马格利特(r.magritte)等人。超现实主义文学否定现实主义和传统的小说,敌视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地反映生活的追求。它要打破这一切,追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果,将这思维记录下来”。它强调潜意识和梦幻,提倡写“事物的巧合”,倡导“自动写作法”。超现实主义者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寻找、搜集人的思维的原始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其代表作是勃勒东1928年发表的小说《娜佳》。20 年代末以后,运动内部发生分裂。1930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处于低潮,几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个人还在坚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美国时,他这种宣传也没有停止过。1946年勃勒东回法国后,继续办杂志,举办作品展览会,发表广播讲话,又掀起过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浪潮,影响波及欧美许多国家,但其声势已远不及20年代。超现实主义存在的时间较长,这个流派颇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现代派都受其理论影响并加以发展。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友轻松聊艺术说:
谢谢邀请,我简单地为你梳理一下与超现实主义有关的要点。超现实主义什么时候出现?超现实主义出现于1920年法国的文化运动,1920-1930年盛行于欧洲文学与艺术界中。为什么会产生超现实主义?这就要从超现实主义的来源,达达主义开始说起。(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社会和文化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战后的人们很难从这种无序的世界中找到实际的生活意义,再加上一大部分的人坚信正是由于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以及原来旧的社会秩序才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人间惨剧。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以“拒绝传统的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反对旧的社会秩序,反对约定俗成,要随意而为” 为特点的达达主义,简单来说,在达达主义出现之前,通常具有特定的美感,能传递一些潜在的内涵与意义才能称为艺术品, 而达达主义者则反其道而行,他们追求的是“没有意义”“没有美感”的创作,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完全取决于欣赏者自己。从某种方面说,达达主义的宗旨其实陷入了一种悖论,”没有意义“在一定程度来说也是一种意义。就像达达主义本身如此的“反对艺术”“反对美学”,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流派,达达主义对艺术和世界的注解和诠释,也使其本身本身也变成了一种艺术。而达达主义的主要创作手法就是“现成品艺术”,“现成品艺术”就是把其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拿来二次创作,或是把某些已经存在的东西进行重新定义的创作手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艺术上的“恶搞”。最有名的达达主义作品有:摄影师曼·雷拍摄女性裸露的背部,并命名为《小提琴》以及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把男士厕所里的陶瓷小便斗命名为《喷泉》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加上两撇小胡子,并命名为《L.H.O.O.Q.》(“L.H.O.O.Q.”是一个双关语,在法语中发音类似“Elle a chaud au cul”,意即“她有一个性感的屁股”)尽管达达主义在很大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但它终究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文艺思潮,不久达达主义运动陷入停滞,并被由达达主义衍生出的超现实主义完全吞并。超现实主义的意义?其实就是经历战争后的人们为了逃避现实的悲哀与残酷,一种宣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与达达主义”自相矛盾“与激进的艺术理论相比,超现实主义有自己一套明确的艺术宗旨。由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中他给超现实主义下了定义:“超现实主义是一个名词。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超现实主义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消解,创造出一种绝对的现实——也就是超现实”超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是:强调自觉与潜意识,强烈的反差,反逻辑,与无厘头的奇发异想。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手法:拼贴,拓印以及“现成品艺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我喜欢的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里特《这不是一个烟斗》《被刺穿的时间》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龙虾电话》俄罗斯画家马克·夏卡尔《月上之马》《生日》以及西班牙女画家弗里达·卡罗《没有希望》《两个弗里达》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点赞,转发和收藏关注“轻松聊艺术”—— 用直白的语言为你解读艺术背后的故事
网友诗夜城主说:
西方艺术史中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既起源于极端抽象派绘画,又起源于达达派;极端抽象派从想象中提取内容,达达派的重点则是对物体随机的安排,超现实主义感兴趣的是发掘和展现无意识的心态,而不像达达派那样,企图去摧毁现有的艺术,超现实主义认为,科学的、理性的观点占优势已太久,现在,应该把想象力解放出来,让人们了解它诗意的而不是科学的那一面,这就是西方艺术史中“超现实主义”的意义;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从192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中最伟大的是马克斯·恩斯特,他好像生来就是个超现实主义者,小时候,恩斯特的想象力就非常丰富,他观察的现实生动活泼,还掺糅进自己的幻想成分,画下这些幻想,还有自我引发的幻觉,对他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恩斯特常常画森林,他画的森林都密密层层,充满了不祥的预兆,阳光照射在森林上,但穿不透密密的丛林,有时,他画的城市也是这个样子,超现实主义透过作品呈现无意识的世界,用奇幻的宇宙取代现实,用如梦幻般毫无逻辑的方法来调剂现实,其特色则是把潜意识中的矛盾: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真实和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的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完全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简单的说,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偶然、即兴的灵感,而不是深思熟虑”的创作。恩斯特作品
网友尹铭的前院说:
超现实主义从1924年开始——1969年终,经历了40多年,是现代主义众多艺术流派集大成的一个时期。
超现实主义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创造出一种革命性的精神,全面打破当时艺术上所熟知的一切习俗,并援引弗洛伊德的观念,为艺术打开一个潜意识里的幻想形象的新世界。20世纪30年代,超现实主义艺术主张横扫欧洲艺术界,在画坛促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成就了达利、契里科、恩斯特等杰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在超现实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在超现实主义诞生的那段时期,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广泛流行,学者、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非常喜欢探究梦境。梦境不受现实的束缚,因此本我能够在其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而超现实主义就是要挖掘这些在现实中被压抑、在梦境中又成为可能的东西,追求精神的绝对释放和自由。↑ 马格利特 - 《吻》
超现实主义的精神根源诞生时,是一种脱胎于达达主义的哲学思想。
达达主义追求的是反艺术、反秩序、反逻辑,从主观艺术中跳脱出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创作,而超现实主义是在此之上的一种深化。超现实主义是在达达主义无意识的基础之上,从现实世界的桎梏、规则、经验和逻辑中彻底解放出来,是人的纯粹意识的展现,是超越于现实本身的一种存在。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是诗人安德烈·布勒东,他在1924年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核心是论述由潜意识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自动主义,进而从传统的观念和艺术中解放出来。↑ 马格利特 - 《知其不可而为之》
超现实主义框架下最早诞生的创作形式是自动主义写作和自动主义绘画。
自动主义写作追求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写下自由流淌的字句,并不具备逻辑性,犹如梦话一般,不表达具体含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反而都是非常写实的,代表艺术家们的创作技法也都非常古典,但其中的场景常常充满矛盾,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达利 -《内战的预兆》超现实主义打破了形的界限,在现实中无法重现画中情景,是一种想象力的极致释放。代表作如雷尼·马格利特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萨尔瓦多·达利的《内战的预兆》等,被扭曲的人物、拉长的身体,都是现实无法做到的。
网友爱摄影的梵高说:
超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1922年前后,在达达派艺术内部产生了超现实主义,这是对整个欧美影响巨大的现代画派。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因此,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代表画家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 格里特、伊夫•唐吉、保尔•德尔沃、马森•克利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无论是战胜国英、法、俄等国,还是战败国德、 奥等国,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让人不忍睹视的伤痕。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世态炎 凉,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弥漫着强烈的厌世、悲观的情绪。 此种形势之下,人 们(艺术家们)开始否定一切,开始逃避现实,追求不存在的梦幻,以脱离现实的 悲哀与残酷。于是超现实主义占据了当时艺术发展的主导地位。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画家们开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以找到新的创作 自由。虽然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情景奇异怪诞,与现实格格不人,体现了“反常” 的特征,却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给人以灵验、虚无的感觉。这是一个被抑制的日常世界,这些作品隐喻着人和宇宙破裂却又相互联系的矛盾,充分体现了 “反常合道”的艺术魅力。超现实主义绘画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最能体现绘画本质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技 巧。这种创作方法是对以往以理性、现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动,目的在于 对真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多半依靠具象表现形式与抽象画面情 景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意境与具象实体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 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了追寻艺术家个体感受的信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效果就在于抽象与具象的适当调配,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妙处的平衡。在 “虚”与“实”的处理中,“虚”的部分更是艺术家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即是绘 画的超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