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公务员子女不考公务员)

原创 野人  2023-08-01 19:15  阅读 16 次

网友深蓝队长说:

我身边五十岁左右的同事,他们的孩子基本都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体制内。为什么呢?往下看。

①很多同事的孩子很优秀,看不上公务员这点工资。

因为父辈都是公务员的缘故,所以下一代接受的教育一般都不错(我们这十几年前基本打个招呼就能上重点学校),再加上家里给提供的物质条件也不错,因此很多下一代都很优秀,名牌大学不少,很多还是出国留学的,之后找的工作也很不错,自然瞧不上公务员这点工资了。

②有的价值观不认同,不喜欢一汪死水的工作环境。

这种也不在少数,和我一个办公室的两位老同志的孩子都是这种情况。家里鼓励孩子考公务员,可他们的孩子连报名都不报名,就是不喜欢这种一眼望到老的生活,认为是对生命的浪费,这种情况一般是那种思维比较跳脱的人。

③想当公务员,可惜死活考不进来。

这就看各自本事了,公考本来就是选拔性考试,水平不够自然考不进来。我们这一位老姐姐的闺女就是这样,年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年年考不过,现在在我们这当临时工,一个月拿两千块钱工资。基本上就这三种情况,其实公务员也就是′普通工作,唯一的特殊可能就是稳定一点。

网友xapicn说:

我爸是公务员,现在55了,科长一个,没关系不会送礼(主要是也没什么钱送不起),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多少年没涨过,最近涨工资了涨了200块,年终奖1万多,这就是公务员,可能不是发达的城市吧,稳定是稳定旱涝保收,省吃俭用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是不想考公务员,而是大部分人奢望的高收入大城市公务员太难考了,而且没人脉,基本上也就会相当稳定一辈子。我不想考公务员的想法是从研究生毕业开始的,在我奶奶的大院里,我爸是公务员,有个叔叔是某个种子公司的职员老婆是推销保险的,几十年过去了,我爸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那个人现在是种子公司的副总(我也很惊讶,这么6的吗,那人过年回家开着个60万朝上的奔驰),我自己当时也是一腔热血要靠技术吃饭,来了南京某还算知名的公司,来了以后发现比我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想当副总怕只能想想了。工作了几年,觉得还是公务员好,报了南京几个城区公务员(听说南京公务员工资高),平均招1个人200多人报名感受到竞争压力巨大,可能有不少人都是年轻气盛想年轻时候闯一闯,也有可能确实他们有才能不想在官场搞关系搞人脉,也可能过两年,或者996的生活的时候发现其实公务员也挺好。

网友80后小公说:

父母是什么职业,他们的子女往往有两个极端,要么很爱父母的职业,工作后励志从业,要么很反感父母的职业,打死也不干父母类似的工作,公务员也不例外。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长期在家里说工作好,对工作满意,很少抱怨工作生活上的不足,孩子就会受影响,觉得父母的工作不错,长大了自然会更向这方面靠拢。反过来,父母经常抱怨工作累,工资低,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在这种抱怨影响下,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反感父母从事的职业,认为这种工作不好,以后就不会再选择与此相关但行业。当然,除了家庭教育影响,父母是公务员为什么孩子不是公务员,有其他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第一,公务员因为有资源优势,整体相对素质也比较高,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很多孩子从小上好的学校,成绩都不差,可以考上好的大学,专业都不错,工作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能赚更多的钱,不进公务员队伍是很正常的事。这就是阶层的作用,条件好的家庭,孩子一般都差不到哪里去,是普遍规律。尽管很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第二,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一般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刚刚好够过日子而已。这对于从小在温室长大的公务员子弟而言,没有丝毫诱惑力。由于从小物质生活比较好,起点好,人往高处走,他们只会向往更好的生活,因此很多人对于父母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根本考不上,毕业不考公务员是很正常的事。有这种思想的年轻人,部分可能会成功,但大部分当在社会碰得头破血流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真正知道公务员的好。很多人回头来考公务员,于是喜忧参半,不见得人人斗能考上公务员了。第三,确实有部分公务员父母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不愿意孩子走自己的路,认为公务员工资低,且辛苦,从小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就业观。这和很多医生、老师不建议自己的孩子从事本职业是一样的道理。第四,公务员的工作环境比较死板,话不能随便乱说,事不能随便乱做,为人处事各方面都要注意,甚至出国出境都要报批,稍不留神就要被问责被处分,自由度不高,对于比较外向、喜欢自由的孩子而言,太过约束,很多人因此也不愿意考公务员。第五,公务员不好考,难度不亚于高考考一本和重点大学,很多素质差点的公务员子弟不见得有能力考上。公务员子女不干公务员在大城市比较普遍,但在经济条件较差、就业机会不多、环境相对较小的地方刚好相反,越是基层、越是小地方的公务员,其子女越可能去当公务员。原因很简单,小地方工作难找,工资也不高,于是相对稳定、待遇还算可以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加上有父母铺路,以后发展也会顺利一点,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家族化”就成了普遍现象。这也是小地方阶层固化、更重人情和关系的原因所在。

网友五彩de生活说:

这个问题我有亲身感受。我是职校老师,我的大哥是老公务员,他的儿子就不考公务员。我大哥是首批过渡的公务员,现在退出领导岗位,当巡视员了。儿子是985毕业,川大硕士毕业,很优秀。但大哥却坚决反对儿子去考选调生和公务员。刚毕业,侄儿考着玩去报了一个省级部门的公务员考试,没想考了第二名,顺利进入面试,侄儿人高也帅口才又好,如果坚决面试过关问不大,没想我大哥坚决反对。最后,侄儿没去面试。在大哥几十年区县领导干部生涯中,他算是成了精的公务员,看遍体制内的一切。听他讲,正因为儿子优秀才不建议走自己走过的路、过自己厌倦的生活,从政是命运安排,没办了,要是还在大学教书肯定比现在好,自己退下来的生活远比不上当年同是教授的同事,他们一个比一个日子过得好。其实,我侄儿在一天天感受大哥从政经历中长大,本来打心里就不喜欢从政为官,去参加考试也是想去试下身手,是陪女朋友考,闹着玩的。所以,大哥一反对,侄儿也就顺坡不去了,其实心理乐呢!作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位肯定令人羡慕,因为工作轻松稳固有权,别人常求你,自然飘飘然。但政治生命(特别是基层)很短,一旦没有了职务,就再也没人理会,真的清淡得很。我大哥在位时,几乎年年春节团圆饭就差他,平时,电话不断,多说几句都没时间,而且还是一个没多大实权的部门。退下来这几年,数我陪他最多(我还在任教,因为学校安课照顾我们老同志,闲时多点),以前的同事和下属,在不在位的都难得联系他。听他关系较好的一个副职说,他不管在哪个单位人缘都不错,还算少数不讨厌的一个领导。他尚如此,何况其他?如果不走仕途,那些退下来还吃香更受人尊重的职业还不少,也可以选一选,使自己过得尊严一些。当然,目前或者今后很长时间,在中国,公务员仍然是最佳的职业之一,不然,每年的公考都会被挤破头呢?侄儿喜欢策划和翻译工作,对专业很痴迷。也有本科同学进公务员队伍的,想必有所闻。我们是教师之家,在尊重孩子的选择时,适当引领也是必要的!!!

网友瑛杰小猪说:

公务员的孩子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考公务员,一种是瞧不上公务员。

十几二十几年前,体制内不够透明,公务员收入较高。同时,一些公务员有时间、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关系能将孩子送到好学校,有意识注重培养孩子的全方面素质,有远见地提高孩子的世界观。因此,有些老公务员的孩子见过世面、眼界开阔、综合素质强、学习成绩好,等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看不上体制内的稳定、波澜不惊的生活,充满了闯劲。我身边就有一些老同事,他们的孩子从985名校毕业,有的在华为、阿里等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奋斗,有的在北京、上海独自打拼,功成名就。你觉得,他们会看上公务员这份职业吗?


另外,有一些公务员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的工作环境,适应了公务员的生活节奏,喜欢稳定,喜欢朝九晚五的作息,喜欢吃大锅饭,喜欢逃避压力。也有些公务员的孩子,身后资源丰富,父辈有能力帮忙铺路,一进入体制,就跟开了挂一样,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这些人,肯定都愿意考公务员。


公务员只是一份职业,有优点也有缺点,人各有志,因此,有些孩子考公务员,有些孩子瞧不上公务员,不是很正常吗?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 ,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43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