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即将过去,今年你读了多少本书?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最近一年读了哪些书)

原创 野人  2023-08-02 13:15  阅读 11 次

网友悠然阅读(提问者)说:

已经过去的十一个月间,读了百余本书,有些是粗读,有些是细品。在这里和书友分享几本书(排名不分先后)一、文学作品1、《穆斯林的葬礼》这一次是重读。实话来讲,上一次读这本书是很久以前了,有些细节记不清楚了。这次重读,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对回民族文化进一步了解之外,更是被玉石一家两代人的命运时刻牵动着。霍达的这一部长篇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2、《人生海海》《人生海海》不同于麦家以往的谍战题材作品。这是一个跨越多年的沉痛往事,故事中的“我”从孩童开始,一路见证了“上校”不公的一生,有回忆、也有亲历,孩子眼中的是非黑白在不断地变化着。“我”跟随着村民一起看着“上校”被审问、被批斗,“我”也想要成为这“热血青年”中的一员,却因为年纪小不被接纳。也正是因为年纪小,让“我”可以更加清明地看世事变幻,让“我”在长大成人之后不必生活在悔恨之中。书中说,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压榨机中的头号零件。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地活着,生活将他们打碎,他们将自己重塑,依然认真努力地生活!依然露出“上校”孩子一样的笑脸!3、《水妖》这是美国作家内森·希尔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萨缪尔很小的时候,母亲不告而别,这件事情成为萨缪尔内心的一个空洞。成年后的他依旧如孩童时期一般是一个爱哭的人,母亲一再的叮嘱萨缪尔“别害怕”完全起不了任何的作用,萨缪尔被无法言说的什么东西困住了,以至于他根本找不到生活中的乐趣,除了每周两次授课之外,他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游戏之中,他躲避开能躲避的一切,只窝在自己的空间里。母亲给萨缪尔讲述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说到马克斯·布鲁赫破产被骗,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连作品都不属于他。少年萨缪尔说“他有关于这部作品的记忆,这已经很好了。”母亲却说:“假如你只剩下对一样东西的记忆,你能想的就只有你是怎么失去它的了。”这或许就是稚童与成人看待事物的不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单纯的,曾经因一件事情喜悦过,这份记忆会一直在脑海深处发光闪亮;而成年人,经历了太多的遗憾与无奈,结局才是最重要的,过程中的或欣喜或悲伤因结局不同而不同。正所谓,曾经沧海,过尽千帆。成年后的萨缪尔也终于能够理解母亲的那一句“你还小”。《水妖》是一部构思精巧的作品,读到最后,才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内森·希尔细腻和敏锐。二、小说故事1、《红色地址薄》96岁的独居老奶奶多丽丝,有一个红色红色皮革记事本。在这个本子里,老奶奶将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记录下来,写上他们的姓名、注上他们的地址电话。随着奶奶年纪的增长,记事本上留下来的名字越来越少,那些离开了的人被多丽丝奶奶一一划掉了。这是一个老奶奶的回忆录,多丽丝通过地址簿的将她过往的朋友、恋人重温。老奶奶住进加护病房之后,她的侄孙女珍妮继续帮助老奶奶回忆,意外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并发现了多丽丝隐藏了一生的秘密和遗憾。2、《小偷家族》 这本书是“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之一。他的作品多以平凡小人物为主角,在这本书中,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五个人,这一家人依靠奶奶的退休工资和爸爸、妈妈打零工挣钱生活。本就不富裕的“一家人”又在街角“拣到”了一个小女孩,女孩是留下还是送走引起了一家人的争执……“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拍有电影,喜欢电影的书友也可以观看一下。三、纪实文学1、《寂静的孩子》 这是袁凌长达四年的持续探访记录整理集结,他的探访足迹遍布祖国各地。西北远疆、国境线旁、城市乡村,那些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片蓝天之下的孩子们,有留守儿童,有单亲学生,有身患重病的少年……他们无力抗衡命运,却又都在努力地生长着。全书描述了数十名孩童的生长环境、家庭状况,每一位篇幅都不长,袁凌始终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进行记录。《寂静的孩子》让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这些困顿与匮乏的境遇中艰难挣扎的孩子身上。一起共读的小伙伴们,经常会分享彼此的心得,也都非常积极热情地想要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2、《海的那一边》 这本书讲述了叙利亚难民杜娅辗转叙利亚、埃及,偷渡欧洲的经历,全书由杜娅口述,联合国难民署发言梅丽莎·弗莱明整理编写。杜娅和未婚夫巴萨姆冒险偷渡去欧洲,然而,他们偷渡的船只遭到攻击,船上所有的人都落入大海之中。杜娅抱陌生人塞给她的两个孩子,一开始,未婚夫巴萨姆陪在杜娅的身边,但是,到了第二天,巴萨姆坚持不下去了,他对杜娅说:“对不起,亲爱的,是我害你变成这样的。我从未像爱你一样爱过任何人。”带着巴萨姆的爱,杜娅在寒冷的海水中坚持了四天,终于等来了一艘商船,那时天开始变黑,探照灯找到了她,商船上的人们扔下一根绳,杜娅被拉上船。商船上的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女人还抱着两个孩子。四、其它想要推荐的书籍,或者说欲分享给书友的好书真的不少,比如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的《鱼羊野史》,比如讲述从封闭小镇封闭家庭走出来的美国历史学家塔拉•韦斯特弗写的自传体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比如适合午后静读的《文化苦旅》等等。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宝库,等待我们来打开,来寻。而每一个前来开启的人收获不尽相同,你拾到的是珠贝,而我拾到的或许只是小小的寄居蟹。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真实存在着的,都是我们握在掌心之中能够感觉到的。

网友一串七珠说:

我是一串七珠读杂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我读的书比去年多。今年在家的时间比从前也富裕,可以随心所欲的读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书的评价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武侠,有的喜欢言情,有的喜欢历史,还有的喜欢心理学或哲学等,都不大一样。现在我把我一年读的书,简单的介绍如下,不知道大家对这些书有什么想法,可以回复讨论!柏杨《中国人史纲》。几年前读过这本书,现在重新阅读,觉得柏杨先生对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有点武断。尤其对历来这些皇帝们,柏杨的态度不是客观、全面的评价,而时常带有批判,有时还带有嘲笑,我觉得这不好。《罗丹画传》。书中有罗丹彩色的雕塑照片,主要介绍了罗丹一些精品之作。不像罗丹传记那么全面、详细。不过,时代文艺出版社质量还是不错的。《在路上》。读《在路上》后,写了一篇书评,书评没有得上青云奖。后来好几篇文章都没有得上青云奖。但由于自己心中有压力和目标,读了不少的书。《惶然录》。我读的比较仔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红楼梦》。几乎每年有机会,我就会读一遍《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的人物,写了十几篇文章,有的自己比较满意,有的觉得有很大的缺陷。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介绍书名,不再点评:

《一句顶一万句》《我与地坛》《沉思录》《苏东坡传》《一个人的朝圣》《白鹿原》《汪曾祺文集》《张爱玲文集》《曾国藩》《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等。

网友农人安心影视解说说:

在2019年我读了两本书,第一本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第二本是(宽心舍得淡定)。

网友海阔天空雁高飞说:

2019年我读过10多本书。意外发现法拉盛图书馆居然有《金瓶梅》,厚厚两本(上下册),好奇心驱使我读了一下这本著名禁书,不过很失望,我这种理性的人,好像不太适合读这类情节描述不仅细致还很多的文学作品。 然而,对于王耀庭写的,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如何看中国画》这本书,我却读得津津有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吧!这本书里有令我感兴趣的新鲜内容,比如国画的“观点”,对于“观点”二字,我认为用“观察点”来表达更容易被理解。在不同的地方观察事物,效果是不同的,中国画可以是画家在不同位置观察以后完成的,所以,有时候中国画看上去比较违背常理,和西洋画采用透视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当了解了画家是因为观察点不同造成了画作不合常理的情况,让我更多理解了中国画的丰富。就“观点”在这本书中,作者列举出中国画史最著名的晋朝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片二)中的胡床前小后大,这种极其不合理的现象;无独有偶,唐朝《宫乐图》(图片三)的桌子同样也是前小后大,极其不合理的。当我们懂得了画家采用“移动性”视点来作画,对这两幅图的“不合理”就不难解释了。也正是因为中国画画家采用“移动性”视点作画,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画和摄影的不同,摄影只能是唯一的视点,看上去摄影的科学性更强,然而,中国画却是变化更丰富。这本书还讲到的一个观点就是人物画的传神,绘画是以形状和色彩来表达,画家把物体和人物的形状画得像,是绘画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人物要画出人的精神状态、性格,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算是一幅优秀的画作。这让我想到冷军的超写实绘画,按照形状与神态来评价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形状极像,人物的神态也是活灵活现,否则,也无法打动众多的观众,引起共鸣。当看完这本书所讲述的“形神兼备”的观点,对于冷军作品可以以7千万高价拍卖,我也就不奇怪了。在这本书里,除讲述了中国画的“观点”与包括人物传神在内的绘画“意境”以外,还讲述了国画的色彩、墨韵。丹青,中国画的代名词,缘由是什么,这本书里也有讲述。中国画既重视墨,也重视色,以为中国画只是墨色的,这是一种误解。中国画在盛唐以前盛行的是彩色,之后,水墨才得以高扬。读到这一节,我感觉特别有趣。下图为赵佶画的《摹捣练图》。另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诗与画的融合,以及绘画作品必须的题款、盖印、装裱等要素,绘画中的摹本与赝品的知识,不同朝代不同的绘画特点,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就是:长知识。

网友米俪米说:

2019年我读的书应该算是有孩子以后读得最多的一年吧!当然和那些一年读一两百本的大神不能比,但和自己比还是有很大进步的。今年我读的书主要是两个方面:文学类书籍和学习类书籍。数量算起来应该在30本左右。我想主要推荐一下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几本文学类书籍:1.《围城》。这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本长篇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故事情节算不上特别引人入胜,但胜在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作者用幽默诙谐的比喻和反讽,配合尖酸刻薄的语言和机智幽默的文字,表现了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婚恋、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借以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展示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2.《我们仨》。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写的一本回忆录散文,作品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用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并存的日子。可以说,这本回忆录写尽了杨绛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思念,读来令人动容。3.《呼兰河传》。这是萧红创作的一本长篇小说,虽然定义的是小说,但写法与别的小说却很不相同,一般的小说都会有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贯穿全书,但《呼兰河传》没有。它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一样的结构,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描写她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人物的生活场景。读着就像是由一篇篇回忆儿时的精彩散文组成。我尤其喜欢这本书里萧红对景物的描写,异常生动。4.《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张爱玲创作一本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以主人公佟振保为主线,刻画了他和两个女人的爱恨交错。作者用红玫瑰与白玫瑰比喻男人生命中的两人女人:情人和妻子。最终不管男人是娶了红玫瑰还是娶了白玫瑰,他都不能彻底满意,因为那个娶不到的女人才是他最想要的。5.《月亮与六便士》。这是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多岁时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放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这几本是最近看了特别喜欢的书,有些是重读的,有三本已经写了书评,如果你也喜欢这些书,就去我的主页看看吧!2020即将到来,我将继续在悦读书籍的海洋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也希望在头条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43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