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直奔跑的小楼说:
乌巢禅师本名陆压,乃是上古天庭至尊东皇太一之子。陆压本体为三足金乌,是后裔射九日最后剩下的那一个,后投身娑婆净土,成为密宗教主,改名为乌巢禅师,为娑婆净土三大如来之一的大日如来。
却说,盘古开天之时,浊垢元壤、无极玄冰、大日金焰、虚无赑风四大混沌元灵现世而出,各自威力相当,且互不相克。盘古终因无力支撑开天之力而薨,元神分化为三清。四大元灵之一的大日金焰由于吸取了大道降下的无量开天功德,落于太阳星中的扶桑树上后,使得其威力大增。当大日金焰逐步吞噬了其他三大元灵之后,化身为两只身负九九至尊命格的三足大日金乌。第一只金乌凶狠暴戾,怀抱极品先天灵宝浑元河洛图书,变身为浑身散发着王权霸气的天帝帝俊。第二只金乌睥睨天下,怀抱先天至宝混沌钟,变身为浑身散发着皇权贵气的东皇太一。东皇太一身着鸿蒙日月星辰袍,头戴鸿蒙天地冕,玄黄长发翩翩垂腰,眉心天道皇纹,为人高傲果决,言语处事间深不可测,拥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霸气,乃妖族生灵景仰的不世主宰。鸿蒙初成,东皇太一以混沌钟镇压鸿蒙世界,带领上古妖族,开创了旷古绝今的无上霸业,登为天帝,立下天规地条,此时,妖族俨然已成为三界正统至尊。东皇太一手下众多妖兽皆是肉身修炼,其中掌管周天星斗、日月更替的三百六十五路妖族大圣,因可借星力修炼,修为已达大罗金仙,故而星斗之名以妖族大圣命名。洪荒天皇年间,东皇太一诞下十子,皆金乌之身,东皇太一宠爱十子,将星斗至尊太阳星给予交替管理。十子顽劣不堪,常常触犯天条,地界大巫夸父见东皇太一对其子责罚过轻,遂行逐日之事。东皇太一十子心生恐惧,设计渴死夸父。大巫后羿怒不可遏,举部落之力,以巫族各种秘术,搀杂五昧神火,用扶桑木身,树皮制成射日弓箭与兜日罗网,射杀九只金乌,将其元神魂魄封印于箭身之上。上古洪荒之中的天庭众神为给九只金乌报仇,围杀了后羿。十子中最小得以存活的那只金乌,更是取夸父、后羿精气置于上古洪荒昆仑山仙藤所结的先天葫芦之中。这葫芦本就是先天灵宝,后被太古妖族强者取来,多方祭炼,里面自成天地,今又封存了夸父,后羿两大巫妖精气,自是更加非同一般。大巫夸父,后羿身死,由此引发了巫妖大战。巫妖大战之时,帝俊受伤过重,不忍拖累情比金坚的弟弟东皇太一,于是冲上前去与祖巫自爆。看到帝俊陨落,东皇太一不愿独活,一怒之下杀数位祖巫,然后催动法宝自爆,与剩余的祖巫同归于尽。经此巫妖大战,人间界被打成无数碎块,散落于宇宙,再也无法合拢,独有太阳星、太阴星残存下来,碎块形成地球,因被阴阳滋润,故而有了灵气。人间界仙、妖、人中有神通者俱都搬往地仙界,其中有大神通者则纷纷开宗立派,一时间修行蔚然成风。东皇太一第十子得以存活,避居于西昆仑继续修道,并自号陆压道人。陆压道人以先天葫芦为身,夸父精气为基,封印于箭身之上的九只金乌的元神魂魄为源,大羿之魂为刀,然后在西昆仑炼制无数年月之后,炼制出威力巨大,顶级神器法宝斩仙飞刀。这斩仙飞刀虽不是先天至宝,但却妙用无穷,不仅可彻底杀死法力高强的仙人、妖魔,而且能自动旋转,取人首级,且无法再生,可谓是自洪荒以来,最强的仙家法宝。当初东皇太一入主洪荒天庭之时,封上古妖师鲲鹏为亿万妖族之师,其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巫妖大战之时,鲲鹏妖师见势不妙先行逃跑,不仅导致了帝俊、东皇双双陨落,而且还悄悄盗走了洪荒天庭两大先天至宝浑元河洛图书和混沌钟。巫妖大战之后,鲲鹏妖师便隐居于天界极北,银河源头的北冥汪洋之中潜修。陆压道人修道于西昆仑,练成法宝斩仙飞刀之后,道行可谓是飘渺难测,决定远赴北冥汪洋寻回两大先天至宝,铲除鲲鹏妖师,为两位圣人报仇。这天界银河,横贯南北,宽有千万里,长度更是不可度量,不知多远之处,便是天界极北之地,是为北冥,而那汪洋冰海,无边无际,乃是银河发源之地。陆压化身为一位矮道人,头戴鱼尾冠,身着穿大红袍,身后背负一口通体紫色,昆仑太白元精所铸,万邪不侵的宝剑,手提花篮,脚踩金云往北冥而来。银河一路北去,气候渐寒,一般天仙都不能抵挡。北冥路途遥远,虽不及洪荒太虚星空,但要探索这银河尽头,到达这北冥汪洋之中,即便是驾驶遁光,日夜不停,也要数年时间,所以是仙人罕至。就算是有大神通的仙佛之辈,欲来北冥汪洋取天材地宝,也会被鲲鹏妖师所拿下,用其元神祭炼妖法,以至往往不得回来,最近这三千年来,更是无人靠近,鲲鹏妖师还乐得个清净。鲲鹏妖师不仅将这北冥汪洋之中的三千冰岛,据为己有,还把岛上的穷荒妖孽收为座下门徒,而且修建了宏伟异常的妖师宫。这妖师宫漂浮在冰洋之上,万丈台阶,寒气深深,青光耀目,浑然一体,好似由整块北冥寒玉雕琢而成,堪比那天界的灵霄宝殿。鲲鹏妖师初见陆压道人,一言不发,终是有愧于东皇太一,而且洪荒天庭之时与陆压道人还有些因缘。陆压不仅斥责鲲鹏妖师而且问其讨要两样先天至宝。居于这北冥之中已有千万年之久,而且昔日贵为洪荒亿万妖众之师,今被这个得了几分奇遇的小小散仙痛斥,一时间心有不满,决定将陆压道人的神魂贬进九幽,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鲲鹏妖师恶念一起,心中默念咒语,但见北冥寒水鼓荡而起,万丈浪头,仿佛山崩,铺天盖地的地向陆压打来,然而无论其多么猛烈,在陆压千里之外,便被金光所挡,随后寒冰化作寒水,落入汪洋,接着便是烟消云散,风平浪静,波澜不起。鲲鹏妖师见一招不行,随即操控北冥九九八十一座冰岛,凭空而起,相互旋转,向陆压齐齐压去。但见北冥晃动,寒水冲起,霹雳连连,变换成各种形状,或水龙、水虎,或水刀、水剑,或水鸟、水蟒,凭空卷起黑色的地煞罡风,瞬间将寒水冻成煞冰,漫天怒号,仿佛宇宙崩塌一般。紧接着,鲲鹏妖师又怒笑两声,头上刹那间冲出两道混沌气流,一道凝聚成龙马,背上驮着一张河图,一道凝聚成神龟,背上有洛书,转眼间河图洛书纷纷化成人形,皆是碧眼碧衣,和鲲鹏妖师到有几分模样相似。陆压知道此乃混元河洛大阵,为守护远古天庭的阵势,而那河图,洛书,正是鲲鹏妖师盗走压住混元河洛大阵阵眼的先天法器。鲲鹏妖师见陆压还是兀自不动,一言不发,随即用手一指,瞬间仙音大做,河图洛书所化的元神在空中变化,一张蕴涵无数奥妙玄机,图影变幻不定的图画朝陆压卷去。河洛图中,诸般幻象,有大千世界,虚空宇宙,一念一起间,如泡影幻灭,不仅能覆盖山川地理,还可包纳洪荒大地。就待河洛图席卷天地,罩定过来,还有三千里地之时,陆压从花篮中取出一个红葫芦,方揭开葫芦盖,只见其中升出一道白光,三丈有余,须臾间有一物现于其上,长七寸五分,有头有眼,眼中射出两道白光,将鲲鹏妖师钉住身形,那宝物在空中转了两三转,但见鲲鹏妖师首级落地,鲜血直流。陆压收了宝贝,取回河洛图书,却未发现混沌钟,只得悻悻返回西昆仑继续修炼。经此一战,陆压看清楚了天道运转,知道自己身负劫数,而这劫数的因果便是这斩仙飞刀。便在此时,开始了封神之战,陆压希望姜子牙这位天道之子,能以其无量功德化去斩仙飞刀的劫数,于是扶持姜子牙,相助阐教,把斩仙葫芦赠于姜子牙斩杀妖孽,自己落个逍遥自在。封神之战后,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入主中央娑婆净土,让释迦摩尼演绎小乘佛教,佛教开始大兴。此时的陆压不在五行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乃是三界之内的自由散仙,听闻释迦如来佛祖不忍六畜沉沦,世间疾苦,经历了无量劫难,重新降生于中央娑婆净土,成为现在佛,于是前往西天极乐一探究竟。东海之外,莽莽群岛自有天地,乃是中央娑婆净土,净土之中,有一尊七层的四方宝塔,长宽高皆是四万八千丈,每一丈高悬舍利,佛光普照,无日无夜,整个娑婆净土被照的通明。这尊浮屠,虽然耸立天地间,其大无比,塔中却无空无一人,门前只有阿难,伽叶两尊释迦牟尼佛的亲传弟子,尊释迦如来法旨,在此守护,等待另外一位如来涅盘以后,重新降生。陆压来到七层浮屠之前,但见四万八千禅师,比丘,优婆夷,圣僧,丁甲,功曹,伽蓝突然现身,齐齐念动阿弥陀佛,忽见一轮红日冲天而起,三爪金乌怪叫惊天,一片金光,顿时整个中央娑婆净土仿佛静止了下来,一切都不再流动,陆压真身全力流转,现出大日如来化身,一尊大日如来佛陀相千只佛臂,拥着一轮红日,高达百丈,直立在浮屠之前。自此陆压修成大日化身,投身娑婆净土,为密宗教主,改名乌巢禅师,号大日如来,为娑婆净土三大如来之一。
网友绿野萍踪01说:
乌巢禅师是《西游记》原创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涉及到藏传佛教。因而,“乌巢禅师”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本回答尽量避免深奥的佛学知识,只从文本表面以及背后的些许寓意,揭秘一番《西游记》中这个原创角色的“真实身份”,看看吴承恩为何要写这样一个人物。乌巢禅师授心经
猪八戒为何住在“福陵山”
因为乌巢禅师是猪八戒引出来的人物,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猪八戒说起。却说观音菩萨带着木叉行者前往长安寻访取经人,来到福陵山时,收服了天蓬元帅下界的猪刚鬣。既然入了佛门,观世音就按照如来佛祖确定的辈分,给天蓬元帅起了法号,叫做猪悟能,还命他“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因此,猪悟能别号猪八戒。猪八戒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曾经有一个老婆叫做卵二姐。卵二姐究竟是何意,我曾经解读过,她应当就是石卵诞生的孙悟空的妹妹,猪八戒“调戏”的嫦娥。而猪悟能断绝“五荤三厌”而得名猪八戒,这一处写得十分“阴险”,“朱八”,就差一个“重”字了。福陵山,其实是“弗菻国”,弗菻,是古代对罗马的称呼,《大唐西域记》中叫做“拂懔”。朝鲜僧人慧超曾经于大唐玄宗开元年间前往弗菻国取经,著有《往五天竺国传》,其中,叫弗菻作"拂临"。显然,慧超把弗菻国也叫做“天竺国”,也是去了“西天”取经。明万历十年(1582年)时,利玛窦从罗马教廷入广东肇庆,就自称是从天竺而来的僧人。因此,《西游记》的背景是在明朝思想启蒙时代,书中写的不止是如来佛祖佛法东渐。同时,讨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外来文化融入的大题目。其中,“乌巢禅师”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塑造的一个虚构形象。因为猪八戒住在了福陵山,所以,他接触的事物要比唐僧、孙悟空、沙僧更多,大唐取经人中,只有八戒认识乌巢禅师。但猪八戒受命前往“西天”,拜的是如来佛祖,他当然宁愿受罚,也不愿意跟着乌巢禅师去修行了。
乌巢禅师因何住在乌斯藏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写道,唐僧在福陵山高老庄收了猪悟能,继续西行。一个月后,“行过乌斯藏界”,那就是越过了边界,来到了乌斯藏。唐僧见这里的山很高,便对新徒弟说,要仔细搜寻。八戒却说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原来,猪八戒早就认识乌斯藏浮屠山的乌巢禅师。那么,猪八戒是什么时候认识这个西域禅师的呢?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红楼梦》都得到了《水浒传》的真传,施耐庵在书中很多隐写符码,都被后面的两个隔代弟子加以点化,作为隐喻手法暗藏了故事。猪八戒的“高老庄”,其实出自《水浒传》中的高俅。高俅发迹这回书中,实际上写的是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老四朱棣,而要搞“孙立”的历史原因。“高”出自《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朱洪武生前就以皇后马氏的谥号,为自己定制了“高皇帝”的谥号,意思是要与汉高祖比肩。历史上只有刘邦叫做“高皇帝”,清代修《明史》只记载了《明实录》中称呼的“高皇帝”谥号,《本纪》中都没有认可朱元璋为“高皇帝”。猪八戒腾云驾雾于福陵山云栈洞与高老庄之间,恐怕就是弗菻在明朝时正式得到朱家皇帝认可而传教的真实写照。而同样到过弗菻的慧超,恐怕就是这个乌巢禅师的一个原型吧。但是,乌巢禅师又因何住在了乌斯藏的浮屠山呢?因为,乌巢禅师象征着藏传佛教。这个问题,导语中已经讲过了,现在的疑问是,藏传佛教为何以“乌巢禅师”来象征呢?这个显得有点奇怪的人物,恐怕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吴承恩当年看不到《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才有的。正如施耐庵不可能写《三国演义》那样,吴承恩看到的只能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者《三国志传》。那么,乌巢禅师又是如何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呢?
乌巢禅师难道与官渡之战有关?
据相关资料显示,佛教最早传入“东土”,是在公元前二年左右。汉哀帝元寿元年时,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大月氏国王使人口授《浮屠经》。这恐怕就是《西游记》中提到的“浮屠山”了,浮图就是佛教在当时的称谓。《后汉书·西域传》中曾经提到:“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西游记》中,以毒钩刺伤如来左手中指的蝎子精,恐怕也出自“身毒”这个汉代天竺。有正史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则是在汉明帝时期。《后汉书·西域传》中说,汉明帝梦见头顶有光的高大金人。博士傅毅进言道:“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汉明帝于是在永平十年(67年)时,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国拜佛求经。汉使到了大月氏,请回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汉明帝于是建白马寺,翻译佛经,纪念白马驮经之功。汉明帝曾经被刘秀封为东海王,《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东海龙王也应当出自《后汉书》。孙悟空龙宫借宝,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其寓意是“唐僧取经”是在汉明帝之后,借助了佛教当时在“东土”早已流传并盛行的局面。《西游记》与汉代有关,那就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乌巢禅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官渡之战的乌巢。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曹孟德有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曹操的《短歌行》中《水浒传》中有隐写,就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柳树上的那只聒噪的老鸦。柳树被拔掉,老鸦便“无枝可依”了。这段故事,写的是大明黑衣宰相道衍和尚“遇林而起”,即遇到燕王而成就了“正果”。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得在我所解读的《水浒传》中找答案了。所以,《西游记》中写道:“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这就十分形象地把“乌巢”、“乌鹊”写进了故事之中而塑造了“乌巢禅师”。当然,吴承恩乌巢禅师来自官渡之“乌巢”,而是以这样一个形象,照应“东海龙王”、“白龙马”,强调一个“明”字。世德堂本《西游记》如《水浒传》那样,以北宋邵雍的诗为全书总括,把一百回按照《清夜吟》划分为二十卷,每一卷的主题词就是《清夜吟》的一个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因而,《西游记》也是以汉唐背景隐写明朝的事。“斜月三星洞”,也就出自邵雍《清夜吟》而无疑了。唐代玄奘取经并没有经过乌斯藏,所以,孙悟空不认识路,乌巢禅师却认识。而且,还传给唐僧《心经》,这就说明,乌斯藏先有人去过天竺取经了。据传,唐初西日桑哈得观音菩萨所授,前往印度依止于蒋华西宁(文殊友)25年,取出蒋华西宁埋在菩提伽耶的伏藏后返回汉地。然后,将无上极密类安置于唐朝国都长安的吉祥门柱下,自己到清凉山(五台山)尸林坐禅。这恐怕就是乌巢禅师的又一个原型了,也是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心经的典故由来。明朝都城古称蒋州,南唐时叫江宁府。因此,“乌巢禅师”只是一个符码,吴承恩写的是明代与乌斯藏的关系,也寓意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其中,也暗藏明廷历代皇帝对乌斯藏的管辖与治理,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以“乌巢酒徒”这个典故,照应《清夜吟》,暗点了明朝当时的局势……。这个问题讲起来就复杂了,就此打住吧。
网友纯钧RHGL说:
乌巢禅师其实就是地藏王菩萨。
首先必须要说,吴承恩也是个外行,因为在佛教,严格来说不存在“禅师”这个称呼。讲经的叫法师,讲戒的叫律师。没有禅师。这是因为,禅是心传,不可释讲。佛祖拈花,迦叶尊者一笑,禅由此传。禅是法的一个分支,正确来讲还是应该叫法师。当然了,我们不能苛求小说。虽然有一点点瑕疵,但是《西游记》依然是部好书。
“乌巢”是地藏王菩萨的化名。
大愿地藏王,为什么叫“大愿”?在神话故事里,地藏王发下弘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有那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在《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里也出过场,那个才是本相出场。至于乌巢,那就是他的化身了。他的故事主要是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所谓“乌巢”,就是黑暗的居所,也就是身居黑暗之处。你想,地藏王住在地狱,地狱不黑暗,还有哪黑暗?在《本愿经》里已经点出来了,地藏王“居黑暗,心光明”,专门居住在黑暗之处的菩萨没别人,就只有地藏王。
更何况,《西游记》里乌巢传给唐僧的《多心经》,另一个名字就叫《地藏王心经》。地藏王虽然化身成乌巢,但就差没把身份证贴脑门上了。
名“乌巢”——居于黑暗之处;所传经文为《地藏王心经》,而且法力无边,能预知未来,地位之尊又可以理直气壮藐视孙悟空猪八戒他们,这与把“地藏王”三个字写在脸上有什么区别?你想,去了取经团队智商下线,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认不出来对过那位就是地藏王啊?
所以说,这还有什么“真实身份”,所传经文名目都明明白白告诉你叫《地藏王心经》,这也就是受剧情限制,不然就凭这么明显的特征,连点神秘感都没有。
网友烟斗的传说说:
《西游记》出场的人物中,最神秘的有两个,一个是菩提祖师,一个是乌巢禅师。乌巢禅师神秘在哪里?首先,他认识唐僧和猪八戒,却不认识鼎鼎大名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其次,他传授了唐僧一卷《心经》,被唐僧传之后世,成了“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可见此人绝非一般。最后,最神秘的是他念了一篇偈子,竟能预言唐僧师徒西去路上的一些情节,而且《西游记》的故事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个粗略的框架来上演的。那么,这乌巢禅师究竟有何来历?其实他就是上古妖皇帝俊的第十子。当初帝俊生子十只三足金乌,被后羿射下九只。第十子因身形尚小躲过一劫,得女娲庇护。在《封神演义》中他化身陆压报恩,而在《西游记》中则化身乌巢禅师指点唐僧。有何证据?第一,“乌巢禅师”中的“乌”,对应了“三足金乌”。第二,所谓的“乌巢”就是鸟巢,他只在一个柴草窝里容身,其实和三足金乌相契合。第三,乌巢禅师离开时,踏云光而去,实为太阳,就是没被后羿射下的最后那只三足金乌。综上所述,乌巢禅师就是帝俊之子三足金乌,故而如此神秘。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网友黑水布衣说:
乌巢禅师是《西游记》中第二位神秘人物,仅次于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他的出场戏份不多,基本都在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之中,由于影响不是很大,所以一直未受重视。不过关于乌巢禅师的身份,大家也是众说纷纭。我们可以看看书中的几个关键点,简单的分析一下。一、欲收八戒、不识悟空据猪八戒回忆到,这位禅师曾要收猪八戒为徒,说明他认识猪八戒曾经就是天蓬元帅。那么这位禅师应该是天庭的座上宾,当然,天庭的座上宾是不少的,但他敢收天蓬元帅为徒,说明其身份不低。可这位禅师并不认识孙悟空,但却知道他去过西天拜师,因为,孙悟空在拜师时就是从南瞻部洲(大唐)走到西牛贺州(西天)的。孙悟空拜师之事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禅师的段位可不是一般的高。二、 示好三藏、欣然传经乌巢禅师称唐僧为圣僧,说明他对其十分尊重,必然也知道这位是金蝉子转世。禅师本人住在浮屠山,肯定是佛派高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多心经》,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心经》。书中说“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是万法中最顶阶的功法。而唐僧犹如打开了一扇大门,从此“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唐僧也开始踏上修仙之途了。三、神通广大、实力超群乌巢禅师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尤其是预知能力: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诗句里面提到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也还提到了没有发生的事情。孙悟空还不服,想要试试这禅师,结果“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禅师四两拨千斤的将孙悟空的攻势化解,足见其超群的势力。分析一下通过以上三点,可见乌巢禅师的水平非常之高。禅师敢收八戒,说明他身份很高,因为猪八戒无论在天庭还是后来成为菩萨级别的净坛使者,都是高级官员;禅师传《多心经》指点金蝉子转世的唐僧,说明他的级别不低于如来佛祖,加上其超强的实力,在《西游记》中可并不多见。他是太上老君吗?老君虽是三清之一,但还是道派的;他是如来佛祖吗?现在佛很忙,没有天大的事儿,他是不会出面的;他是弥勒佛祖吗?未来佛在后面出现过,而且他对这取经四人组并不感冒,毕竟后来是如来的人,与这位接班人无关。我大胆的猜测,这位禅师肯能使过去佛——燃灯古佛。这位高僧已经退休,但心系佛法的传承,提点后辈也是他的心愿。当然,这一切都是笔者的猜测,毕竟《西游记》崇佛,如来和弥勒都出现了,那么这位过去佛祖也应该露个面,即使不以真实身份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