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老照片说:
日本人是世界上公认的“小矮个”,在二战期间,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只有150cm左右。想象一下,本来个子就矮小的日本士兵,腰间再挎一把长长的日本军刀晃晃荡荡,难得他们不觉得累赘吗?日军为何人手一把军刀?原因一: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二战期间,日本士兵配备的大多为95式军刀,制作工艺较低,但使用率很高。日本方面为了鼓励国民参军,将原本的西洋指挥刀换成了武士刀样式的军刀,所以在日本人心中,军刀象征着大日本帝国军人的尊严,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原因二:指挥作战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日本军官挥舞着军刀,指挥士兵前进、作战,充当了指挥旗的作用。原因三:战败后用来自杀原因四:作为投降的道具在日本军队里,上缴军刀就意味着投降。在1945年日军投降时,日军指挥官们在投降仪式上纷纷上交了自己的指挥军刀。原因五:盟军对战利品的收藏日军佩戴军刀完全是模仿欧洲其他国家的高级军官佩戴长剑,只不过人家的长剑只是用来装饰的,并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而日军往往都是“自杀式”冲锋,在实际作战中,这种长长的军刀并不实用,在面对面较量时,可能日军的军刀还没碰到对方,就被对方的刺刀刺死或手枪打死了。所以日军的军刀基本上就用来残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或敌军俘虏了。
网友山里的月光3说:
日本军刀有等级之分,这里的等级指的是军官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军官佩戴不同的日本军刀刀柄为铝制的是最普通的士官,铝制并且缠绳的是军官,刀绪内侧有蓝色、红色、金色,它们分别代表尉级军官、校级军官和将级军官。日本32式骑兵刀,由东京炮兵厂所生产,这把刀也是日军为了入侵中国东北而研制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刀柄处有点类似西洋刀,刀刃则很日本式,坏事做绝的小日本占中国的地儿,抢中国的钢,做日本的刀、 杀中国的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网友月下没有花说:
二战中日本军官配备军刀,主要是两个原因——受西洋传统的影响——受武士传统的影响线列步兵时代(滑膛枪时代),指挥官使用指挥刀来约束士兵的队列行进。到了线膛枪时代,西洋陆军开始普遍使用散兵线战术,指挥刀的战术价值已经不复存在。尽管军刀失去了其战术价值,但军刀作为军礼服的重要装饰,西方国家的军官仍然会在很多场合配备军刀。这个习惯直到一战结束,才慢慢从西方军队里消失。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各方面都向西方靠拢,搞所谓的“脱亚入欧”。西洋军事更是日本人重点学习的对象(先学法国,后学德国),加上日本社会本来就有武士佩刀的传统,于是军官配刀就在日军中保留下来,成为军官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军中荣誉的体现(比如,日本陆军大学的“军刀组”)。日军军刀并非一开始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也有个演化的过程。1885年,日本陆军大学聘请了一批德国教官任教,日本陆军的战术和军制从此师从德国,海军则师从英国。这个阶段的日军军刀更接近于西方军刀的形制。比如下图所示,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佩刀就是很明显的西式军刀形制。到了1933年2月,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在下议院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获得一致通过。同年3月,在长城抗战中,鬼子吃了不少中国军人大片刀的亏。小鬼子的西洋指挥刀看起来挺有逼格,然并卵,在白刃战中一碰即断。这次战例更坚定了日本人改革军刀的决心。日本军务局开始参照武士刀的样式,重新设计军官佩刀。之后,在“皇道派”大佬荒木贞夫(陆军大臣)等人的倡导下,日军于1934年彻底废弃西洋式指挥刀,军官一律改佩日本式军刀。咱们很多影视作品糊弄事,甭管什么年代,什么军衔,什么军种,只要是拍日本鬼子,全都拿一样的军刀。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下面简单说说比较有特点的日军军刀94式——将校刀于1934年配发,因为当年是日本皇纪2594年(也不知道鬼子是怎么计出这个年份的),所以被称为“94式”军刀。94式军刀将过去的西洋式彻底改成了日本传统武士刀样式,并在《陸軍将校用新軍刀制定》(勅令第二十六號)中,对军刀规格以及配发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大体形制如下图所示:94式将西洋指挥刀改制为传统日本刀,当时的日本媒体将新军刀誉为“阵太刀”,评价很高,主要是称赞传统精神的复兴和回归等等。94式是将校刀(主要配发将官和佐官),又是新式军刀的第一代,其做工和用料都很讲究,光零件就有26个之多。值得一提的是,94式首次规定了天皇配刀,即大元帅刀(按照《明治宪法》的规定,天皇是陆海军的统帅)。这其中还有个说法,之所以专门弄出个“大元帅佩刀”,主要是裕仁天皇因军部的骄横而不安,借此表达不满,同时提醒陆军——自己才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总指挥官。下图是裕仁的佩刀照片,因为裕仁个子矮,所以佩刀显得特别长。95式——士官刀于1935年配发,因为是日本皇纪2595年,所以称为“95式”。这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军刀,跟我们有血海深仇,沾满我们同胞的鲜血。95式是士官刀(主要配发士官),全刀均为机械制作,远不如将校刀(94式/98式)锻造精良、装饰漂亮,被日本人戏称为“铁棒”。此刀属于实战型军刀,主要装备一线的军曹、曹长,按数量来说,是杀我国同胞最多的两种日本军刀之一(另一种是小兵拿的30刺刀)。日本在二战中由春风得意到举步维艰的变化,在95式军刀上有非常明显的反映,越往后的95式越寒酸。举个例子,刀柄。最初生产的约6000把95式用的是铜制刀柄。之后改用铝制刀柄。1943年以后,日本的战略物资匮乏,铝全部用于战机的制造了,95式刀柄只能用木头制作。98式——将校刀于1938年列装,跟94式一样是将校佩刀。“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实行战时体制,因此废止了军服之中的礼装。与之对应,1938年5月废止了94式军刀的第二佩环(因此标准98式只有一个配环),通过《皇室令第六號-天皇御服改正大元帥佩刀改正》和《勅令第三百九十二號-陸軍将校用軍刀改正》制定了新的制式军刀外装规范。98式军刀有一个特点,就是品质良莠不齐,属于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初期的98式刀身有一半以上是本锻炼(传统日本武士刀制作工艺)的传统日本刀,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家传名刀。随着需求急剧增长,98式军刀开始量产,有些是军部指定军工厂出品,有些是民间作坊出品,虽然都是统一的外装样式,但细节各色各样,做工用料参差不齐。昭和12年-海军用新军刀如果说陆军佩刀还有点实用价值,海军佩刀那就纯属装逼格用(又不是东方不败,哪儿还能抽刀砍炮弹呢)。既然只是用来装逼格,日本海军佩刀就更加注重仪仗性质,外装设计比陆军的更加华丽。这也跟海军在明治后的日本军队中地位一直略高于陆军有关。这款刀的刀装是时任海军少将小泉亲治以镰仓太刀装为范本制定的。一直到1945年终战,这种刀装都基本没有改变,以“黒漆塗”和“黒研出鮫皮巻木鞘”为刀鞘的制作工艺,金具都用镀金,配色上礼仪色彩浓厚。海军佩刀的刀身有小部分是本锻炼刀条,但是因为海上是高含盐环境,所以大部分的海军佩刀都采用耐腐蚀的“耐錆钢”(类似于不锈钢)作为刀身材料。总体说来,海军佩刀的品质始终相差不大,维持了比较高的水准。天皇御赐佩刀鬼子军刀还有一种比较有逼格的,就是天皇御赐军刀。这种刀质量如何知不道,对鬼子来说主要是代表荣誉,比如陆军大学的“军刀组”。下图所示,是一把天皇御赐的94式军刀。授予对象为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第40期优秀毕业生川上清康中尉。——————————————鬼子的军刀看着逼格很高,也是段子诱发器。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号称“日军第一战略家”的石原莞尔在下马的时候,被军刀刀柄撞了蛋蛋,造成会阴部长期感染,然后就得了膀胱癌。。。真的是蛋蛋爆了!
网友梁老师说事说: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军刀这件事,放到全世界来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枪械这种热兵器已经开始了大发展。各种半自动,自动枪械相继出现,同时这些武器也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那么刀剑作为过去战场上的传统冷兵器,已经失去了实际价值,所以个各个国家都在边缘化刀剑。但刀作为冷兵器,在日本却有了相反的发展趋势。在整个二战时期,日本军队中,不仅军官携带军刀,就连普通士兵都会携带一把军刀,当然这些普通士兵都是有一定级别的,比如曹长,军曹之类的人员,日本甚至都会给他们免费装备一把军刀。那么这些军队对于日本来说,除了在战场上进行肉搏战,白刃战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荣誉。当时在日本军国主义盛行,而日本政府也有意将军刀和他们所谓的武士刀,或者什么大和魂之类的东西融合到一起。最终这些东西就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实现了挂钩,而军刀就被他们看成了日本军人的荣誉,用来和效忠天皇的意识进行了勾连。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日军看来,军刀这种东西有着非常重要的精神刺激作用。所以当时日本的军刀,不仅装备到了陆军,就连不怎么使用军刀的海军和空军都有装备。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军刀这种东西在日本的军医机构当中,也特别的盛行,这些军医会被配发所谓的红十字会军医短剑。再有,日军为了激励那些参与到特攻战的人员,还给这些人配备一种短刀。而这些特攻其实说白了就是开飞机装军舰,开鱼雷撞军舰的驾驶人员。日军给他们所配备的短刀,说到底其实就是日本武士切腹自杀使用的一种工具而已。大部分都做工粗糙,一根刀条加一个白木外装,毕竟这些特攻人员基本上是活不下来的,装备得太过精良的短刀算是浪费。其实大部分短刀都跟着他们的主人沉入了海底,只有少数一些留存。所以很少有提及这部分日本装备给他们的制式短刀。总的来说,日本军刀在当时的日军中是被他们堪称了珍宝和一种精神象征。而如今的日本对于当年发生的事情,总是推卸回避,用一些所谓的遗憾,给邻国添麻烦的措辞来敷衍,犯下的罪行。连一声道歉都听不到。好了,问题算是回答完毕,接下来,就看看这些日本的军刀。
二战日本军刀
话说在抗战中,缴获的三八大盖多,日本军刀也不少。如今在很多抗战博物馆当中,都能看到当年日本军队使用的各色军刀,几乎成了博物馆当中的标配。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到日军在当年将军刀装备的普及程度。必须要说明一点,日本的军刀大体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被称为旧军刀,另一个阶段被成为新军刀。新旧军刀的分界线,是以1934年划分的界限。1934年之前所生产的军刀,被成为旧军刀。而旧式军刀的起点,应该是1860年,日本走上明治维新开始的,这个节点也是日本武士时代的结束。明治维新时期,日军开始在各个方面效仿西方,军刀也不例外,仿造起了英国法国这些列强军队装备的刀剑。总体来说,这个时期日本的军刀算是草创时期。在当时,日军有一个规定,下级军官和士官使用的军刀,全部都是由日本军队发放,不用掏钱免费的。但是高级军官的军刀,就需要自费订购了。毕竟日本就是一个岛国,资源有限,高级军官还是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打造得起。最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仿造的是英国和法国这些列强的制式军刀。所以日军的军刀都是单手刀柄,刀柄的前部分还没有护手,护手上更没有被日军奉为经典的樱花雕刻。这些军刀漂亮是很漂亮,但也被很多日军军官所诟病,原因是法国和英国这些西洋剑,仅仅是用来刺击的,所以这些仿造的西洋式的军刀的刀芯就是一根细铁条。就这种仿造的西洋刀,轻轻劈砍还行,一旦力度过大,直接就能折了。基于这个原因,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双手刀柄的军刀。那么除了这些军刀之外,日本的旧式军刀中,还有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军刀,通常这种刀被叫做指挥刀。这种指挥刀非常的漂亮,刀身的铁条都是用铬给镀了一层,装饰也特别的豪华。不过这种指挥刀是不能用于实战的。
日本新式军刀。
当时间走到1934年的时候,日本陆军开始队军刀进行了规范,而日本海军是在1937年开始换用新式军刀的。这批军刀,日军一直使用刀了战争结束。那么日本为什么在这一年开始推行新式军刀的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话说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过去的士族阶层和武士刀被日本扫入了垃圾堆,开始全面西化。那么这种西化的结果是什么呢?当时间走到1905年的时候,美国的一个学者来日本对日本刀的制作工艺进行考察,其实这件事他早在五年前就做过,算是一次回顾。结果他发现过去的日本刀已经面临了失传的境地。对于这种现象,日本有一小部分也表现出了担忧,直到1933年的时候,一些日本人就聚集到一起,就向当时的日本政府提出了建议,要求恢复日本刀剑,重振日本的传统文化。这件事当时在日本的下议院就通过了。所以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有了想要恢复日本刀的一个意识。那么将这种意识直接逼到,必须严重对待的是,日本下议院通过提案一个多月以后发生的事情。1933年的三月九号下午,日本入侵中国的的关东军下设的两个旅团联合到一块,摸到了当时河北和热河的交界处——长城隘口喜峰口。喜峰口战役就爆发了,当时防守的一方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日本的两个旅团过来之后,疲劳了,到了地方就躺被窝里睡觉了。与此同时,二十九军三十七师治安部的旅长赵登禹派了一个先锋团,一个急行军也就到了喜峰口进行增援。那么作为团长的王长海,当天晚上就组织起了五百人的大刀队,趁着天黑,分成两路就摸进了日军的阵地。大刀队当然用的是大刀片子了,所以五百人摸进去,摸着日军睡觉的脑袋,就狠狠地砍了下去。这一次夜袭,直接就稳定了当时的战局。到了三月十一号的时候,赵登禹带着大刀队,趁着又是下雪又是黑夜的时候,摸到了日军的侧后方,一通砍杀下去,不仅将日军的炮兵阵地给端了,还捎带着砍了自中平大尉以下数十人。这一战直接把日军给打懵了。日本当时的《朝日新闻》都发文说:
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在这次战役中,日本的军刀表现不佳,也让日军重视起来,再加上之前那几个集合到一块给日本政府提案的人推动。日军就决定开始装备新式军刀,目的是应对以后的白刃战。这一次推出来的新军刀,被称为九四式军刀,也从这个时间点开始,日本的陆军军官,开始装备起了和日本传统武士刀相似的军刀。当然了,因为之前已经装备的旧式军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被一些日本军官坚持使用的。所以日军的旧式军刀和新式军刀可以说式混杂使用的。那么这个九四军刀如何呢?九四军刀整体上和日本古代使用的太刀类似,只不过做工非常的精良,当时日军的各种储备还算丰厚,所以装饰的也十分的华丽,刀鞘的标配都有两个挂环。在这款九四军刀颁布的同一天,日本还颁布了所谓大元帅刀,其实就是天皇佩刀。其实这把大元帅刀和九四军刀构造也差不多,主要的区别就是刀绪的颜色不同而已。比如大元帅刀的刀绪的刀绪是茶色的,使用金色绢丝分段编制,看起来更加的华丽。至于军官们的刀绪,也会用颜色加以区分军衔,尉官的刀绪是紫色和茶色编制的,佐官是红色和茶色编制的,将官在佐官的刀绪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金丝。到了1935年的二十号,日军又开始推行取代非骑兵不对的三二式乙型的新式军刀,这就是九五军刀。怎么说呢?这一次装备的九五式军刀,全部都是装备给一线作战的士官和曹长这样的士兵。所以装备的数量非常的庞大,因为是装备给士兵使用的,所以九五军刀的华丽程度比九四军刀差上很多。首先是九五式军刀的所有零件其实都是机器制作出来的,刀柄是金属模块直接压出来的,当然了早期为了追求好看一点,还使用的是铜块制作,到了后期日军的各种资源开始紧缺的时候,刀柄的材质也被换成了铝制。九五式军刀的整个刀型是仿造九四式军刀制作的,这款刀相比于之前仿造的西洋军刀,更加利于劈砍,也是杀伤我国军民最多的一款刀。怎么说呢?九五式军刀,虽然是一种实战刀具,但我军在缴获之后,基本上都是当作战利品来看待的,并没有把他当作兵器使用。原因是九五式军刀的形制,根本不适合骑兵作战使用的。九五式军刀作为日军给士兵使用的军刀,生产的时间非常的长,一直到日本投降,这款军刀才停止生产。需要说明的是,九五式军刀在这么长时间的生产过程中,外观是有着很大变化的。分为五个阶段,最初期,初期,中期,末期,最末期。最初期型,其实是作为样本来看待的,所以制作上是比较用心的,也是所有九五式中最华丽的一款。刀柄不仅是铜的,刀柄上还有和刀鞘的锁定装置,刀柄的后部更是设置了连接刀绪的挂环。这批刀,日军也仅仅生产了六千把而已。初期型。从这个型号开始,刀柄就直接变成了铝制的,当然了这个时期日军的储备还算丰厚,其他一些装饰用的东西还是铜制的,甚至为了美观还涂着装饰漆,刀柄上还缠绕着鱼皮,刀鞘的尾部都有马蹄形的金属片进行了装饰。怎么说呢?初期型其实做工还是比较精良的,因为初期型生产的时间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到了1939年的时候,日军的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那么日军的各种资源开始严重短缺了。随后,日军就推出了精简版的九五式军刀,这就是中期型。首先是有黄铜装饰的地方,直接就被铁取代了,原来的太刀刀镡,也被替换成了,制作工艺更加简单的圆形的刀镡。进入到1943年的时候,日本整体的储备更加的严峻了。甚至还推出了形制更加简单和之前军刀相差非常大的三式军刀。那么九五式军刀为了压缩成本,也开始模仿三式军刀,所以这个时期的九五军刀和之前的九五式有了很大的区别。为了节省成本,材料和做工都在简化,什么装饰物不装饰物的一律没有,连刀柄都式木头制作的,以前还有一个可以挂刀绪的挂环,到了这里,直接就被取消了,刀绪只能从兜金的窟窿穿过去了。这也就算了,刀身上的血槽也被取消了。所以九五式军刀到这里,其实已经被简化到了极致。那么到了后期日本更式被打的没有了招架之力,而九五式军刀也走向了更加没落地步。这件是最末期型,原本的铁制刀鞘也被改成木头的,当然做工更加的粗糙了,能省掉的部分全部都被省掉了。
再回到日军军官使用的军刀
九四式军刀推出以后,其实很快就被九八式军刀给取代了。怎么说呢?九八式军刀和九四式军刀最大的区别式取消了一个佩环而已,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变化了。九八式刀鞘分成了两个类型,一个是金属打造的刀鞘,有铝制和铁制的区分,另一个干脆就是用木头打造的刀鞘。木制刀鞘大多都是装备给了文职的日军军官,因为这种刀鞘并不适合作战。不过到了战争后期,日军的资源变得匮乏起来,刀鞘都是用木头制作的,然后在外边包裹一层皮革作为防护。到了1943年的是,日军又开始推出新式军刀,但九八式军刀并没有消失,依然在制作中,但工艺变的更加粗糙了而已。但不管怎么说,九八式军刀日本还是严格按照实战标准生产的,尤其是早期和中期的空冲击力相当不错。所以九八式军刀不仅日军军官喜欢,击毙这些日军军官的人,缴获了九八式军刀也喜欢。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网友睿智山丘Z说:
过去日本武士,浪人等都喜欢配带腰刀,显示其尚武精神,如同汉唐时期的中国青年都喜欢佩剑一样,就连落魄青年韩信都随身配剑。日本人个子矮,喜欢骑马,在马上就显不出身材矮小,实际上军刀也是马刀。二战时连最小的军官都佩备军刀,证明自己是太君。不堪回想,中国百姓被小日本军刀砍头的人太多也太惨了。许多叛徒就是在刀架在脖子上时变节的,军刀战斗不强,但威摄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