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皇帝不称朕说:
1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是明朝景泰年间的真事儿——艾崇高,是大明太医院的一名医士,因为替景帝朱祁钰治病有功,结了主上的知遇。艾医生与景帝相识,还缘于朱祁钰做郕王时,一次股上生疮,请艾崇高来治。这家伙是个善于钻营的人,王爷请他来看屁股上长的疮,他却巴巴地问出,王爷常淫浸欲海,已生出一个“有心无力”之症。景帝本来不好意思,不想被艾医生看出羞于启齿的病症。事儿既然摊开了,从此皇帝那“下面”的病,便只找艾崇高来看了。景帝做皇帝后,更是沉溺欲海,后宫佳丽难以满足他了,甚至于还秘密地招引妓女入宫。欢愉久之,则战力不济,艾崇高便又成为御用的春药提供商,扶持皇帝鏖战床第之间。艾崇高把景帝的性生活伺候得好,景帝一开心,赏他做了锦衣卫百户。可是照他这样的“扶持”法,时间久了,皇帝身子便淘空了?景帝在位八年,忽然一病不起,十来天上不了朝。禁锢南宫的太上皇英宗朱祁镇(英宗),趁这个机会,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景帝很快就死了。景帝死了,把艾崇高也“带走”了。在英宗复辟之初,杀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曾经的御医艾崇高。(史上真实的景帝朱祁钰,与电视剧中的形象,肯定是有一些落差的)2我为什么要先讲这个故事呢?首先,在历史大事件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君王将相,其实有些小人物,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只是不大为人注意。前几年有一部历史喜剧片,叫《神医喜来乐》,讲的虽然是一个草野医生,但也经常入宫,给贵人瞧病,他在不经意间,便掺和到了激烈的党争当中,与朝廷政治发生了微妙的联系。试想,如果艾崇高不那样“帮”景帝,而是从养生的角度多劝谏景帝,还会发生后来的夺门之变吗?他也不必断头西市了!其次,艾崇高专门照顾皇帝的隐疾,可见太医是必要深入到后宫隐秘生活中的。他的所闻、所见,自必不少,其间故事肯定很多。去年热播剧《女医明妃传》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演绎宫廷故事,而且发生的时段,正好是正统、景泰之间,只是不知里面有没有讲到艾崇高这个人?3正因为宫廷之事讳秘,所以太医们怎样给皇帝后妃们瞧病,后人知道的细节真的不多。别的朝代我就不讲了,讲开了收不住,在这个题里,我只讲讲明朝的情况,而且专讲洪武年间的相关规定。正如题里说的,太医入宫,为什么不像太监一样阉割呢?阉割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太医“乱宫”。而古代皇帝肯定考虑到这一点,何况朱元璋这样的圣君?朱元璋以元朝宫廷秽乱为戒,非常害怕有外人入乱宫闱。我们来看《祖训录》里对宫廷“关防”的记载:凡宫人有病,须请医生入宫来诊治,朱皇帝定的规矩是:“须要监官、门官、局官各一员,当直内使三名、老妇二名,同医人进宫看视。”一个医生进宫来瞧病,需要内官监太监、守宫门太监、御药局太监各一人,连同当值太监3名、宫中老妇(老年宫女,又称“老婆子”)2名,也就是内廷“各有关单位负责人”8个人相陪。一件小事,有必要劳驾这许多人来趁热闹?当然不是为了人多力量大,医生会诊时大家一拍脑壳,点子如头屑般往下落,而是让他们互相监督,省得闹出甚狐臊丑事来。如果不守此规矩,则当如何?朱元璋把丑话说前头啦:假如陪同之人不及8人的定数,监官、门官、局官各杖100,当值宦官、老妇各杖80;假如当值太监并各官偷懒不动,止让老妇把医生带进来,那就更要命了:监官、门官、局官皆斩,当值太监并医生、老妇皆凌迟处死。若是后宫妃嫔、女孩儿(应指皇女)等生病,病情较轻的,就在乾清宫诊脉;只有病情较重的情况,才许医士在白天到病人房中看视,而在夜间唤医士进宫,是绝对不允许的,如违,连同请医生的一并斩首。若是宫中下人生病,轻的到宫门去看,重的则出赴养容堂等死或诊治,由监官、门官、局官、内使人等同医士就彼发药医治。(油画:慈禧与四名御医)看看这有多严格吧!总之,太医入宫看病,就两个关键词:公开与监督。而且太医看完病马上就离开,不像太监整天生活在宫里,这种临时的“宫廷客人”,招呼好就行了,是不必阉割的。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明代除了外廷的太医院,在内府还设有御药房,也是专门管理宫廷医药之事的。在御药房当差的,可都是太监了。不单明朝,历代宫廷瞧医看病,大体如此。
网友澹奕说:
太医是供皇家驱使的医生。中国历史上,医生的地位不高,但是非常重要,因而每个朝代也非常重视,宫廷医生既有官方培养的,也有从民间选拔的,并没有强迫性质,像李时珍曾经入职宫廷,但是觉得不爽又辞职了。既然如此,如果太医要被阉割,谁还愿意去做呢?另一方面,太医只在皇族身体不适的时候才能进后宫,诊断完毕就要离宫,封建礼教,男女有别,太医诊脉都要有用屏风隔开,或者如电视剧中那样悬丝诊脉(一般都甩锅到心情之类的病因上),不能有肌肤接触,在诊脉的时候,旁边还有专门的人盯着,做各种记录,想动花花肠子是不可能的,所以也用不着阉割太医。有些朝代,比如明朝,只有嫔以上,有一定封号等级的妃嫔才有资格让太医诊脉,莫说宫人宫女,就是等级低的妃嫔也没资格让太医诊脉,所以后宫能接触太医的人也并不多。太医虽然重要,但是就算太医院之首,地位也并不高,官阶很低,在处处模仿明朝的朝鲜王朝,礼教更加森严,除了国王,世子,王妃与大妃少数人,其他人都不能由男性诊脉,而医女,则出身官奴,出身低贱,有时候甚至充当官妓。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真实历史上,皇帝的妃嫔与人私通,那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一旦东窗事发,牵连什广,谁又胆敢冒险?
网友寻根拜祖说:
并不是所有有资格出入后宫的男人,都是被阉割的宦官。后宫的管理制度,各个朝代并不完全一致,事实上,在东汉以前,有很多内侍都不是宦官。比如西汉的黄门郎、侍中等。一般有资格出入后宫的官员,官名都带“中”字,统称中官。后宫管理的严格有一个渐进过程,到明清时期,出任中官的,基本都是太监。但并意味着只有宦官才有资格,自由出入后宫,比如御医。御医的职业有它的特殊性,随时需要出入后宫,不可能每次都要等皇帝的诏令。我估计提问者可能看到《甄嬛传》,或者别的什么作品,御医绿了皇帝,所以才这么问。那么,御医为什么不被阉割呢?
御医和宦官的身份等级相差悬殊
御医,跟朝中的大臣一样,是士大夫阶层,有品级。以清朝为例,太医院的大夫分四等,只有一等的,才有资格叫“御医”,官居七品,跟县太爷一个级别。宦官不一样,最早的宦官,身份上属于奴隶,是最下等的贱民。虽然后来宦官的地位并不低,但基于工作的特殊性,宦官在大家的眼中,事实上就是一个奴才,处处受到歧视。比如红极一时的大太监李莲英,陪醇亲王巡视北洋海军,因为身体残缺,连登上船舰的资格都没有。通俗来讲,御医是高精尖技术人员,是社会精英。宦官是最低贱的从业人员,是冒着被世人耻笑,不得已才进宫的最底层人员。无论皇帝的脑洞有多大,他也不会不清楚这两个职业之间的差距。
御医的医术多是祖传
中医艺术博大精深,门派庞杂,所以民间一般认为:中医越老越值钱。不混到那个年龄,你的医术精湛不到哪儿。同时,如果学中医的,如果你没有一个好老师,你也不大可能出色到哪儿。中医非常讲究师门传承关系,父子相传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医术世家自古不绝于史,即便今天依然如故。古人还有一个陋习,好手艺被称为独门秘笈,从来父子相传不外流,传媳不传女,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把御医都被成了太监,无疑断了这种有效的传承关系,对传统医学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古代还没有西医,没得选择,皇帝想这么干,连他妈都不能让!
御医入宫有严格的流程管理
其实,御医入宫,并不像一般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样简单,而是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常见的有如下几个方法,避免皇帝被绿:出入登记:几道宫禁出入有凭证,且都需要登记查验;医案记录:太医院会对御医出诊情况做详细记录,甚至有吏目或其他助理人员相随;悬丝切脉:并不是说御医真的绝对不能与女人们接触,而是说各种接触都会受种种限制,比如隔着帘子切脉、问诊;侍从伴随:宫中有地位的女人,身边侍从如云,没有地位的女人,又不可能有独居的条件,不大可能有跟御医单独相处的机会;有这些制度的管理约束,皇帝基本高枕无忧。再说了,后宫的女人除了有病能见到御医,还不一定每次都是同一个御医,谁有那个胆,在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对陌生人“放电”?再退一万步,假如御医们都被强行阉割了,御医只要稍微动点手脚,皇帝不得随时驾崩呐?他有那胆给人家净身吗?
网友用户52691967064说:
中医看病最讲究的就是切脉,俗称号脉。可是在封建社会中,女人最忌讳手让别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贞”。后妃作为皇帝的女人,太医更是摸不得。那怎么办,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妃子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太医的手里......这就是所谓的“悬丝诊脉”。太医们在这里走了一个形式,并不能准确的判定病情。真正遇到大病的时候,就要找来薄纱将妃子的手腕盖住,太医隔着薄纱切脉。这样虽然有了“肌肤之亲”,但也没有直接的肢体接触。
网友吃c瓜的叶泽说:
关于太医为什么不用像太监一样被阉割,原因有三:首先,皇宫里的人一旦生病不管你是太子还是皇上,你的一条小命都是拿捏在医生手里。医生要是对你心存怨念要对你动点手脚的话简直是易如反掌。所以历代的皇帝都没有敢阉割太医。其次,古代的时候信息闭塞。而且医生又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工种,很多医生都是通过言传身授把从医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下一代。所以要是太医都给阉割了,那么在皇宫的医生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灭绝。最后,太医每次进宫行医,都会有一大堆的太监和宫女盯着你,再加上妃子公主什么的本身也是蒙面带纱。太医想要与其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概率极低。所以根据以上几点,太医不用像太监那样阉割就能进出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