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新教育观察NEI说:
不要让教师做与教育无关的事情。不要让教师做与考试相关的加班加点。不要动不动就到学校检查,不要什么事情要求留痕迹。
网友育学笔谈说:
时间在为学生一点一滴的付出中流逝了,时间在三尺讲台和粉笔灰的目击下溜走了,时间在老师伏案备课和批改作业的灯光下燃烧了,时间在老师为学校的各种琐事中消磨了。教育减负,学生减负,家长减负,老师也要减负!我想要真正做到老师减负,还不影响教学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1、落实素质教育改革。不要让老师成为应试教育的替罪羊,学生成绩的好坏是老师的责任,甚至有人叫嚣老师上课不讲课下讲。2、落实职称制度改革。不要再用那些复杂的条条框框,甚至和教育教学无关的条件,限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否则老师的负担真的很重,有人头发都混白了,还没有拿到高级职称。3、消灭所有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不要这个创建,那个评比,今日检查,明日扶贫,做好教育和教学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好回报,其他的都是虚的。4、优化教师队伍的待遇。此处不想多说……总的来说,要想让教师减负,社会就必须要真正的重视教育,尊重老师,划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并进行严格的教学能力和师德考核,大家都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
网友瀚海666说:
减去那些与教育无关的任务。比如,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各级政府都有精准扶贫明白卡,他们都清楚哪个学生需要资助,但还是要把这个工作推到学校。再比如,工作要留痕迹,这个要求把校长们都要变成疯子了,无论学校搞什么活动,都要求做美篇,把老师们弄的好像记者一样,又得会摄影,还得会配文,更有甚者,为了美篇而搞活动……光是这些事情就把老师们的精力耗费了过半,哪还能集中精力搞教学。为教师减负,要落实到行动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
网友说读写说:
做老师的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的减负无法从教学负担中减,只能从非教学事务和明确教师责任界限这两块中减负,才是真正抓住痛点的教师减负。为什么这么说?教学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通过放松教学任务来给老师减负是饮鸩止渴的做法!教学质量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下跌,也会影响一所学校的声望。所以不应该从教学上来给老师减负。但是纵观目前教师的现状,更多的压力其实不是来自于教学,而是来自于那些跟教学无关的事务,比如说一些行政性任务,各种表格,资料收集生生把老师逼成了文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压力源是来自于教师责任不够明确。现在学生在学校里出了点什么事,家长总是习惯性的把责任往学校和老师身上推,教书育人的老师居然还承担起了孩子“保姆”的这样一个角色。无疑给老师带了更多的风险警惕和压力。如果国家能在这两块下功夫,并且改革职称评选制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一定能让教师职业重新焕发新春,那也必将是国家教育之幸,民族未来之幸。
网友今天空气流通畅说:
双铲机器人个人认为职称问题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顽疾!由于职称评审的人为因素造成了评审过程中各种的不合理、不公平,同时也滋生了很多教育腐败。职称评审带来的同工不同酬严重地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一些教师为了职称评定,把撰写论文、研究课题、评优评先作为主业,完全忘记了作为教师的根本任务应该是什么,自己的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投机钻营,根本无心于实际的教学工作,而这些人往往都能优先获得职称评定,捞尽各种好处。同时,那些老实本分、兢兢业业搞教学的老师因为不善于钻营又无缘职称晋升,职称上不去就意味着工资要比那些靠钻营上了职称的人低好几百,甚至上千块钱的差距,工资收入的巨大差距同时也严重挫伤了这些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看到得过且过、蒙混过关的人反而混得如鱼得水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抱着一种极度受伤的心态工作上消极应付、出工不出力。职称评审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消极因素将会对学校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体上是弊大于利。创建于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