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的袍哥是一群怎么样的人呢

原创 野人  2023-08-05 09:00  阅读 19 次

网友逐魂枭说:

袍哥是指清朝中后期活跃在四川一带的秘密结社,这种秘密结社又称哥老会。辛亥革命最早发源于四川,袍哥组织大多参加了反清斗争。在同盟会的联络策动下,一些著名的袍哥舵把子组织了东西南北中各路保路同志军。根据范绍增的回忆,“袍哥组织遍及城乡各个角落,到处可以打击清军。特别是袍哥兄弟伙中的农民,平时都撒在田间,从事耕种,一遇清军,即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漫山遍野的同清军展开战斗,声势极为惊人。”因此,后人评价说:“四川之独立,哥老与有力焉。”四川独立后,尹昌衡对了对抗清政府,决定利用袍哥组织来支撑自己的政权。他在成都公开成立“大汉公”总公口,自任总舵把子,军政府各部也都组织公口。陆军部有“大陆公”,参谋部有“大参公”,连城内各街、各警署都打出了公口招牌。还通令各县袍哥舵把子率领兄弟伙到成都点验。在这种形势下,袍哥的人数迅速增长,袍哥组织如雨后春笋遍及各地,袍哥人数达到了数十万。(辛亥革命中的保路同志军)尹昌衡后来诱杀赵尔丰,成立了军政府,稳定了四川局势。革命有功的袍哥组织此时却成了不稳定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尹昌衡宴请一批重要的舵把子,打出了“功成不受赏,长揖归田庐”的口号,收编了一部分进入军队,其余的大部则让他们自行解散,算是近代版的杯酒释兵权吧。但没多久,康藏叛乱,尹昌衡率军西征。叛乱平定后,尹昌衡被袁世凯骗到北京软禁。那些还没来得及解散的袍哥组织从此失去了制约。有的跟地方官府勾结,走私贩毒,横行乡里,成为一方豪强。有的盘踞偏僻地区,沦为土匪,称霸一方。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后,袍哥组织也以各种方式活跃在四川。一、沦为土匪或直接被军阀收编袍哥队伍比一般帮会组织更加严密,既是兄弟关系,又有上下关系;既有袍哥的家法,又有军队的军法,难以拆开打散。当时四川比较大的军阀如熊克武、刘湘、杨森、潘文华、刘存厚、邓锡侯等都收编过袍哥队伍。刘湘曾在绵阳、广汉一带收编乔得寿的袍哥匪帮,编为独立旅。其他被收编的有:陈兰亭、邓国章、范绍增等等。余际唐所部四个团全部是袍哥队伍。刘文辉的二十四军,许多团长营长都是袍哥。(傻儿司令)二、成为军阀的保镖和负责地方治安一些实力强大的袍哥虽然没有被军阀直接收编,却提供了一种保镖服务。刘文辉和邓锡侯下面负责保卫的人员,全部是袍哥。这些袍哥往往以副官的面目出现,暗中负责安全事宜,并不参与军事行动。除此之外,整个四川的地方治安,几乎全是被袍哥组织包揽。一些机构,从头目到成员全部是袍哥。甚至有的直接被某一个堂口垄断,比如成都警备司令部乡村情报所,主任就是袍哥组织华成社的舵把子,其成员全部是华成社袍哥,外人或其他堂口根本无法染指。三、军阀统治社会的工具刘文辉授意其五哥刘文彩当上了“叙荣乐”总舵把子,利用帮规和纪律,控制着10万兄弟伙。刘文彩还与各地各县的袍哥舵把子三百余人换帖,扩大影响力。刘文辉后来败给刘湘,退居西康。为了杀回成都,他指使刘文彩在西康组织袍哥,成立叙荣乐雅安总社,约请川西各地袍哥舵把子到雅安与刘文辉见面,帮助刘文辉在袍哥土匪中拉队伍,扩大势力。四、成为军阀的打手四川易帜后,军阀们表面上服从蒋介石,暗地里一直在抵抗。军统曾经派一个税警团进驻雅安,想监视二十四军。刘文辉不能公然拒绝,暗中指使袍哥半路拦截,最终税警团未能进入雅安。后来蒋介石也开始拉拢袍哥,让孔祥熙出钱资助大的袍哥组织,扶植他们组织“汉华公”。后来的校场口事件,就是袍哥一手操办的。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的袍哥是军阀统治的社会支柱,跟土匪和军阀融为一体,难分彼此。但是在组织层面保留着自身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开香堂、执行帮规仪式方面。而袍哥组织内部讲义气,共患难,使得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网友习之堂说:

“袍哥”是四川方言,就是哥老会在四川的别称,早时称汉流(留),到了晚清四川官方文件上称江湖会、孝义会。其他还有袍儿哥、光棍、嗨皮、袍皮等一些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称呼。袍哥组织在四川存在了100多年,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潜势力。四川袍哥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四川社会各阶层,无论城市或乡村,各行各业,均为袍哥所渗透。据有关部门1949年的统计,全川人口中有袍哥身份者在70%以上,四川袍哥组织势力之大,人数之多,在当时中国会党中是少有的。四川的土匪几乎都参加了袍哥组织,但是参加了袍哥组织的人并不都是土匪,因为袍哥分“清水”和“浑水”,“浑水”袍哥才是职业土匪,“清水”袍哥则一般不干违法乱纪的事。袍哥会组织的名称各地不一,初期通称为“公”或“堂”。民国初年《临时约法》订有“结社自由”,遂改成为“社”或“公社”。其办公处所,俗称“码头”。四川哥老会分五个堂口,即仁、义、礼、智、信。堂口有班辈之分。四川俗话说:“仁字号旗士庶绅商,义字号旗买卖客商,礼字号旗耍刀弄枪。”可见各字号之间,成员的来源、职业和所属阶层有所区别。袍哥会各个字号之间互争高下,以致同一地区的袍哥组织常见内斗。有时,同一地区、不同堂口的有声望的领头人会联合起来,组成大联合形式的“会口”,又称“合会”,用以互相联系,协调行动,调处纠纷。四川袍哥会接收新成员加入称为“开香堂”。申请加入袍哥组织的人,必须要有“引,保,承,恩”四大拜兄认可的手续,才能举行“开香堂”的仪式。参加人必须是“身家清白,己事明了”,“没有夹灰卷口”即三代人没有红疤黑迹,没有做任何坏事,为清廷做事的人不得加入。开香堂是袍哥会的重要仪式,由全公口执事大哥拈香拜把。新入会者向五排以上的拜兄一一行叩拜礼表示谢恩,然后由“恩”字号拜兄赏赐排座。在排位方面,一般新进人员均称“幺大”。通常,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可破格一步登上大爷或三爷排位。这种情况叫“上山插柳”。入会后,“幺大”还要照例给四大拜兄送礼酬谢,同时向公口缴纳入会金,再通告本码头各公口,经过“仁义礼智信”各堂口人的认可后,这样才是真正的袍哥成员。袍哥会的帮派文化及暗语袍哥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尚义”,其最重要的帮规和章程一般认为沿用了天地会的《金台山实录》和《海底》。其对外联络的方式有茶阵、口令、隐语(江湖话)、手势、兰谱、拜贴等。袍哥会的主要成员是无业游民和下层民众,它只有代表他们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出现众望所归。袍哥以封建伦理作为自己的伦理观,律己律人即以“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以“仁、义、礼、智、信”为群体信条,要求会众对组织保持绝对的忠信和依赖,对大爷的绝对服从。袍哥价值观的实质就是以人身依附形成团伙,把桃园结义作为相互关系的楷模,把关公奉为崇高行为的典范,把江湖义气作为行为准则。它要求会众对同胞的困难有无条件援助的义务,同时也有接受援助的权利。另外,为了标榜“义”,袍哥内部存在着“认盗不认偷”的观念,即允许抢劫拦道之类的行为,却不允许偷鸡摸狗的行为,对盗匪和窃贼持不同的态度。四川袍哥文化离不开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为袍哥的活动中心,他们在那里联络、聚集和开会,成为袍哥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袍哥们利用茶馆进行各种活动,推动了茶馆文化的发展,各袍哥码头的办事场所就设在茶馆内,有些茶馆本身就是袍哥所开。袍哥大爷们在茶馆内处理这些民事纠纷,川西人叫“判公道”,川东人叫“付茶钱”。以上这些对当代四川甚至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民众性格、商业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天的四川方言里面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是:“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用于朋友兄弟间,意思就是很耿直,说话算话。

网友苦行骑士说:

四川袍哥是哥老会在川滇一带的叫法,袍哥与以前的天地会同出一源,是清康熙年间郑成功创立的“反清复明”组织。郑成功死后,会众化整为零,成了了天地会,取洪字的三点又称“三合会”,对内称洪门,其分支就有哥老会、小刀会等。清末,会众中的有识之士,取《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意,称为袍哥,活跃于两湖、川、滇、黔等地。袍哥成员都是异性兄弟,本意是行侠仗义,但后来有的为恶一方,有的成为危害社会的封建团体。袍哥会员一律以兄弟相称,首领被称为大哥,也可叫袍哥。明末,帮会改为横向组织,即哥弟平起平坐。“仁义结拜,生死与共”,是袍哥的誓言;“三纲、五常、五伦、八德”是袍哥克己律人的信条。大哥要以刘备为榜样,“仁义齐天左朝堂”;三爷要学恒候,“大吼三声断当阳”;讲的是“两肋插刀”的义气,守的是“扶弱济贫,尊人妻妹”的信约。袍哥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袍哥原有十个首领而设十个排位,后因四、七排居心不良,所以被废,只设八排。后人冠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会内由舵把子严管。第一把交椅:比拟刘备,称龙头大爷、舵把子等;第二把交椅:比拟关羽,称圣贤二爷;第三把交椅:比拟张飞,称粮台三爷;第四把交椅比拟赵云,第七把交椅比拟罗成,都留空。剩余一直排到第十。袍哥的惩罚措施有,挂黑牌、赔礼道歉及经济惩罚、矮举、传堂训诫、磕转转头、走知会、搁袍哥、放河灯、草坝场等等。民国时期,袍哥之所以兴盛不衰,是同四川复杂的政治背景分不开的。革命党人曾利用过袍哥组织,对推翻清政府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会中知名人士有杨沧白、向楚、熊克武等。四川大都督尹昌衡,把袍哥牌子挂到都督府大门前,后来熊克武、周俊等人都利用袍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样一来,袍哥便堂而皇之的得到政府的提倡和保护,袍哥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壮大起来。袍哥毕竟是地方游民组织,在连年的战争影响下,袍哥逐渐蜕变为土匪组织,打家劫舍为祸地方。在国共内战期间,袍哥被国民党利用,充当围追堵截红军的帮凶。四川自护国战争后长期成为军阀必争之地,各军阀为了扩充实力,想方设法拉拢袍哥土匪。1923年间四川省内共23个师的兵马,其中收编的土匪高达七成的比例。四川袍哥以军阀为靠山,大肆进行非法活动。如成立的“徐荣乐”社便是。四川袍哥武装不仅在各类内战中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而且在平时也耀武扬威,任意欺压老百姓。频繁的内战给袍哥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军事条件,枪杆子是袍哥为所欲为的基本要素。1933年,原先投靠29军黄正贵师的赖合山部百余名匪徒被杨秀春旅5个连围剿,惨败后将金堂县长许达权枪杀。四川袍哥的土匪行径逐渐为四川省当局所注意,他们在积极组织袍哥武力攻打红军的同时,曾以通告的形式企图制止袍哥对四川社会的破坏。这一纵一收,看似矛盾,但实质都是出于国民党在四川统治的需要。1935年,四川省政府以“袍哥会党种类太多,遗毒社会”为名义,发出了查禁通令。红军过境后,四川省主席刘湘要求当局制定禁止哥老会的有效办法。同年10月,惩治哥老会的暂行条例被蒋委员长批准实施。此后,四川袍哥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网友傅斯鸿说:

四川的袍哥其实是明末清初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天地会的一支,又叫哥老会。袍哥有自己的一套手势和暗语,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这是每一个袍哥都非常熟悉的。当然了,由于这些人在社会上有些地位,因此,袍哥实际上在四川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社会中坚力量的角色。四川袍哥在清朝末年又重新形成了会党,是革命党的一大依靠力量。清末泸州的袍哥头目佘英,就曾在日本拜见了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并且回到川南发动了一次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这是四川袍哥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清运动,佘英后来被追认为国民革命军中将。由于有着这样的一些特殊缘由,因此,辛亥革命之后的袍哥迎来了一个好时代。民国时期的袍哥终于不再是清朝时期的黑社会,地下会党性质。袍哥可以公开建立堂口,招募自己的会员。辛亥革命之后的四川军阀尹昌衡就曾在成都公开建立过袍哥堂口,自己做袍哥的龙头大爷。当然,袍哥也分为两种,一种叫清水袍哥,一种叫浑水袍哥。清水袍哥一般只做码头上的生意,即是给商船开红票,保证商船在自己这一段水路上的安全。甚至清水袍哥还做一些扶危助困的好事。浑水袍哥除了自己码头上的事情外,也干一些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事情,甚至还自己做走私生意。清水袍哥与浑水袍哥之间过去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见了面也容易发生事端。但是,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混饭吃,界限与规矩还是亮明的,同样是拜关二爷,因此,大家不会太过意不去。另外,在四川民间,袍哥的势力非常大,嗨袍哥在四川甚至是一种有本事的象征。至少在民国期间,跟着袍哥混,不会受欺负。

网友秦右史说:

哥老会最开始为天地会分支,发源于清朝初期,逐渐流入四川,乾隆年间融合了当地异姓结拜团体啯噜,哥老会在四川便通称为袍哥。随着势力扩展,晚清时期袍哥主要活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组织成员从店铺杂役到本土绅商,在湘军等军营中也发展极快,不少知识分子也参与进来,几乎分布于各行各业,三教九流,抱团取暖。因此有仁字号旗士庶绅商,义字号旗买卖客商,礼字号旗耍刀弄枪的说法。可以说是明末无白丁,清末无倥子。在清末民国初期,四川当地人袍哥盛行,民众甚至以做一个袍哥为荣。据说有袍哥身份的就占70%以上,这当然是有一点夸张的说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晚清之际,许多袍哥首领在保路运动中非常活跃,吸纳本土的身家清、己事明之人,以袍哥组织作骨干,联合民众,许多地方新军将领和之后的小军阀就是袍哥。可以说,四川之独立,哥老与有力焉。清末的袍哥已经分为了清水和浑水,清水有金带皮和下九流,浑水等级森严,有舵把子,社长,老摇,边棚老管,管事,跳滩匠多个层级。总体来说,袍哥的内部排行可以分五个等级,分别被称为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一般来说,袍哥每年都有几次会期,如正月办春台酒,腊月要办团年会,还有不定期的迎宾会,而最郑重的一次就是农历五月十三的单刀会。在一开始,袍哥还是以反清复明为主要思想,大量吸收了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与联络办法,采取开山堂仪式。参加袍哥,有一套复杂的程序:

最初是先恩拜四兄(恩兄、承兄、保举、引进),堂内接受“栽培”,确定“排行”。然后才可以称兄道弟,成了正式的袍哥。

对于那些有功的,原先的老袍哥,根据业绩,也要在会上论功行赏,办理“提升”。

传统性也生动表现在袍哥身上,他们在伦理上鼓励忠义,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信条,故而又被看作是洪门分支。袍哥是令清政府头疼的一股民间力量,清代的多次农民起义,都有袍哥的身影,如李永和、蓝朝鼎、李蓝之乱。清末的反洋教运动,排斥传教士,一绅二粮三袍哥,大足教案就是袍哥所主导的。袍哥的运行规则是,内事不明问当家,外事不明问管事,不能轻易自作主张。袍哥的码头和联络站绝大多数是在茶馆,经常由红旗大管事坐堂负责,一般老么则是新人组织者,方便沟通。

袍哥顶敬三把半香,一敬羊角哀左伯桃,二敬桃园三结义(即刘关张),三敬水浒梁山,半把香是给瓦岗,但瓦岗兄弟失义,洛阳斩单雄信,秦叔宝抱头痛哭,义未全终,故而只得其半。

不过对待叛徒,袍哥首脑从不拉稀摆带,往往是三刀六个洞。如果有小弟犯了事或有困难,头面人物会站出来捞梁子,实施互助。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清代的永宁(今叙永)的郭永泰,正式开荩忠山,设置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信相号召,举办盛会,张灯结彩,大排香案,这就是堂会的开始:

会盟者即达四千余人,不久荩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开山立堂者尤以四川为最。

不过,袍哥组织无论是清水浑水,都有一套内部使用的"切口"(隐语,俗称黑话),外人看不懂,平日里互动联络,颇有几分江湖色彩。并且,袍哥们看重同袍情,号称:

你穿红来我穿红,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来我穿黑,咱们都是一个色。

兄弟我多在山沟少在书房,只知江湖贵重不知江湖礼仪,一切不周不到之处,望各位挽下袖子,亮下膀子,龙凤旗,日月旗,花花旗,给兄弟我打个好字旗。

兄弟当前义为先,上三为天,下三为地,中间乃仁义。三江永泰拜码头。兄弟不材,敬四方英雄;

摸摸凤凰头,你我得封侯,摸摸凤凰腰,你我弟兄骑马挂金刀,摸摸凤凰脚,你我弟兄加官又晋爵。

虽然会公开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汗衫打伙穿,婆娘打伙睡。但是,袍哥当然也需要赚钱吃饭养家糊口,来用于日常生活开支。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那些资历老的袍哥,投资基金或产业。

二是小弟们拜码头、开茶馆的各项收入。

三是设置赌博场、抽头吃利。

四是经营烟毒、囤积粮食油脂等不正当收入。

五是偶尔贩卖枪支弹药武器等,挣点外快。

六是少数“保烟帮”帮伙保镖,合作商会,提成并收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保镖费。

到了民国时期,袍哥这一组织发生了非常大变异,与青帮、洪门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个过去。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41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