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桃花石杂谈说: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误导,因为一说“斯基泰帝国”,会让人觉得历史上斯基泰人曾经建立起超级广阔的大帝国。但事实上,斯基泰人在历史上活动的时间非常早,而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虽然从中欧到中国西部的广大区域可能都曾有广义上的斯基泰人活动,但他们却并没有建立起同时统一的帝国,而且其活动的时代前后差异也很大。但斯基泰人在欧洲和西亚历史上却着实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斯基泰这个族群的兴衰历史。
塞种、塞迦人与斯基泰人
今天内容虽然主要是讲欧洲的一段历史,但却也要从中国史书的记载讲起。可能一些喜欢历史的朋友知道,古代中原王朝的西方边疆地区,曾经有过一个比较神秘的族群,叫塞种。根据《后汉书》记载,塞种人原本居住在今天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地区的乌孙国所在地(近代有些欧洲学者认为其活动范围远至陕甘宁地区),但后来被大月氏击败,被迫西迁。(斯基泰人先后活动过的大致区域)现代观点认为他们可能迁居到了今天的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朗东部地区,其核心地带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而在后来,乌孙地区的大月氏人又被乌孙人击败,其部分部众归附乌孙,所以后来的乌孙人里可能也包含了部分塞种人血统。(图中中下方的JIBIN(罽宾)就是塞种西迁后的核心区域)中国古籍里所记载的塞种人,在古代波斯的文献里被称为塞迦人(Seka或Saka)。而在古代希腊的文献里,对这个族群也曾有过大量的记载,其中一些记载说他们就是在西方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斯基泰人(Scythian),而另外一些记载则说他们是斯基泰人的一部。但无论如何,塞人、塞迦人和斯基泰人很可能有着密切的关联恐怕也是大概率的史实。那么问题就来了,斯基泰人对希腊人来说为何重要?他们在历史上又做过些什么呢?
斯基泰人与波斯和欧洲文明
刚才我们说到,斯基泰人在欧洲历史上绝对是大名鼎鼎,所以从古希腊时代开始,欧洲史料就对它有大量记载,而近代的欧美历史学界也对它进行过大量深入的研究。根据这些记载和研究,目前相对主流的观点认为,斯基泰人可能是一个说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族群。而根据一些最新的基因研究显示,斯基泰人可能与4、5000千年前东欧草原上出现过的颜那亚文化有一些传承关系。而“塞迦”可能是这个族群最早的自称,它的意思可能是“射手”或者“游牧人”。(西方人认知中斯基泰人早期活动区域——斯基提亚)对于斯基泰人的起源,在欧洲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记载,但其中神话色彩较淡的其实只有一种。根据这种说法,斯基泰人最早生活在中亚南部,但后来他们和生活在周边的另外一个族群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发生战争被击败,之后被迫西迁,进入了波斯人和希腊人的视野。而关注桃花石杂谈的朋友们听到“马萨革泰”这个名称可能会感到熟悉,因为在桃花石杂谈的其它一些文章里曾经介绍过,西方史料里的“马萨革泰”这个族群,在现代被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就是中国史料里的大月氏。所以这个记载其实和《后汉书》里关于塞种的记载有吻合之处。(新亚述帝国大致疆域)而希罗多德之所以会对斯基泰人如此重视当然跟这个族群对欧洲曾经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根据欧洲史料记载,斯基泰人在西迁之后,首先击败了当时占据黑海沿岸的辛梅里亚人,之后斯基泰人裹挟着部分臣服于自己的辛梅里亚人又征服了位于今天亚美尼亚的乌拉尔图王国。而在公元前670年前后,斯基泰人在其国王巴勒塔图阿的率领下大举入侵位于两河流域的新亚述帝国,迫使新亚述帝国对其支付了巨额赔款才求得了和平。而在巴勒塔图阿的儿子马地奥斯在位期间,斯基泰人则大举入侵巴勒斯坦和埃及地区,还吞并了波斯地区的米底王国,马地奥斯本人成为了米底国王。据希罗多德记载,当时整个西亚地区的王国全都向斯基泰人称臣纳贡。但在公元前620年前后,米底人的首领基亚克雷萨斯设计在一场宴会上杀死了大量斯基泰人首领,最终成功将斯基泰人逐出了米底。之后,斯基泰人又参与了最终导致新亚述帝国灭亡的尼尼微战役。而在这段时间里,斯基泰人受到了西亚文明的深度影响,开始向农耕族群转变。(充满“野蛮人智慧”的斯基泰学者安纳查勒西斯)也是在此前后,希腊人开始在东欧草原一些河流周边建立定居点,开始与斯基泰人发生了广泛的接触,部分斯基泰人开始出现了希腊化倾向。而在此期间,一个名为安纳查勒西斯的斯基泰与希腊人混血学者甚至曾来到希腊核心区的雅典,并在当地造成了轰动。当时他的思想学说被称为“野蛮人智慧”,后来他的思想甚至成为了希腊“犬儒主义”哲学流派的重要渊源。而在进入公元前6世纪之后,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进入了其极盛期。在大流士大帝的率领下,波斯对斯基泰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大流士派出了由60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并跨越多瑙河,占领了斯基泰人大量领土。而斯基泰人则在其国王伊丹希勒苏斯的率领下对波斯人进行了顽强抵抗,他们一方面通过焦土政策减少波斯人的战争所得,另一方面则不断对波斯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路发动偷袭,最终波斯人不堪重负,撤出了其领土。而这也使斯基泰人在周边族群中被树立了“不可战胜族群”的形象。(斯基泰武士塑像)此后,斯基泰人在欧洲进入其极盛期,开始向欧洲腹地扩张。他们多次侵入南欧希腊周边的色雷斯地区,与当地的奥得里西安王国爆发多次激战,最终与其形成了以多瑙河划界,通过联姻维持和平的局面。此外,斯基泰人还曾攻入巴尔干,最远打到巴尔干半岛上的萨瓦河流域。而在西北方和黑海沿岸,斯基泰人则征服了大量希腊城邦,将许多希腊人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在征服了这些地区之后,斯基泰人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分工,他们自己完全控制了当地的政治和军事权力,贸易和手工业则由当地人负责。斯基泰统治者控制了从黑海到亚得里亚海之间的贸易路线,并从奴隶贸易中获利极丰。此外,随着斯基泰人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农耕地区,其境内的农业也变得逐渐兴盛。后来斯基泰地区还曾经向希腊大量出口小麦和奶酪等农产品,而这是世界历史上关于奶酪较早的记载之一,所以有些人认为奶酪这种东西就是斯基泰人首先制作出来的。
斯基泰人的衰亡与遗产
不过此后斯基泰人接下来对希腊城邦的征服行动却进展的并不顺利,他们在克里米亚的潘蒂卡佩尤姆遭到当地人的激烈抵抗,最终无功而返。而且不久之后,许多原本受其统治的希腊人城邦也纷纷反叛,脱离其控制。而也就是在此前后,一个可能与斯基泰人有亲缘关系的族群萨尔马提亚人开始在东方崛起。这个族群也是说伊朗语族的语言,他们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多次击败斯基泰人,从其手中夺得了大量领土。与此同时,斯基泰人与马其顿王国的菲利浦二世多次发生战争。而这位菲利浦二世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所以在他死后,取得了马其顿王位的亚历山大也曾多次与斯基泰人作战。(晚期斯基泰王国的大致领土范围)虽然斯基泰人在公元前331年的一场战役中击毙了亚历山大手下大将佐皮利翁,但与马其顿之间的战争极大的消耗了其国力。此时在欧洲仍有相当实力的凯尔特人则借机将斯基泰人逐出了巴尔干地区,同时萨尔马提亚人也从东方继续不断挤压斯基泰人。到公元前200年前后,斯基泰人的统治区域已经被压缩到了今天克里米亚城市辛菲罗波尔周边区域。此时的斯基泰人基本已完全转变成了定居民族,并已经逐渐希腊化,而且还经常与周边的希腊人城邦联姻。此后斯基泰人国王斯基路鲁斯和帕拉库斯曾一度想重新控制周边一些希腊人城邦,却反而招致希腊人城邦联合与其作战。最终希腊人联军将斯基泰人击败并将其领土全部吞并,斯基泰王国灭亡。(可能与斯基泰人有关联的奥塞梯人)不过在公元1世纪,克里米亚的斯基泰人曾一度又发动叛乱。当时当地希腊人已经无法控制局势,斯基泰人眼看就要翻盘。但希腊人此时想到了向罗马帝国求援,最终斯基泰人的叛乱被罗马军队镇压。此后,斯基泰民族逐渐走向消亡,其族人先后被其族群同化。一般观点认为,多数斯基泰人融入了其亲缘族群萨尔马提亚人之中。之后,他们又一同受到了欧亚交界族群阿兰人的统治。而在阿兰人被匈人和日耳曼哥特人击败之后,大量斯基泰人和萨尔马提亚人后裔融入了早期的斯拉夫人族群之中。另外,部分混有斯基泰人和萨尔马提亚人血统的阿兰人在后来的历史上逐渐演化成了说伊朗语族语言的高加索民族奥塞梯人,因此可以说现代奥塞梯人可能也拥有部分斯基泰人血统。另外也有观点认为,今天阿富汗主体民族普什图人中的萨克扎伊部落可能也有斯基泰人的血统。(雕刻有斯基泰骑士的斯基泰金梳)
而斯基泰人虽然早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但其部分遗产却对后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首先斯基泰骑兵是欧亚草原地区最早出现的骑兵部队之一,其战士的骑术与射术在当时都堪称精良。斯基泰人经常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不同敌人发动突袭,如遇敌方优势步兵兵力则很快退回草原,如此循环往复的消耗战帮助其拖垮了许多对手。这种方式在后来也被许多其它游牧族群采用。同时,因为斯基泰人曾一度成为欧亚草原的主宰势力,因此他们在无形之中也充当了贯穿中华、印度、波斯和希腊文明的贸易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对于早期丝绸之路的建立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总体来说,斯基泰这个现代仍有很多谜团的群体在欧亚历史上曾经粉墨登场并留下了自己的印迹,这一点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先知删除)
网友飞哥说史说:
斯基泰人,包括东伊朗语族在公元前8世纪的范围斯基泰人(Scythians,希腊语Σκύθαι)。又译“西古提”人((Skutai)、西徐亚人或赛西亚人;古代波斯人称之为Saka(萨卡人),分为戴尖帽塞人、饮豪麻汁塞人、海那边的塞人;古代亚述人称之为Ashkuzai,古波斯和古印度人称之为Saka,古希腊人称之为Skuthoi或Sacae,中国《史记》、《汉书》中称之为“塞”或“塞种”、尖帽塞人或萨迦人,是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位于中亚和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属于伊朗族的塞人,自公元前1000年以来就居住在中亚细亚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从公元前七世纪以来便和亚叙、波斯、希腊发生着接触。他们分布的地区很广,西自黑海以北,东至伊犁河下游,南达古波斯的北边边疆。虽然在种族上属同一语族,但在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的名称。史家一般把西方的塞人称为斯基泰人,里海西北的称为萨尔马特人(Sarmatia),里海东北的称为奄蔡人(Aorsi,后称阿兰人,Alani),再往东南,自咸海以南东至伊犁河下游的称为塞种人和马萨革特人。希伯来文转述了亚述人对斯基泰人的叫法为亚实基拿。匈牙利语言学家奥斯娃尔德·切枚例若(Oswald Szemerenyi)通过研究四种伊朗民族名称'Scythian-Skudra-Sogdian-Saka'证明斯基泰其实来源于一个古老的印欧同源词,意思是“弓箭手”。斯基泰人最拿手的武器是合成弓,长80厘米左右,用马鬃或者动物的肌腱做成弓弦。一个训练有素的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十箭,如此密集发射的箭雨加上淬毒的箭头极具杀伤力。希罗多德还写到斯基泰人曾经居住在亚洲,但是在与同为塞人的马萨格特人的战争中失败而离开故乡侵入辛梅利亚地区(Cimmeria,含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斯坦、印度等)。希罗多德说:“马萨格他人在服饰和生活方式上跟斯基泰人类似。他们都以步兵或骑兵的形式战斗,使用长枪和弓箭。不过他们最喜爱的武器是斧头。他们的手臂覆盖着黄金或者黄铜。而他们的枪头、箭矢和斧头是用黄铜制造的;头盔、皮带和扣子是黄金做的。马的防具是用黄铜做的,而缰绳和护头由黄金制造。他们从来不用铁或者银,因为他们的国家不出产铁和银,却拥有大量的铜和金……每个马萨格他男人只有一个妻子,但所有的妻子是共有的;但是斯基泰人却不是这样。”希罗多德认为斯基泰人分为至少5个部落,而南方的游牧斯基泰人和北方的务农斯基泰人有区别。他还记载下斯基泰人穿裤子,戴着尖尖的高帽子,携带弓箭和匕首以及战斧。至于战争,希罗多德这样记载着,他们的习惯是这样的:斯基泰人饮他在战场上杀死的第一个人的血,把在战争中杀死的所有死人的首级带到他的国王那里去,便可以分到一份虏获物,否则就不能得到。他沿着两只耳朵在战俘头上割一个圈,然后揪着头皮把头盖摇出来。随后他再用牛肋骨把头肉刮掉并用手把头皮柔软,用它当作手巾来保存,把它吊在他自己所骑的马的马勒上以为夸耀。凡是有最多这种头皮制成的手巾的人,便被认为是最勇武的人物。考古学家也在斯基泰人的墓穴中找到了大量波斯战利品:复合弓、长矛、标枪、斧、剑、匕首,以及许多铁片青铜片,可用来制成鳞甲。全身披挂的战马殉葬在主人身旁,即使是女性墓中也堆放着武器。他们的鳞甲用皮革为底,上面覆盖的鳞片层层相叠,每块盖着下面一块的一半长度,这种致密的防护措施主要用于胸甲、头盔、膑甲和马的围裙。1、起源斯基泰人,发源于东欧大草原,在顿河与多瑙河之间,黑海以北,此前一直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不断的迁徙中,其迁徙地从欧洲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之游牧民族;善于养马,他们与阿拉伯人、凯尔特人不断接触,吸取了多种文化包括希腊文化的特点,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7世纪曾对高加索、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米底以及亚述帝国大举入侵,威胁西亚近七十年,其骑兵驰骋于卡帕多细亚到米底、高加索到叙利亚之间,寻找掠夺物;其后逐渐衰落,分为众多部落,公元四、五世纪民族大迁徙时随匈奴人入侵欧洲之阿兰人即为其中之一部。广义的斯基泰人还应包括滞留在中亚、西西伯利亚和阿尔泰地区的一些部落,其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与南俄和伊朗的斯基泰人极为相同。斯基泰人身材矮壮,蓝眼隆鼻多须,在种族上与萨尔马特人、塞种人和马萨格他人接近,语言、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宗教也大致类似。斯基泰人没有文字。关于斯基泰人的文物出土自乌克兰和南俄地区。2、历史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录下了古波斯人把所有的斯基泰人称作萨卡人(saka),斯基泰人的统治者被称为王族(RoyalScyths),斯基泰人自称为斯古吕他人(Skolotoi)。公元前9世纪以前,斯基泰人可能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公元前8世纪中叶,周宣王征伐猃狁、西戎,后者压迫斯基泰人西走南俄。自然灾害(如干旱)也可能是其西迁的一个原因。斯基泰人到达高加索和黑海北岸后,驱赶那里的西米里安人西逃,大部分定居下来。另一部分继续西迁至多瑙河流域定居。还有一部分跟踪西米里安人南下,到达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西北部。另外有些学者认为,斯基泰人系公元前14世纪开始从伏尔加向西迁的斯鲁伯文化居民的后裔。斯基泰人称霸南俄后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出现军事民主制。公元前7世纪中叶已形成贵族首领阶层,核心是在库班(南俄地区城市)的世袭王族。王族的创始者可追溯到传说中的塔尔吉陶斯王位传至格奴鲁思时(约公元前630),斯基泰人的版图从波斯边境经库班一直伸延到整个南俄草原。斯基泰王帕尔塔图亚和马底耶斯父子还统治过乌拉尔图。公元前七世纪,他们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亚述北部。公元前625年,斯基泰人侵入叙利亚和位于今巴勒斯坦南部的朱迪亚,后来兵锋达埃及边境。法老萨姆提克一世(公元前664~前610在位)被迫与之签约以阻其继续南侵。这部分斯基泰人后来受米底帝国打击退回南俄。公元前676年,斯泰基人和曼努亚人(Mannaeans)联合进攻亚述王国。亚述打败了入侵者。后来在巴比伦和亚述的记载中,把斯基泰人和米底人联系了起来。前612年,斯基泰人与巴比伦,倒戈毁灭了亚述帝国。再后来的阿契美尼德王国也提到了斯基泰人。公元前513年,斯基泰王伊当提尔苏斯举兵反对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在政治上统一整个斯基泰人,希腊边境城邦被迫每年纳贡以免遭掠劫。公元前512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攻打斯泰基人,他征服了色雷斯,用浮桥渡过了多瑙河,根据希罗多德描述,波斯军沿着伏尔加河北上。斯基泰人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抵抗,他们一路缓慢撤退,毁坏农田,填塞水井,留给敌人的只有白地千里。在补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大流士终于退回亚细亚,在撤退中产生了数倍的伤亡。斯基泰王国在公元前5~前4世纪(一说在公元前2世纪)形成。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斯基泰人的势力大增,垄断了黑海至希腊的奴隶买卖并获取财富。公元前4世纪中叶,斯基泰人开始衰落。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贫富分化明显。公元前339年,斯基泰王阿提亚斯在对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战争中战死。于是斯基泰因战争中失败而内部分裂。虽然斯基泰人后来建立了新的王国,但在公元3世纪被哥特人摧毁。萨尔马特人(Sarmatians)逐渐取代了斯泰基人。公元前2世纪,斯基泰人被萨尔马他人排挤到克里木,建都城于涅亚波里。斯基泰人遂与民族大迁徙中的各民族相融合,此后的“斯基泰”一词用以指居住在黑海以北地区的各族居民。3、社会经济斯基泰人的国家由四大部族组成、每部族又分为若干区,各区的首领负责断案、征税、向异族属国索贡等。国王和各级首领的继承都是世袭制。氏族部落是斯基泰人的社会基础,战时则是作战单位,各部族每年春天大会于王廷。战时全民皆兵,分成三部分:主力由贵族首领的卫队组成,其次是参过战的部落民组成的部队,其他老弱者组成辅助部队。斯基泰人以多杀敌为荣,有以敌人头骨为饮器的习惯。武器装备有战斧、矛、弓箭等。骑马射箭是他们的特长,故有“马上弓手”之称。斯基泰人多以游牧为主,饲养马、牛、羊、狗。少部分从事渔猎。进入南俄后,还有一部分定居民。斯基泰人精于制造手工艺术品。整个欧亚草原的斯基泰艺术风格较为一致,即通过锻、铸、镶压、刻等多种手法,用金、银、铜等材料创造出生动的浅浮雕动物造型,其中最常见的有狮、虎、驯鹿、马、麋、食肉鸟以及其他想象的动物,统称为“动物纹”或“野兽纹”。斯基泰艺术的另一特点是往往以带钩、柄、饰牌等装饰在马具、武器、衣着和器皿上,成为财富的标志。同黑海沿岸的希腊城邦、波斯以及中亚各族有贸易往来。公元前2世纪,克里米亚出现斯基泰最初的铸币。4、宗教信仰斯基泰人初信自然神,但无庙宇之类建筑。斯基泰人保有明显母权社会痕迹,信奉的神灵中,最高贵的是母神塔别梯-赫斯提亚,主保护火种和牲畜。斯基泰人的宗教是原始印度伊朗宗教或者前琐罗亚斯德教,崇拜伊朗族的热神阿他和雅利安人的火神阿耆尼,是比琐罗亚斯德教和印度教还要原始的信仰。后来影响了斯拉夫、突厥和奥塞梯的传统。斯基泰人崇拜鹿,鹿是斯基泰艺术品的普遍形象,特别是陪葬品。斯基泰人相信速度快的动物能带给死者灵魂速度,所以开始用马殉葬,但是以马殉葬可以追溯到铜器时代。斯基泰人的墓葬遍及阿尔泰至南俄草原的广大地区。墓中陪葬物显示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国王死后,要杀死50名卫士连同马匹殉葬。贵族的墓制也极宏伟,除要求殉葬外,还埋入金、银、铜器、陶器,一般成员的墓穴则简陋不堪。希罗多德描述了斯基泰国王葬礼上的马殉葬仪式。而铁器时代的丘尔駻墓葬甚至有几百匹马被殉葬。突厥人作为斯基泰文化的继承者延续了殉马陪葬的习惯。迁入南俄后,明显受希腊影响,信仰天神宙斯、土地女神吉尔、日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斯基泰人始终没有文字,但有不少斯基泰人名、地名、族名保留在碑铭和古典作家的著作中。
网友基金投资总监说:
斯基泰人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國都地盤,但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斯基泰人活動范圍北到西北利亞,南至伊朗,西至頓河,多瑙河,東至中國的河西走廊,都是斯基泰人的活動地盤。
网友脱盲春秋说:
斯基泰人没有明确的统一帝国
网友青山84说: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