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萨克族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乞丐的民族?(哈萨克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乞丐的民族)

原创 野人  2023-08-05 13:35  阅读 16 次

网友旅行者的季忆说:

这是一个没有乞丐的民族,首先大家要知道哈萨克族的由来,主体在中亚、西亚,只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总人口数为1462588人。哈萨克族最初崇拜大自然现象,崇拜诸神。远古时代,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通过对自然的崇拜求得牲畜、生命的平安无恙,战胜各种灾害、苦难和疾病。因为哈萨克人有一句谚语,“在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跳到水里也洗不掉这个耻辱。”晚上,要用家中最好的食品待客,精心为客人喂马,第二天为客人送行,并赠送一些礼物。哈萨克人是从来不拒绝路过的客人住宿的,长期生活在山林或草原,他们的胸怀也如新疆大草原一样宽广不拘小节,美丽、善良、热情,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招待与馈赠是不要报酬的,向客人索取报酬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所以,在与哈萨克人共同生活过的其他民族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只要沿途有哈萨克人,哪怕你身无分文,也不用带一粒粮食、一分钱。”长期的草原生活,牧民们为了生存与野兽搏斗,与大自然搏斗,形成了互助的风俗。如谁家遭到风雪灾害,人有病,牲畜有了损失,附近的牧民都会送穿、送钱、送牲畜等。被援助者若不接受帮助,便被视为是破坏礼俗的人。同样,不帮助别人的人也就失掉了被人帮助的权利。

网友杜家科技说:

2017年我去过阿勒泰地区,那里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地方,不仅有蒙古族好,维吾尔族,塔塔尔族和撒拉族等,还有汉族和哈萨克族。在16个少数民族当中,哈萨克族人是最多的,占总人口的76.46%以上,他们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哈萨克的女孩子热情奔放,让我一个汉族人感到特别亲切。很多人只是知道哈萨克族没有乞丐,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哈萨克族人,还没有孤儿。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哈萨克族没有乞丐,源自于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

在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在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跳到水里也洗不掉这个耻辱。”因此,哈萨克人特别重视礼仪,并且热情好客,而且特别仗义。在哈萨克族的领地,不用愁挨饿,因为随便进一个哈萨克族家里,都能受到座上宾的待遇,不仅是奶茶、包尔沙克、奶疙瘩,有的时候,还会宰羊来招待你。我有一次碰巧开车的时候遇到了几个族人去草原寻找丢失的羊,顺路拉了他们一程,把他们送到家以后我就去办事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们在路边等我,非要让我进屋吃饭,专门宰了羊等我回来,原来在攀谈当中他们知道我一会还要返程,专门等我,让我备受感动。在哈萨克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只要旅行的途中有哈萨克人,那么哪怕你走一年,也不用带一粒粮食一分钱,这是因为常年在野外生活的哈萨克人,自古就养成了互助的习惯,毕竟野外不比城市,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风险,不仅有来自大自然的威胁,还有各种凶猛的野兽,因此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哈萨克族人的领地上,只要住在一起,在一起放牧,那么第一次做出的食物是一定要互相馈赠的,新邻居相遇,家家户户都要送茶还有囊,这在哈萨克是一种礼仪风俗,叫做“伊肉力克”

哈萨克族没有孤儿,让国人骄傲

作为拥有140万人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总人口并不是很少,但是这么多人口却给我们上了一个生动的课,就是哈萨克族人没有孤儿。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常常会看到孩子并不是在自己家生活,而是在自己的叔叔和姑姑家生活,起初我是不太好意思去询问的,毕竟这是人家的私事,但是后来慢慢接触也就知道了,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去世了,孩子由自己的亲属抚养,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同时我发现,这种抚养方式,孩子没有什么压力只有感激,而抚养的亲属也觉得这是正常的行为,毕竟早期的哈萨克人,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很多家庭特别容易发生变故,所以这种抚养的事情也就一直延续下来。

哈萨克族人固执,但是却信守承诺

我在哈萨克生活过一段时间,结识了一些传统的哈萨克族人,他们很多收入都是不很高,常常因为孩子的花销或者突如其来的变故承受经济上的困难。当时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哈萨克朋友,他因为是林场的临时工,工资低不说还要供两名学生读书,时常因为没钱而烦恼,我有一次借钱给他,告诉他不着急还,他却在约定还钱的日子到来之前还给我了,但是没过两天又借走了,我说我不着急,不用急着还给我,他却说信守承诺是哈萨克的传统,如果背信弃义是会让“安拉”生气的,我宁可今天还明天再借,也不能违背自己的承诺。

哈萨克族人喜爱白色,是纯洁的象征

哈萨克是白天鹅的意思,其民族的图腾也是白天鹅,天鹅象征着自由,而白色象征着纯洁。在哈萨克,人们喜欢蓝色和绿色,但最最喜欢的颜色却是白色。不仅哈萨克人毡房和平常穿着都是以白色为主,重大节日或者比较重要的场合上也都会穿戴白色的“克米谢克”,白色的床单白色的窗帘,无一不彰显他们纯洁干净的灵魂。他们开心的时候,会用“白驼的肚子开了”来形容自己的兴奋,每当身边人有值得大家开心的事情发生,他们就会说“祝贺你,你的白肚子开了”。

结尾

哈萨克族人是乐观向上的,同时因为其热情好客加上整洁干净的性格,是不会有乞丐的,他们不屑于成为乞丐,人人都自食其力。同时在哈萨克,因为婚俗中强调终身制,因为离婚的情况非常少见,女孩子爱上你就是真心实意的,能够为了爱情赴汤蹈火的。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网友张渔NJ说:

谢邀,作为一个文史自媒体,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没有乞丐的民族,这是历来人们对哈萨克人的赞美。哈萨克人以团结好客文明,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遇到本民族的人不管相识不相识,都会热情招呼团结互助。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哈萨克语也是唯一没有方言的语言。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曾听一个朋友说起过他去哈萨克人家了做客的事情。他是一个汉人,走进不认识的哈萨克人家里,主人没有像一般人见到陌生人那样警惕询问,而是热情招呼他们进帐篷坐下喝水,喝的是水不是奶,这也体现了主人不仅热情好客,还很细心贴心。他说哈萨克人虽然住的是帐篷,但家里整洁干净收拾的井井有条,桌上摆着各种瓜果和和萨克族的小吃。餐具一看就不是新的,但是擦洗的光滑干净。根据《唐书》记载,哈萨克族就是古书中说的可萨、曷萨,这也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而哈萨克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白天鹅,白天鹅的双翅是骏马和歌声。所以,这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据说,哈萨克人一直有句谚语,“祖先留下的财产,有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客人,在哈萨克人的眼里非常重要,来了客人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如果是尊贵的客人还要杀羊杀马招待。客人临走,还会送上一份礼物让客人带走。如果天晚了不留宿客人,那是很耻辱的事情。如果傍晚赶路,找到一户哈萨克人家投宿被拒,是要被投诉到族人头目那里去的,这家据客的人家不仅要受到处罚,族人也会以他们为耻。所以,哈萨克人是从来不会拒绝帮助别人的,这样以来即便是在发生灾害时,人们靠着别人的帮助也能度过难关,不会沦为乞丐。何况,哈萨克人爱赶紧整洁,以助人为美德和荣耀,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破罐子破摔地邋里邋遢沦为乞丐,而是在别人的帮助下积极度过难关。

网友国际风暴说:

“在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掉到水里洗不掉的耻辱”,到新疆遇见哈萨克人,才知道这话说的意思。在2016年,跟女朋友去新疆旅游,我们真的体会到“只要沿途有哈萨克人,哪怕你走一年的路,不用带一粒粮食,一分钱都不会饿死”,他们真的太好客了,想看到乞丐,比见流星雨还困难。

哈萨克族的由来

哈萨克族最先是由几个古代游牧部落组成,经过多次的融合出现发展形成,而哈萨克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15世纪,当时在锡尔河流域的白帐汗国属民,在克烈汗和贾尼别克率领下,摆脱阿布勒海尔汉的压迫和剥削,东迁至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立足,于是自称哈萨克。他们创建了自己的国家,自称为哈萨克汗国,而“哈萨克”的意思是“逃难者、脱离者,”在1932-1933年,苏联的大饥荒期,有10万哈萨克人从哈萨克斯坦逃到中国。

哈萨克民族的分布

哈萨克族在全世界有1900多万人,人种是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主要分布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伊朗、俄罗斯、中国、蒙古,其中有66%哈萨克在哈萨克斯坦,是当地的主体民族。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阿勒泰、木垒、巴里坤等地,还有少数分布在甘肃,人口大约在150万左右,民族语言是哈萨克族,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中国的哈萨克族在新疆的西北地区,传统的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游牧民。

哈萨克的接待,直接把我们惊呆

我和女朋友到新疆的伊犁游玩,终于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了,他们邀请我们进毡房,里面整整齐齐,看起来非常舒服,然后他们拿出热腾腾的奶茶、包尔沙克、奶疙瘩、奶皮、酥油等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来招待我们。中餐的时候,他们桌上的美食太多了,以前在广西、东北、山东的饭桌上,觉得菜多,看到哈萨克饭桌才觉得多,听着他们一个个介绍,有巴哈利、囊包抓饭、包尔萨克、简尼特等等感觉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个美妙的故事。我最喜欢的就是囊包抓饭,这是他们当地的一道美食,先把抓饭烤到五成熟,再放到碗囊,然后烤到金黄,吃起来特别美味。晚上的时候,他们还杀了一头大羊,而且在杀羊之前,他们还带我们去看羊,可能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他们诚意吧!而且还我们自己选,我们尽情的享受丰盛的全羊大餐。吃完饭之后就开始唱歌跳舞,他们非常的热爱生活,白天放牧晚上就吃肉、喝酒、唱歌、唱舞,谁家煮肉就去谁家吃饭。等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觉得应该给他们一点钱,白吃白住挺不好意思,因为他们养那么久的羊,也付出很多东西,但是他们坚决不收,于是我们只能把包里很多东西给他们,当作礼物分享。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们给他们礼物之前,他们却已经打点好了行囊,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和礼物,满满的一大包。

哈萨克的传统文化

他们帮助其他人,不抽取任何的报酬,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只要路上有哈萨克人的地方,你守上一年的路,不需要任何的食物和钱”。我在那里几天,知道了很多的故事,听一位大叔说:“如果傍晚赶路,找到一户哈萨克人家投宿被拒,如果投诉到族人头目那里,他们不仅被惩罚,而且被大家都看不起”。哈萨克有一句谚语,“祖先留下的财产,有一份部分是留给客人”,在哈萨克人眼里,来了客人就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如果是尊贵的个人,还要杀羊、杀马招待,临走的时候,还会给客人送上礼物,如果天气晚了,没有留住客人,对他们来说非常的耻辱。

长期迁徙放牧,让他们喜欢社交、互帮互助

哈萨克族以前在欧亚大陆之间放牧,他们是一个非常向往、独立、自由的民族,而且非常崇拜自然、喜欢社交的民族。因为长期的草原生活,他们为了生存,经常和野兽搏斗,而且经常面临大自然的灾害,于是形成了互助的风俗,只要谁家遇到风雪灾难或者疾病,畜牧有损失,附近的牧民都会给他们帮助,主要是送钱、送畜牧、送吃穿等等,如果不接受帮助,就视为破坏习俗,不帮助别人的人,那么下次大家就不会帮助你了。不管你走到哪里,遇到本民族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会热情的招呼,这就是他们的习俗文化。

哈萨克的其他方面

第一、服饰哈萨克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他们的服饰大部分都是用畜牧的皮毛加工而成,年轻女性在夏天的时候,喜欢穿连衣裙,然后再带上银饰,看起来非常自然、年轻美女,不需要美颜、不需要化妆。如果是比较年长的妇女,喜欢在头巾上带饰品,帽子上带有猫头鹰羽毛帽缨。男性经常穿套头式高领衬衣,衣服上是有民族的图案,外面在披着一件毛皮制成的大衣,腰间有带小刀的皮带。小刀不仅是用来装饰,同时也是用来切割食物,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一把小刀的确非常方便。第二、图腾哈萨克的图腾是苍狼,因为它可以保护人的灵魂和是以部落平安,给普通老百姓无穷的力量,而白杨树被赋予为哈萨克族的神树。听一位哈萨克人说,在神话中,天地创始时,白杨树升起的天空,所以在哈萨克也被称为生命之树,它的每片叶子就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树叶的成长和凋落,代表着一个人的出生和死亡。第三、不吃猪肉哈萨克族是不吃猪肉,因为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很多哈萨克族人,他们虽然不信伊斯兰教,但是从小就不吃,所以长大之后,他们也没吃过,可能家里人都没人吃的原因,所以在哈萨克几乎见不到猪肉。第四、和汉语通婚很少以前援助新疆,很多汉人到新疆工作,很多于是很多汉人都和新疆的少数民族结婚了,现在的新疆,不仅甘肃人多,汉人也特别多,汉人跟新疆其他少数民族通婚很多,但是和哈萨克族通婚比较少。哈萨克娶汉人的比例,比哈萨克族女性嫁汉人要高,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和汉人通婚基本倒数,可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文化,害怕自己文化丢失和被稀释。写到最后:哈萨克族没有乞丐,因为以前他们经常放牧和迁徙,所以造就他们懂得互助、懂得感恩、分享。他们热情招待客人习俗一直传承,不管认不认识都一样,当年二战期间,哈萨克族游民帮助了很多种远东被迫迁移到当地的朝鲜居民,帮助他们快速的在当地扎根。其实他们这种文化,在我们的农村也一样存在,在农村也很少有乞丐,因为大家都互帮互助,你没钱吃饭,在村里蹭饭随便吃,只是现在的农村,很多人利用农民的单纯、淳朴做坏事,偷东西、拐卖孩子、偷鸡摸狗越来越多,大家都开始提防。以前的农村,只有你路过,都有饭菜招待,还给你留宿,但是现在社会变了,有部分人坏心思特别多,不得不防,大家都怕引狼入室。你如何看待哈萨克没有乞丐?

网友豁达的考古人说:

哈萨克族历来被人们誉为“没有乞丐的民族”。“哈萨克”,即《唐书》所载之可萨、曷萨的对音。在哈萨克语中:“kaz”意为“天鹅”,“ak”为“白”意为“白天鹅”。“白天鹅”的双翅是骏马和歌声。哈萨克族以牧业为主,他们长期游牧于深山老林或荒漠草原,经常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野兽作斗争,造就了强壮、团结互助、纯朴友善的性格。哈萨克有史以来就以殷勤好客而闻名。有谚语说:“祖先留下的财产,有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凡是前来拜访或投宿的客人,无论是否认识,也不论是哪个民族,不论懂不懂他们的语言,都热烈欢迎,谒诚接待。平常待客是奶茶、包尔沙克、奶疙瘩、奶皮子、酥油等。如果是贵客或贵亲,还要宰羊杀马款待。哈萨克族有一句俗语:“如果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就是跳进河里也洗不清这个耻辱”。倘若过客在黄昏时投宿哈萨克人家而遭到拒绝,便可传告他们的头目,这个拒绝过客的家庭,一定会受到惩罚。实际上哈萨克人是从来不拒绝过客住宿的。正因为他们热情好施,族人之间互相帮助,被人们誉为“没有乞丐的民族”。改革开放以来,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住在天池风景区周边的百十户哈萨克人思想观念也更新了。过去他们没有经商的习惯,他们认为做生意是坑人,不道德。他们一直信奉着一句格言式的俗语:“今天卖奶子,明天见不到太阳。”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深入人心,哈萨克人也做起生意来了。只要游客一进入风景区,就会发现一群牵马的哈萨克人围住客人,争先恐后地让客人骑他们的马上山游览;有头插羽毛的小姑娘在招呼客人买蘑菇、买酸马奶;有身穿红裙子的少女叫卖天山雪莲。毡房旅舍、林畔饭店,有头戴花巾的大嫂及身穿民族服饰的哈族男女在接待游客,时而还听到用生硬的汉语的叫卖声:“烤羊肉、香的哩!”、“手抓肉、热热的!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41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