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电影毒角兽说:
我觉得提问者的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人类在水滴来临之时,用飞刃材料编成网能不能摧毁水滴挽救人类。但是悲观的是,这是不可能的,水滴比伊文斯的“审判号”可是结实了不少。当水滴摧毁人类战舰的时候,我真的是很绝望啊,所有能与三体舰队抗衡的力量几乎消失殆尽,最后只剩下的只有亚洲蓝色空间号和深空号,欧洲终极规律号,北美企业号,还有太阳另一端的青铜时代号,量子号。当时的人类都是没有戒心的,还以为更高级的文明会更加友好,没有想过防御的事情,完全不部防。但其实就算想要防御也没有有限的手段,因为根本不知道对方的科技水平,而且实际上人类没有有效的防御手段,包括飞刃。因为水滴表面使用强相互作用力连接而成的,而飞刃材料的分子之间只有电磁力,前者的强度是后者的100倍,但材料的硬度却可能高了上万倍。强互作用力是自然界所有力中最强的一种,强度为电磁力的一百倍,但只能在原子核内部的极短距离上起作用,原子核的尺度与原子相差很大,如果原子是一个剧场大小,原子核只有核桃大,所以,原子的尺度远超过强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在原子间和分子间起作用的主要是电磁力。所以当水滴穿过飞刃所构成的网的时候,就好像一颗钻石制成的子弹头射向了蛛网。蛛网会被拉扯断裂,但是钻石不会有任何损伤。这就是会发生的事。人类舰队依然会被毁灭,在绝对的科技压制下,人类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幸好后来有了逻辑,才让人类有了反制三体的可能。
网友极个别老鼠屎认为说:
水滴横扫舰队国际飞船发生于末日之战,而在差不多200年左右之前,飞刃就已经出现,而且还有一个战果,那就是干掉了审判日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末日之战中被水滴依靠撞击力击穿的战舰几乎都是用纳米技术建造的。水滴是如何凭一己之力干掉舰队国际2000艘(刘慈欣文中说战舰组成了一个矩形阵列,长边100艘,宽边20艘)战舰的?方舟号,爱因斯坦号以及夏号加速逃跑时舰员受到超重被杀死。喜马拉雅号,雷神号迎头相撞报废。信使号,创世纪号追尾报废,纳尔逊号,绿号,无限边疆号,远方号,雾角号,南极洲号,万年鲲鹏号(亚洲),北方号(亚洲),白垩纪号,启蒙号,牛顿号,明治号,恒河号,哥伦比亚号,正义号,马萨达号,质子号,炎帝号,大西洋号,天狼号,感恩节号,前进号,汉高号,暴风雨号,(都是恒星级战舰),螳螂号(无人飞船),极限号,亚当号,量子号前期负责考察水滴。最后只剩下的只有亚洲蓝色空间号和深空号,欧洲终极规律号,北美企业号,还有太阳另一端的青铜时代号,量子号。文中描写的很详细,我想题主这个问题只要看看这个章节就行了
网友到处追妞说:
水滴是靠强作用力将中子紧紧的挤压在一起,而飞刃是纳米技术,这两种技术差距有多大?相当于拿古代的烧火棍对战现代的原子弹,它们之间的技术代差可不是一级俩级,所以提问那位,你猜会是什么结果?反正没事,关于技术代差多说两句。用现代的大热门量子技术来举例吧,量子学是人类截止到目前物理学的最高峰,通常被认为是掌握了量子技术就掌握了上帝的技能,那么,用人类历史上某一时期对自然的认知来对照人类对量子技术的掌握相当于什么阶段呢?相当于人类数万年前第一次发现火,想不到吧?仅仅是发现火,发现火有光,发现火会燃也会熄灭,发现火会改变食物,而之前的量子卫星实验不过就相当于人类第一次利用火的特点来尝试传递消息而已,距离熟练使用火来煮熟食物还差一万年。而直到几百年前,人类才学会使用化学知识解释了火的原理。但是,即便是这样,人类以现有的知识储备真的解释了火了么?在碳与氧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链是如何断裂又结合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释放?为什么释放的是热能而不是动能,不是核能,不是电能?这就是技术代差的可怕之处。强作用力只是目前人类观察原子核某些不可解释的现象而想象出的一种力,它还仅仅是出现在数学草纸上的一种解释,连它是否真的存在都不敢保证。而人类对量子现象的利用也仅仅是在最原始的初始阶段。而纳米技术目前已经在大规模使用了。
网友RacecaR说:
四种基本力为:电磁力、引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飞刃形成的网仍旧为电磁力。水滴表面由强相互作用力构成。在相同尺度上,即便把电磁力发挥到极致和强力仍相差两到三个数量级,因此水滴穿飞刃网,估计和石头穿蜘蛛网差不多。
网友chenyunhua说:
飞刃基于纳米材料,微观上还是原子构成的,主要还是电磁力起作用,水滴外壳由中子材料用强相互作用力固定,组成材料为中子,比原子小很多数量级,强相互作用力也远大于电磁力,因此飞刃在水滴面前就像石头面前的蛛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