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jianchi说:
谢邀。曹操刺杀董桌不成逃回家乡,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竖起大书“忠义”二字的招兵白旗招集义兵。曹操的檄文到处,名镇渚侯皆起兵响应。第一镇: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佃。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赞。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扬。第十六镇:乌程候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加上曹操,正好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侯力量不小,也皆对董桌的倒行逆使恨之入骨,士气旺盛,却不该论资排辈推选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为盟主,更不该由袁术去总督粮草。也就是袁氏只弟的盟主和总督粮草官断送了十八镇诸侯讨董桌的大好形势。袁绍刚愎自用,多谋少断,岂能挑起盟主的大梁?其弟袁术心胸狭窄,忌贤妒能,害怕孙坚立功而不予其粮草,你说由这样的兄弟把持军务,讨伐董桌焉能成功?
网友历史书童说:
好像讨伐董卓的大军有十一路反董的联军共有十一路,分为四个方向:冀州方向:冀州牧韩馥屯邺县,河内郡太守王匡屯河内郡。酸枣方向: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曹操没有职务,行动多有不便,袁绍后来表奏他行奋武将军,上述各部屯酸枣。豫州方向: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郡。南阳方向:后将军袁术屯南阳郡鲁阳县。
网友尘子渝说: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拖孙坚后腿,不给粮草导致孙坚兵败,后来和袁绍反目,得到孙策的玉玺之后,自信心膨胀建号称帝,先后被曹操、吕布、刘备等人击败,治下混乱,不得人心,最终想投靠袁绍也不能成行,淮南饥荒,袁术临终前想喝一碗蜂蜜也未能如愿就死去了。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袁绍假意约定公孙瓒攻打冀州,平分地盘,韩馥抵挡不住,向袁绍求教,袁绍进入冀州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反客为主成为冀州新的主人,韩馥投奔张邈,听闻张邈回见袁绍使者,竟然惊吓过度,以为是要杀自己的,先一步在厕所用刻书的小刀自杀了。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酱油角色,死的也很早,189年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190年就死去了,有病死和被李傕攻杀两种说法。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是刘繇的哥哥,相比刘繇手下还有太史慈,对手也是纵横一世的江东小霸王孙策来说,刘岱就是炮灰了,后来攻打兖州黄巾军的时候被黄巾军杀死,张角在世的时候尚没有宗室死于乱军,刘岱开了个好头。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三国演义中华雄耀武扬威的时候,王匡让河内名将方悦出马,被秒。王匡后来想参与张邈陈宫等人迎接吕布反对曹操的战役,还没有动身,被曾经杀死的部下亲随联合曹操击杀。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从小家里有矿,和袁绍、曹操等富二代都是好朋友,讨伐董卓的时候,张邈被董卓击败,开始全力追随曹操,袁绍当上盟主之后,日益骄狂,张邈义正言辞劝谏袁绍,袁绍大怒,要求曹操杀了张邈,曹操不从,两人自此相交莫逆。曹操也在张邈和陈宫的全力帮助下获得了第一块地盘兖州,张邈和陈宫以为自己立下这么大功劳应该是曹操最为器重的大臣了,结果陈宫地位不如郭嘉、荀彧、荀攸等人,张邈也不如早先投奔曹操的李典、乐进等人,这让张邈有所不安,这时候曹操和袁绍还是结盟的,袁绍忙于对付公孙瓒,曹操要去报杀父之仇。这期间曹操还杀了名士边让,陈宫等人苦劝,曹操并没有给面子,这件事成了导火索,陈宫和张邈为代表的兖州集团背弃了曹操,迎接了吕布,差点让曹操无立锥之地。随着吕布陈宫被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靠刘备,再向袁术求救的路上被部下杀死。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酱油中的酱油王,被另一个酱油刘岱杀死。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刘岱杀乔瑁就在董卓烧了洛阳没多久十八路诸侯就开始窝里斗了,乔瑁千里送了一血。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从兄,曹操和张超等人比较推崇他,袁绍任命他为扬州太守,被袁术击败丢了地盘,乱军之中被士兵杀死。第九镇,济北相鲍信,他是曹操的铁杆粉丝,在和曹操讨伐黄巾军的时候,两人只带了少量兵马探查敌情,不料遭遇重围,可见两位大佬斥候功底不行,探查敌情反被包饺子了,术业有专攻啊,最终鲍信掩护曹操深入重围被杀。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和击鼓骂曹的祢衡是好友,可惜祢衡曹操都没亲自出手杀掉,孔融却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杀害了,其父子贡献了2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孔融让梨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张邈的亲弟弟,和张邈一共反曹,留守雍丘,被曹操围攻数月,灭族。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陶谦手下有一伙投降的黄巾张闿,抢劫杀害了曹操的父亲和族人,曹操因此不顾一切杀向徐州,还开始屠城,陶谦几乎抵挡不住,幸好吕布和陈宫等人抄了曹操老窝,曹操不得已回师,三国演义中更是有三让徐州给刘备的故事,曹操回师这一年陶谦病死。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有著名坑爹儿子马超,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期,正史上马腾是董卓的一方,驻守长安,后又被封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可见董卓还是比较信任西凉马腾的,好歹是老乡见老乡。董卓一死,原本结为兄弟的韩遂和马腾就开始了窝里斗,两人互有胜负,韩遂还杀了马腾妻子,后来在钟繇等人的调解下两人和好。袁曹相争阶段,马腾听命于汉帝(曹操挟天子)击败了袁绍的高干等人的进攻,被曹操封为槐里侯,长期驻守三辅,稳定了十余年的和平环境,后马腾被招进京城做官,部队交给了马超,马超后来又和韩遂勾搭上,马超对韩遂说:我马超放弃父亲,你放弃你的儿子,以后我就是你的儿子,你就是我的父亲,造反吧!马超和韩遂攻击长安,马腾一家人被杀。当然这句话真实性尚待考证,总之无论马超如何想法,直接原因就是马超造反,马腾全家被杀。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三国演义中公孙瓒是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役,刘备也因此参加了虎牢关之战,才有三英战吕布,历史上公孙瓒是没有参加的,公孙瓒开场是比袁绍更强势的,以少胜多杀了和公孙瓒政见不合的刘虞,然后威胁朝廷拿到了北方四州的统治权,袁绍也相中了北方的四州,两人开战,初期袁绍被打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无论是田丰沮授还是颜良文丑张颌高览都不是公孙瓒对手。直到公孙瓒遇到了天命克星——麴义,麴义的先登死士是白马义从的克星,界桥一战之后,公孙瓒就开始日落西山,三国演义中麴义是被赵云一枪刺死了。实际上麴义是对战公孙瓒的主力,真是靠着麴义的强大,让公孙瓒善于进攻变成了防守,在部下遇到了围攻居然不就,众叛亲离之下,最终在易京的高楼上自焚。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张扬其实还是非要有眼光的,他最先有机会也提出了想要拥护天子到洛阳的想法,可惜张扬的统御值太低,被部下反对未能成行,不过张扬还是接济了出逃长安的汉帝以粮食,还保护了汉帝。张扬最开始和吕布一起都是丁原的部下,张扬和吕布还是交情比较好的,吕布被曹操围攻在下邳,张扬不顾实力低微想要率军救援,可惜被部下杨丑杀害。张杨的部将眭固为张扬报仇,准备发扬张扬的精神联合袁绍,结果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正史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才是战绩最为突出的,华雄也是被孙坚所杀,董卓更是害怕孙坚,愿意和孙坚结为亲家,被孙坚拒绝,孙坚攻破汜水关之后,董卓放弃洛阳,出奔长安,孙坚第一个入城,获得了传国玉玺,孙坚返回江东的时候和刘表作战,被伏兵射死。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却并不尽心讨伐董卓,但其实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差劲,袁绍能力是非常强的,有逆境之雄主,顺境之庸才的说法,袁绍才面对高压的时候会出现异乎寻常的斗志和智慧,在面临董卓的换皇帝之言的时候,满朝大臣无人敢言,只有袁本初站出来反对。董卓拔剑问袁绍,我的剑不锋利吗?袁绍也拔剑诘问我的剑难道不锋利吗?在面对公孙瓒的第一大诸侯的战争压力面前,袁绍依旧非常强势,也是最为礼贤下士的时候,有一次混战之中,袁绍只有几百亲兵在身边,被白马义从包围,谋士和武将都劝让袁绍先逃走,袁绍立于旗帜之下,掷头盔与地,始终不后退一步,亲军大受鼓舞,奋力激战白马义从居然久攻不下,最终其他军队赶到,白马义从不得不撤退。可见袁绍并不是无能之人,只是当袁绍占据优势的时候,就开始目中无人了,麴义功盖盖主被杀,田丰沮授不被重视,郭图逢纪和审配等人因为派系互相攻击,在继承人问题上又偏向小儿子,对战曹操更是漏洞百出,最终官渡乌巢一战之后,一蹶不振,在2年后病死。第十八镇,曹操,尚无地盘,刺杀董卓失败之后,第一个开始招募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起点几乎最低的十八路诸侯之末,最终比其他诸侯都要混的好,先后击败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韩遂、张扬、张超、张邈、刘备等人成功统一北方,只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失利,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中最强大的魏国奠基人。
网友海浮人说:
谢谢邀请@悟空问答话说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陈宫离去。曹操回到故乡陈留见父亲,得当地财主卫弘仗义疏财,于是广发英雄帖,召集天下英雄,共讨董贼。十八路英雄会盟于酸枣县。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三分天下,且看这十八路诸侯怎样为曹、刘、孙三家做嫁衣。第一镇,交游豪俊,结纳英雄,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得到玉玺的袁术,建安四年于扬州称帝,而后相继被袁绍、曹操、吕布击败,众叛亲离,建安六年,吐血而死。称帝两年。第二镇,贯通诸子,博览九经,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袁绍用计谋夺取了冀州,刺史韩馥投靠陈留太守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来杀害自己的,席间,躲在厕所里用刻书的小刀自杀。第三镇,阔论高谈,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不管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还是正史都对孔伷这个人记载很少,初平元年似乎被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第四镇,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不听济北相鲍信的劝阻,强行以弱攻强,不固守待援,结果兵败被杀,兖州就成了曹操的龙兴之地。第五镇,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河内郡太守王匡字公节。因妹夫胡母班的亲属和曹操的联手攻击,而离世。生卒年份不详,可见也是个存在感极低的人物。第六镇,赈穷救急,志大心高,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汴水之战(就是曹操张邈做先锋被董卓大败)后,依附曹操,因为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之际,迎吕布进兖州,曹操将其击败,在去像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第七镇,恩惠及人,聪敏有学,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有才却弱小,兖州刺史刘岱向乔瑁借粮,乔瑁不允,以至于刘岱向乔瑁发动突然袭击,乔瑁兵败被杀。第八镇,忠直元亮,秀气文华,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袁绍的堂兄,袁术想占领扬州,而此时袁遗奉袁绍的命令统领扬州,结果被袁术击败,逃亡路上被部下所杀。第九镇,有谋多智,善武能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在与黄巾军交战期间,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时年四十一岁。第十镇,圣人宗派,好客礼贤,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孔融让梨这典故就是出自此人之手。袁绍长子袁谭攻打北海,孔融兵败逃往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东汉末年的大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是“建安七子”之一。第十一镇,武艺超群,威仪出众,广陵太守张超字孟高。张邈之弟,汴水之战后,和哥哥一起依附曹操,后来趁着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与陈宫、兄长张邈迎吕布为兖州牧,曹操回师击败吕布,夷灭张邈、张超兄弟三族。第十二镇,仁人君子,德厚温良,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陶谦击败徐州黄巾后,注重发展生产,徐州成为东汉末年战乱之时的一块净土,而后为曹操大败,徐州兵祸不断,而后操劳而死,时年六十三岁。第十三镇,名镇羌、胡,声闻夷夏,西凉太守马腾字寿成。扶风将军马援的后代,儿子马超勇冠三军,而后率儿子马铁马休接受朝廷的征辟,将军队交于次子马超,而后马超起兵抗拒曹操,以至于马腾父子被曹操杀害。第十四镇,声如巨钟,丰姿英伟,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珪。杀害自己的上司太尉刘虞。得到北方四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之一。而后在与袁绍的交战中,初期小占优势,但是龙凑之战后,袁绍大败公孙瓒,使得公孙瓒怯战自保,逐步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彻底击败后,自焚高楼。第十五镇,随机应变,临事勇为,上党太守张杨字稚生。曹操围困吕布于下邳,张扬素来与吕布交好,想救吕布,于是出兵东市,遥相呼应,但是遭到部下杨丑的反对,杨丑杀死张扬,率其兵马归附曹操,张扬可谓御下不严。第十六镇,英雄冠世,刚勇绝伦,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文台。武烈帝孙坚,袁术命令孙坚进攻荆州刘表,大败刘表大将黄祖,乘胜追击,结果在岘山遭到黄祖伏兵,中箭而亡。第十七镇,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字本初。关东联军首领,十八路诸侯盟主,占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阀,结果官渡之战败给曹操,一蹶不振。建安七年,吐血而亡。虽兵多将广,却不能众志成城,焉能不败。
网友中行偃说:
答: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南阳、冀州、豫州、兖州、河内郡、陈留、东郡、山阳、济北、北海、广陵、北平、上党、长沙、渤海、西凉、徐州、曹操。这才凑够了18路!曹操是哪一路的?他其实是陈留太守张邈这一路的。曹操不能成为一路。大概就是这些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