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阿呆梦话说:
谢谢邀请。玄武门之变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政变,正是因为这次政变,李世民才登上帝位,开创了辉煌的大唐盛世。玄武门之变也是一次亲兄弟之间的残杀,也多被后人诟病,也留下很多谜团。唐朝是李渊在其几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辅助下,打下的江山,这个过程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李渊称帝后,论功行赏的话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势力最强。李渊在册立太子,仍然按照立嫡长子的原则,册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这就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祸根。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司马光也说的很明白,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兄弟争夺储位的结果。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组成的太子党。秦王李世民和他的武将集团组成的秦王党。自公元618年五月唐朝建立,到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这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太子党和秦王党之间的争斗一直没有停过。太子党必须打压秦王的势力,秦王的功劳和势力都太大了,对太子是个巨大的威胁。李建成必须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削弱秦王的势力,是必然的。1、太子党通过献媚、贿赂、馈赠各位妃嫔,使得高祖身边的人,都偏向于太子党,替太子党说话。这些枕边风连续吹了八年,点点滴滴,连续不断,众口铄金,导致秦王李世民越来越不受高祖的喜爱。2、秦王李世民多次按章办事,得罪了很多高祖身边的嫔妃和官员,遭到不少高祖身边枕边风的诋毁,秦王李世民越来越被高祖疏远。3、武德五年十一月高祖下诏命太子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他有权随机行事。李元吉趁机准备刺杀秦王,尽管被太子李建成制止,但也造成矛盾和斗争的升级和尖锐化。4、太子李建成自建长林兵,调集各地精锐,加强了东宫的武装力量,也使得双方的斗争更加尖锐,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太子党通过八年的发展,势力逐渐壮大,秦王李世民在高祖李渊心中的份量也在逐渐降低。这个此消彼长的结果,直接威胁到秦王李世民的安全问题。
秦王党均是武将出身,在宫斗方面一直处于劣势,长期遭到打压。甚至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等人遭到太子党的诬陷和暗杀。秦王党派人人自危,感觉到了生存边缘。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长孙无忌还留在秦王府中,他与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车骑将军三水人侯君集以及尉迟恭等人,日以继夜地劝说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变天"的象征。恰逢突厥侵犯,太子李建成便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这样,太子党便控制了秦王党的兵权,使得秦王的势力一下子削减。秦王李世民便成了瓮中之鳖。绝地反击,一击致命。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见高祖之际,被李世民埋伏的人,射杀。这边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总之,这是因为两股势力争储位所导致的血案。
网友岳飞的飞说: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在太极宫中处理国家大事。玄武门是太极宫的北门。这次政变就发生在玄武门附近。在唐高祖李渊20多个儿子中,有4个非常著名。第三个儿子是奇人李元霸,已经在前面《李元霸是无敌的吗?》一文中介绍过了。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另外三个儿子之间。各具特色:三个儿子形成两大党派618年,李渊称帝后,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贪恋饮酒、爱好女色,在妃嫔众多的皇宫中,如鱼戏水。李渊分封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李元吉野心勃勃、放浪不羁。有时候,高祖对这两个儿子不是很宠爱,并且流露出重立太子的想法。为此,李建成常常心有忧虑,尽力拉拢李元吉,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李建成对李元吉承诺:只要我即位当上皇帝,立即册立你为皇太弟。李建成的承诺正好符合李元吉的心思。李元吉就对李建成说:我愿意为太子不惜一切代价,奉献生命,在所不辞。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结成了太子党,二人联手对付李世民。秦王李世民战功卓著、威望很高,唐高祖不断对其封官晋爵,其地位仅次于唐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最重要的是,秦王手下集结了大批有本事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对李世民忠心不二。李世民与他的拥护者们形成了秦王党,与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互相匹敌、互相打压、互相抗衡。后宫乱伦:众多嫔妃称赞支持太子李渊也是多情男人,他在晚年宠幸了很多嫔妃,生下了将近20位小皇子。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为巩固自己的和儿子的地位,这些小皇子的年轻的母亲们争相与年轻力壮的皇子们亲近。近水楼台先得月。长期住在皇宫中的李建成、李元吉,可以随时随意进出皇帝的寝宫,便成为这些嫔妃们的首选。李建成、李元吉希望通过嫔妃的美言,获取唐高祖的宠幸,同时,二人正好也有贪恋女色的德性。李建成、李元吉与宫中部分嫔妃一拍即合,双方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影响最大的是李建成、李元吉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乱伦。张婕妤、尹德妃的亲属依仗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在都城飞扬跋扈、任性妄为、耀武扬威。嫔妃们在唐高祖李渊的枕头边,争相赞扬李建成、李元吉;同时,利用可能的机会诬陷、打压李世民。长期在外征战的李世民,每次回到宫中、都会伺候唐高祖聚会欢饮。看见妃嫔们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李世民想起自己的母亲穆皇后早早去世,没有机会跟着高祖享福,免不了黯然神伤,有时候甚至叹气、流泪。看见李世民闷闷不乐、似有心事,唐高祖很不高兴。有的嫔妃就会乘机恶意诽谤李世民。有的说:陛下高寿,正是天下百姓的幸福,应当欢乐庆祝。而秦王却伤心流泪,是不是诅咒陛下啊?有的说:秦王是不是憎恨我们?见不得我们高兴快乐?有的说:要是陛下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母子怎么生活啊?秦王一定会将我们这些人斩尽杀绝的。三个女人一台戏,宫中嫔妃众多戏。嫔妃们说着说着,还会纷纷流泪、哭哭啼啼。上了年纪的唐高祖这时候也会跟着流下浑浊的老泪。发现唐高祖被打动了,巧言令色的嫔妃们就说:皇太子宽仁慈爱、孝顺长辈,陛下只能把天下托付给太子,我们才能平安无事。经不住嫔妃们的花言巧语,唐高祖对李世民渐渐冷漠;而对李建成、李元吉亲切有加。精明的李世民感觉到危机越来越严重。多次谋害:秦王大难不死留住青山齐王李元吉多次对太子李建成说:替哥哥杀死李世民,是我应当做的事。一次,唐高祖叫上李世民一起到李元吉的武德殿去。李元吉布置护军宇文宝在卧室里埋伏起来,准备见机行事暗杀李世民。李建成考虑到父皇在场,不能冒犯行刺,没有允许这次行动。事后,李元吉非常愤怒,他痛批哥哥李建成:错过这次机会,必定留下祸患啊!唐高祖准备到仁智宫去,要求李世民、李元吉随驾同行,让李建成留在京城管理政事。李建成暗中指示李元吉找机会杀死李世民。李建成又命令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把盔甲、武器赠送给自己的得力干将杨文干,要求他们里应外合除掉李世民。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害怕李世民,向皇帝告密了。另一位知道内情的杜风举也向唐高祖讲述了同样的情形。唐高祖异常震惊,找一个借口、亲笔下诏,命令李建成到仁智宫来。李建成心中有鬼、惧怕受到惩罚,拖延了很长时间才到仁智宫去。虽然尽自己所能向唐高祖谢罪,但是,唐高祖还是将他囚禁在帐篷里。后来,几位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妃嫔轮流不断、一次又一次为李建成求情,加上念及父子亲情,唐高祖才又让李建成回到京城。为了平息暗杀事件,唐高祖把几个相关大臣流放到外地。唐高祖带上三个儿子到京城南面去围猎。唐高祖命令三个儿子骑马、射箭、打猎,较量能耐、争逐输赢。李建成有一匹少数民族的烈马,只要有生人骑到背上,就拼命尥蹶子,一直要把骑手摔下来,并且还用蹄子猛踢骑手。李建成把那匹马拉到李世民面前,说:二弟擅长骑马,这匹好马让给你骑。李世民骑上烈马,还没有奔跑,烈马猛然尥起蹶子、不断掀抬屁股,眼看控制不住,李世民纵身跃起、跳到一丈开外,才算平安。烈马还在不断尥着蹶子。李世民再次翻身上马,烈马又是尥蹶子、掀屁股。李世民只得再次跳下马来。如此反复4次,李世民终于发现这匹马是不能再骑了。他对身边的大将说:有人想用这匹胡马要我性命啊!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没人能够害死我的。一天晚上,太子李建成把李世民、李元吉召到自己宫中饮酒、吃饭。李世民突然大喊胸口疼痛难忍。淮安王李神通架着李世民的胳膊,将他送回西宫。有人上报,唐高祖走到西宫,看见李世民床边的脸盆中、吐了几碗鲜血,李世民躺在床上,迷朦双眼,似乎人事不醒。唐高祖批评李建成,命令他以后不许晚上叫李世民饮酒。秦王幕僚:护主忠心耿耿矢志不移李世民几次从鬼门关侥幸逃脱、保住性命。秦王府的幕僚下属人人担心、个个害怕,都希望能为李世民分担危险、都希望李世民化险为夷。房玄龄对常孙无忌说:深仇大恨已经结下,一旦发生祸患,就绝不是一个秦王府无可救药,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都是不可避免了。常孙无忌说:你和我不谋而合,只是我一直不敢讲啊。我这就去报告秦王。常孙无忌把他们的想法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将房玄龄等人召唤进宫、商议大事。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异口同声劝说李世民尽早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也在暗中积极活动。他们派人秘密赠送一车金银财宝给尉迟恭,还写了一封信拉拢他。尉迟恭却推辞说:秦王待我恩重如山,我现在是秦王府中的官员,只能为秦王出生入死。我无功不受禄。如果我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殿下要我有什么用啊?李建成对尉迟恭怀恨在心。尉迟恭把这件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却说:我不会怀疑你对我忠心耿耿。你应该接受他的赠送,顺便了解他的阴谋诡计。不接受他的赠送,很快就会大难临头啊。听了李世民的分析,尉迟恭天天晚上开着门睡觉。正如李世民所料,李元吉果然派人暗杀尉迟恭。但是,因为尉迟恭煞气太重,刺客胆量不够,几次进到院内,没敢下手,最后都不战自退了。常孙无忌、尉迟恭等心腹干将,一有机会就劝谏李世民及早动手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精心谋划:秦王成功诛杀建成元吉经过精心谋划,李世民即将对李建成、李元吉采取行动了。626年7月1日,李世民悄悄禀告唐高祖,李建成、李元吉和皇宫中的嫔妃失礼乱伦。李世民还告诉唐高祖,儿臣即将魂归九泉,再也见不到父皇了,因为太子打算杀死儿臣。唐高祖大吃一惊,对李世民说:朕明天就来处理这件事。你们明天都来太极宫参见朕。626年7月2日早上,李世民率领常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瑾等人骑着马向朝廷走去。李世民早已经在玄武门附近布置好士兵埋伏起来。玄武门执行禁卫常何原来是太子的心腹,已经被李世民成功拉拢过来,所以,皇宫中的卫队大部分是李世民的人了。唐高祖已经把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大臣召集在朝廷,打算对质李世民所说之事。李建成、李元吉以为只是正常的上朝议事,分别骑着马奔向玄武门。来到临湖殿时,李建成、李元吉看出来情形不对,立即调转马头,向自己的宫殿和府邸跑去。李世民策马、跟在他们后面大声呼喊,命令他们回来。李元吉反应迅速,立即拉弓拽箭向李世民射击。由于紧张、慌乱,李元吉三次回头,都没有满弓发射,箭矢没射到李世民就掉落地上了。李世民跟在后面,不慌不忙,用力拉开满弓,瞅准李建成后背,一箭射去。这一箭从李建成后背穿心而过,李建成跌落下马,当场一命呜呼。尉迟恭率领百人骑兵飞快赶到。一个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的肩膀,李元吉失去平衡,从马上跌落地面。就在这时候,李世民骑的马突然慌张地飞奔起来,由于被一棵树枝挂住,李世民从马上摔了下来、跌倒在地上。就在旁边的李元吉大步跑了过来,抢过李世民手中的弓弦,打算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尉迟恭看见了李元吉,大喊一声:住手!整个树林的树枝、树叶都抖动起来。李元吉受此惊吓,赶忙松手放开李世民,快步向太极殿跑去,企图得到父皇救命。尉迟恭拨马快追,眼看赶上的时候,尉迟恭对着李元吉的背心猛射一箭,李元吉栽倒、趴在地上,箭头深深扎进土中,李元吉大口吐血,魂魄离身飞向黄泉。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是太子李建成的老部下,获悉李建成被射死,立即率领自己的部队2000多精锐兵马,急行军赶到玄武门,准备与李世民决一死战。张公瑾独自一人,将万斤重的大铁门关闭了,冯立及其士兵无法进入,眼睁睁错失战机。还有忠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将士,继续与秦王李世民的将士激烈战斗着。太子李建成部下薛万彻一边擂鼓、一边大喊,要向秦王府进攻。秦王的部下中有些士兵十分恐惧了。就在这时候,尉迟恭出现了。尉迟恭骑在马上,手中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他大喊一声:主人已死,还不投降!东宫、齐王府的人马看见尉迟恭高高举着的人头,立刻失去了战斗的信心,很快大败溃散。一部分将士慌不择路、钻入终南山的森林之中。秦王李世民获得了玄武门之变的最后胜利。众将拥立:高祖禅位世民成功登基政变发生时,唐高祖在宫内的湖泊中划船,等待儿子们到来议事。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尽快进入皇宫负责警卫。尉迟恭身上穿着铠甲、手中握着长矛,照直来到离唐高祖最近的岸边。唐高祖询问尉迟恭怎么回事,尉迟恭回答:太子和齐王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秦王率兵平息了叛乱。秦王担心陛下受到惊吓,所以派我来保卫陛下安全。高祖看看左右的大臣。大臣们异口同声说:秦王功劳大、威望高;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请陛下册立秦王为太子。唐高祖也说:正合朕意。唐高祖亲笔写了敕令,命令所有将士全部由李世民指挥。唐高祖把李世民召到跟前,抚慰一番。李世民跪在地上,趴在高祖的膝盖上,放声大哭,很长时间都没有停息。李建成的5个儿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被杀死。据说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的鬼魂有所害怕,就派尉迟恭和秦琼在门前担任警卫。后来,两人老了,就命令画师画出两人的画像并贴在门上,于是,尉迟恭和秦琼也就成为中国的门神。太子东宫和李元吉齐王府的女人全部没收、充入皇宫,以后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嫔妃了。626年7月14日,唐高祖亲笔写好诏书,交给大臣,并且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了。明确向大臣表示了自己要禅位的愿望。626年9月3日,唐高祖颁发制书,自称太上皇,把皇帝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推辞,高祖不允许他推辞。626年9月4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继承皇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文治光辉照耀、武功显著盛大。历史上赞誉为“贞观之治”。非常之时,只有采取非常手段,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是:岳飞的飞。欢迎关注、共同进步!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网友文踪旅迹说:
在李渊由太原留守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路上,假如没有李世民的一路搏杀和卓著战绩,恐怕历史的流向会出现无数个不确定因素。同样,假如没有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历史恐怕也会是另外一种流向。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弑兄杀弟、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原因已经被人们讨论了一千多年。从历史的惯性看,李世民杀死太子,他背负了一千多年的道德评判。从历史的流向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走向帝位,把一个国家很快引上大道,这也是不争的事实。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之后,封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对于这个封立,是李渊并没有论功行赏,他也不可能论功行赏,他只能按照惯例去做。李建成虽为太子,功劳远不及二弟李世民,这一点太子李建成心里清楚,关键是身为天策上将的李世民也清楚。一个提防、一个不服。毫无疑问,大唐的政治气候肯定会出现阴晴不定的局面。在大唐立国的几年时间里,李世民因为从前的能征惯战,智勇兼备,早就确立了军事上领导人的地位。再加上他延揽四方人才,广置八方志士,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力量强大的政治集团。作为太子,李建成时刻都能感受得到来自弟弟李世民的威胁。他得想办法削弱李世民的影响。可是,他使用的办法实在有点不入流。他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一起曲线救己,请一批老父亲的妃嫔助力,靠着她们给李渊吹些枕边风。又策反收买弟弟李世民的部下,来削弱弟弟的力量。甚至给李世民下毒酒,盼着李世民死去。(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司马道上的李世民雕像)文治武功都高出太子李建成几头的李世民岂能坐以待毙,他只有一不做二不休,开了杀戒。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等人由玄武门进入皇宫,埋伏在临湖殿附近,射杀了准备入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宣布太子、齐王作乱,我只有举兵诛之。唐高祖李渊心知肚明,这是多年来兄弟们明争暗斗的必然结果。他只有认了。6月7日,唐高祖李渊宣布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并军国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后来,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过,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唐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如果这段历史没有被史官掩饰过的话,那么也可看做李渊早都有废掉太子的意思。关于唐太宗杀死兄弟的原因,历史探讨的很多了。或许《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的这段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用今天的话说,如果李世民不是杀了那两个窝囊废,哪有后来的大唐盛世呢。(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司马道上的李世民线刻画)(图文原创,欢迎关注)
网友花冠草说:
秦王李世民,在其父李渊反隨建唐的道路上,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收瓦岗,征王世充,破窦建德,败刘黑鞑,退突厥兵等。也许无他,可能就无唐王朝。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唐王朝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对李世民的战功武德,那是又羡又妒。并联合后宫殡妃,大吹枕边风,欲置李世民于死地而后快。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时,李建成李元吉哥俩,挖空心思,编造时势,使尽招数,罗列罪名,治罪的治罪,关押的关押,外派的外派,驱逐的驱逐,把个秦王府弄得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时逢突厥入寇,太子李建成荐元吉代李世民率军北击。遂上书高祖,请派秦府尉迟程咬金等前往,并挑选秦王军中精锐扩充已实。谋划欲乘李世民送饯行酒时将其击杀!形势险恶。李世民便与府中余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房、杜如晦等计议反击,一决雌雄。是年六月初三,李世民依计向父皇密奏,言建成元吉,与后嫔妃狠狈为奸,容他不下,似要为王窦报仇。己死不足惜,实无颜见王窦等诛于己手之贼子!高祖愕然大惊:明查此事,何不早报?正是在此种凶险形势直逼之下,初四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入朝,伏兵于玄武门,发动政变,击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利益的冲突,造成了短兵相接。成王败寇。假如在此一战中,李建成李元吉,击杀了李世民,不知历史是否改写,还有不有影响世界的大唐强盛?美国洛衫机的那个唐人街,是否依然引人注目?
网友中孚鉴说:
因为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之尊的宝座。在古代因为皇权而自相残杀的不在少数。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比如杀兄,弑父,杀子等亲人相杀的情况。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渊之所以能起义,是李世民最早提出建议的。同时李世民常年的带兵打仗,他的军功对大唐也很重要。因为他常年带兵,手里就有了兵权和一批出生入死的将军。而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因为是李世民的哥哥,他们两人都是一母而生,立太子立嫡立长。李建成身为长子,所以被李渊立为太子。李建成虽为太子,但军功不如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也不如李世民。随着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李世民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并且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又有开府的权利。手下不仅有武还有文。这对李建成而言,肯定是一种威胁,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在加上李元吉在中间。李建成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未来,于是准备出去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后,开始反击。终于在玄武门设伏,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最后为退居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从此李世民开始了他的贞观之治。被因为他的文治武功。被尊为“天可汗!”不过在唐朝之后的时间里,发动的政变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