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实世界可以做出《环太平洋》里的机甲吗?(环太平洋机甲可能实现吗)

原创 野人  2023-08-10 13:15  阅读 14 次

网友历史人物事件说:

不太容易,有很多难题。1. 材料:水深十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在几千米的水底承受好几百上千个大气压还不变形的材料,目前,似乎还没有。2. 信号传输系统:无论哪里破损信号传输系统照常运作,无断路、短路,不知道是什么系统,总之不是电信号系统。光信号?微波?都不可能,这两者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因为两者都是直线传播,接受器离开信号发送的直线就接收不到信号了。)声波/超声波在水中衰减很大也不大可能。3. 控制系统:人站立,行走等普通动作实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目前尚没有系统能做到(据我所知目前两条腿+关节的机器人都没有能力实现“无论怎样摔倒都能爬起来”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4. 动力系统:什么样的动力系统在无论是受到强烈撞击还是深入水底都能正常运作?目前似乎没有答案。

网友小黄1116说:

可以,不过很难,首先是技术问题还有就是材料问题,最重要的是钱。技术问题有引擎、系统这是两个最重要的,机甲引擎难度很大,你如果说像《环太平洋》里的一样在胸口中间开个大洞装个类似飞机引擎的东东然后带动整个机甲。别逗了,这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敌人弱点在这里,拿导弹轰,保证爽。机甲引擎可以采用等离子发动机,可是问题来了,引擎要多大,要多小,大的不难,小的难。小你要保证动力足,可是等离子发动机本身就是问题(不懂的问度娘)这是引擎问题。系统问题就不说,只想说要啥样的,你要像飞机一样的那就简单多,起码比智能系统要简单然后就是材料了,简单一句话,起码是石墨烯和是太空金属,不然不耐艹,没两下子就回炉再造。还有就是钱,要钱,没钱再牛逼,也是个傻逼,你问要多少钱,起步价可能是十个航母编队和十几年时间,以现在的技术造个简易机甲还是没问题的,如果说你要像《环太平洋》里的一样,那起码要到星际大冒险时代。还有就是,有这闲情逸致造机甲还不如搞单兵机械外骨骼装甲即好用又实惠

网友巅峰之雲说:

可以成为现实,但造出来对于现代军事没用,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它体型巨大,远距离还要很多直升机带,机动性太烂,遇到一架战斗机就够他折腾了,他在电影里造出来是为了一对一打怪兽,在现实中,他撑死了只能去破坏城市,为军队节省弹药,免去了麻烦的精确打击,一个大机器人往上一压就完事了,估计也就这么点用,遇到敌军只能被当靶子打了,什么战斗机,战列舰,巡航导弹,火箭弹,自行火炮,穿甲弹,电磁轨道炮,电磁脉冲弹都可以干掉大机器人,造出来可以,除非地球有怪兽

网友军武数据库说:

完全没问题,但是谁愿意投资是一个大问题。

以目前的工业水平来说制造一台70米高的机甲战士并不存在什么工程难点,尤其是陆上使用的机甲。但是目前来讲,各国军方对于这样在战场上是巨大的攻击目标,能效输出不成比例的低级吞金兽有多大兴趣?目前这样大型的机甲能做到的战争任务,各国军队通过部分武器平台的组合完全能够做到。但是假设某天地球上真的出现一种巨型“怪兽”,为了建立起防线,那么就必须要求生产出一种与其体型相对的“机甲”作为防御武器使用。这时,有了存在价值,这样的机甲将会迅速的制造出来。简单说来,就是需求决定产品。现实世界中随着战术战法的改变,W君认为坦克将会被外骨骼系统武装起来的“机甲战士”取代。从资源利用率看来,单体武装的士兵投入会比武装一辆坦克低上一个数量级的成本优势,却可以获得不逊于坦克的杀伤效果,高出一个数量级的灵活性。历史上的重装步兵将会再次降临,如同战车时代的“车战”被骑兵取代一样。机甲战士的部分能源问题目前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超级电容、微型燃气轮机、战场数据链、高速数据传输、量子计算机应用、神经网络电子应用等等技术均取得有效的现实应用。加上模块化的大威力武器组装、导弹小型化等技术研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重装步兵”这个兵种。这种身高3-5米的机甲战士通过小队配合,利用无人载具的平台与指挥中心连接执行战斗任务。相信在2050年左右出现初代的战争机甲,那时将是一次战争理论的全新升级,战争理念也会产生变化,类似《环太平洋》那样的小型机甲战斗也会出现。

网友航小北的日常科普说:

目前来看,这种机甲现在的科技是做不出来的。我只从我的专业角度提一个方面:

任何机械不是可以简单放大的。

很多人想,现在也有比较小的机器人呀,既然小机器人有了(比如说现在非常先进的谷歌ATLAS机器人),那么大机器人为什么不能有呢?↑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家族↑机械要能够成功运转,最基本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机械的各个部分,强度、刚度要是足够的,也就是说,这个机械结构运转起来,不能够断裂,而且也不能有太大的变形。这一点看起来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因为钢铁看起来多么结实、多么坚硬,但是实际上对于一些需要承受很高载荷的机械,这个要求很难达到。最简单的说,一根铁丝,比如说直径一毫米,长100毫米(也就是十厘米),你抓住铁丝的一头横放着,可以发现铁丝不会发生弯曲(这个生活经验就可以告诉你了);这个时候我们把铁丝等比例的放大,变成直径10毫米,长1000毫米(也就是一米),在实际生活中见过这种钢筋的人应该了解,如果你抓住钢筋的一头横放着,那么钢筋就会弯成一个弧形;如果我们再把这个比例扩大,变成直径100毫米,长10000(也就是十米)的钢柱,还是抓住一头横放,那么很有可能这根钢柱弯曲的幅度更加大,甚至于会发生断裂。这个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把一个物体等比例放大,物体的质量(重量)是以三次方的规律增长,而随便找一个截面(比如说刚刚那个钢筋的横截面——也就是一个圆形)的面积,其增加则是按照二次方的规律增加,所以这是不成比例的,这也就是说,越大的物体,实际上其强度、刚度就越不能保证。所以如果我们把刚刚的钢筋比成机器人的胳膊,那么一米长的机器人的胳膊可能还成;但是如果十米长的胳膊伸出去就会变得弧度非常大,甚至于会断掉。所以机械不是可以随便放大的。而且由于这种体重、面积不成比例增长带来的问题中,最简单的一个问题,这么一个几千吨的庞然大物,怎么才能够站在地面上呢?我们做个类比,最大的坦克也就是百余吨,但是就已经需要有非常宽阔的履带来防止坦克陷入土地中,如果换成这几千吨的机器人,就好像一个普通人站在一块豆腐上一样,很快就会陷入土地中。除非机器人的脚是一块非常大的平板,才能够把自己的体重均匀的释放到地面上,这样才能够才地上站稳,但是那样的话把机器造成人形的意义何在呢?↑重达188吨的鼠式坦克宽阔的履带↑所以这种机器人目前来看只是科学上的幻想,除非材料科学有着本质性的突破,不然制造出如此的庞然大物绝无可能性。而即便材料上面突破了,关于控制、传动、能源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需要突破,我们有生之年,可能都不会看到这种充满气势的机器人了。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34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