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获了惊天大案的神秘组织“不良人”,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如何?(不良人这个组织存在吗?)

原创 野人  2023-08-13 09:25  阅读 21 次

网友谈古论金说:

不良人的地位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有秉承皇帝旨意专司大案要案的侦破处理的,也有维持首都长安市坊一般治安案件的,而无论前者或后者,或许都谈不上是所谓『破获了惊天大案的神秘组织』。因为动画《画江湖之不良人》与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传播与影响,不良人作为大案要案侦破处理机关甚至于间谍及反间谍机构的色彩得到了渲染强化,所以强大而神秘,不良人的首领『不良帅』更给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观感。而实际上,不良人即使针对大案要案,也缺乏后世相类似机构的专业性,而大多数时间可能都是在处理长安市坊中小偷小摸的治安案件,我们不能简单说这样的机构地位就不高,但是至少远谈不上神秘。如果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后世与不良人类似的组织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其职能与偏重点相比于不良人,更偏重于处理秉承皇帝旨意专司大案要案的侦破处理,其自主性与权力更大,换句话说,宋朝的皇城司,在职能上更加偏于,而明朝的锦衣卫,完全就是一个负责情报刺探与人员监察的特务机关,市井治安案件都剥离出来由六扇门捕快去处理,锦衣卫不再介入。因此,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放在历史大背景中,锦衣卫地位高于皇城司,皇城司地位高于不良人。

网友陆也读史说:

在前些日子,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引爆了全网,但随后便在烂尾声中结束了全剧。撇开剧情内容不谈,剧中出现了一个机构:不良人。在这部网剧之前,也有一部着重描写“不良人”的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张小敬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不良帅张小敬跟不良人小乙虽然都是虚构出来的,但实际上不良人这种神秘的组织,却是在唐朝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长安十二时辰唐朝,在“熙攘繁盛,光耀万年”的长安,由于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将整个大唐王朝的权力机构体系梳理的异常清晰,很多之前不存在的部门,便应运而生。这便是不良人——主管侦缉逮捕,其称位为“不良”或“不良人”,清梁章钜《称谓录》引《说铃续》:“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负责人称为不良帅。这些与剧中内容一致,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不良人的地位,其实在当时社会是很低的。因为根据唐朝五代的史料词典记载,当时唐朝的朝廷会征用一些江湖人士或曾经做过坏事的人去从事抓捕等工作,利用他们的江湖经验和社会关系。按照现在来说,这些人都是没有编制的编外人员,也不属于任何系统。长安盛景其实就是用贼来抓贼,既给罪犯分配安排工作,又能减少犯罪率,两全其美的办法。当然这些劣迹斑斑的不良人对付那些坏人、恶人、罪人是很有办法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和治理办法,手段多样化且办事能力极强。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设有专门的负责侦缉逮捕、探查情报的衙门,汉朝有“大谁何”,隋朝有“内外侯官”,五代有“武德司”、“侍卫司狱”,宋朝有“皇城司”、“走马承受”,明朝有“锦衣卫”,唐朝则有“不良人”。能与“不良人”相媲美的称呼,唯有汉朝的“大谁何”了。“不良人”的名称来历的因为都是坏人,那“大谁何”呢?顾名思义,那是由于这个机构的成员主要是政府警卫,一般见人都会喊“来者何人”。不良人动漫继续说回“不良人”,真正扬名实是在《朝野佥载》中记载,周书舍人郭正一在朝鲜战场作战后俘获了一批朝鲜战俘,留一婢女为自己看管家中仓库,结果这婢女竟监守自盗,偷了些金银财宝连夜跑路了。这在当时是件大案,当时的不良帅魏昶亲自出马,“取舍人家奴,选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笼头至卫。”选了三个家奴,戴着头套招摇过市,并声称帮凶已经抓住了。这让那个婢女与其他共犯很担心,赶紧出门打探消息,自然就漏出马脚。果然,没过多久不良人便顺藤摸瓜,在破庙中抓住了那帮盗窃犯。因此,虽然不良人大都犯人出身,身份地位很低。好在在其位,谋其政,有着丰富的经验与人脉,行为不拘小节,但却立竿见影。

网友三观粉碎机说:

不良人主要负责基层的治安,地位一点都不高。清朝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与清代民间俗称的“番子”职责类似,而番子“专司缉捕盗贼,访拿逃亡集嫖赌凶棍等事,其他概不能预。”除了唐朝,各朝代也有类似不良人的存在。汉朝有“大谁何”,宋朝有“皇城司”,明朝有“锦衣卫”。

清·梁章钜《称谓录》引《说铃续》:“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

不良人主要是从事侦缉逮捕的官差,相当于低层官差,地位可是远没有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表现得那么得人重视。唐朝宰相李林甫曾经让人向玄宗举荐吉温,唐玄宗说:“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通过此话,我们可以推断出,不良人品级低下,难以得到皇帝的宠爱。

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不良”条:“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

并且,不良人并非武功高强之人,他们都是一些曾经有过恶劣行为的人。

为什么设立不良人?

人口的再利用。众所周知,唐朝人口数量达到新的巅峰,在人口众多和等级混杂的年代,具有恶劣行为的人非常多。如果只是关押收监,那么消耗的知识人力物力。如果将他们纳入朝廷的官吏制度,不仅可以减少支出,还可以稳定一方水土的治安。何乐而不为?

网友夏风不素说:

不良人在唐朝,只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捕快。而最基层的就是负责逮捕的小吏和坊丁,治安巡查员组成,还负责坊门的开闭。但是和我们熟知的明朝锦衣卫也不是一个级别的,级别比锦衣卫要低。而不良人这个叫法怎么得来呢?在《唐五代语言词典》中有记载:“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而在古代大多捕快的身份是十分低下的,而且家族有一人干捕快,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在古人看来,捕快是个得罪人的活,是一种贱业,做不良之事者只能是“不良人”。上面我说了,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之为“不良”。重点就是这个有恶迹者,什么意思大家都能看出来,就是做过坏事的人比如什么偷鸡摸狗啊、游手好闲啊、赌博什么的。像这种人,唐代的官府为了不让他们继续祸害乡里就让他们去负责在当时上流社会看来是“贱业”的捕快,而古代的捕快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因为在古人看来捕快是一个得罪人的活,能做这种“不良之事”的也只能是“不良之人”。再从官府给他们起的名字来看,“不良”这名字摆明了就是说他们不是好人呗,这没啥好说的,字面意思嘛。更重要的是家族中如果有一人当捕快,三代人都不能参加科举,对,往后数三代都不能。要知道唐朝时期的科举可不像宋明那么死板,这个时候的科举可不止考文章,还可以考算术、医学、做诗等,因此平民也有很大几率考上。然而家族中有人当了捕快,这一切都不行。由此可见不良人地位之地下。

网友青史如烟说:

不良人在唐朝是存在的。清代梁章钜著的《称谓录》里面有记载:“说铃续云,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也,立名甚奇”。译成现代文就是说,从事侦缉捕盗这类职务的官差,在唐代被称为“不良人”,他们的长官叫做“不良帅”,职能相当于汉朝时的“大谁何”。顺便说一句,梁章钜是清代颇有建树的政治家、礼学家和文学家,《称谓录》也被誉为称谓学中汇集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33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