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的由来)

原创 野人  2023-07-01 09:30  阅读 14 次

网友大司马在此说:

“说曹操曹操就到”,现如今已成为一句流行的俗语,形容对方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说话者面前,常常给人惊喜或惊吓。咱这里先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场景,话说那时汉献帝打长安回到洛阳,看到的是“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这样一副凄凉场景,以至于百官上朝,居然“立于荆棘之中”。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没有饭吃,只能出去剥树皮、掘草根。就连国家公职人员,职位在尚书郎(这里的意思,就类似于国务院的文员秘书)以下,都自个出城去砍柴烧饭,甚至很多人就死在颓墙坏壁之间,不知是饿死还是被人打劫砍死。洛阳是大汉帝都,如此凄惨,难道四方诸侯就没有来支援一把的吗?其实当时最大的诸侯是河北的袁绍,但袁本初真的不愿管这摊事,他正在经营自己的河北地界,这是原因之一;而希望汉室中央就此枯竭甚至消亡,他好日后顺利建立新王朝,这是原因之二。不但袁绍如此,事实上当时荆州的刘表、淮河流域的袁术都是如此,袁术自己谋划称帝这个是的,可刘表为什么也不积极呢?呵呵,因为他也揣着自个的小心思。所以愿意出手拉汉献帝一把的,只有曹操。但曹操阵营这边,也有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多亏有荀彧等文臣(他们确实是真正的忠汉派)力挺,这才做出了最后的决断。(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但曹操第一次派出曹洪并没有接到皇帝,直到来年二月,曹操打败了汝南、颖川一带的黄巾余党,这才得以与皇帝接触。此时皇帝在洛阳,就是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一番情景。可为什么说曹操还是很快呢?因为直到这个时候,袁绍、袁术、刘表这些势力还是无动于衷,更不消说遥远的刘璋、公孙瓒这些了,事实就是天下诸侯,唯有曹操一家愿意接受皇帝。既然如此,也只好说:“说曹操曹操就到”,因为说袁绍,袁绍不会到,说刘表,刘表也不会到。这个就是当时真实的天下大势,至于后来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话,那就是日后形势的演变所致。若是真的收留天子就能对诸侯下命令,袁绍、刘表这些诸侯又不傻,为何不出手呢?真实的历史,必须以当时一时的场景还原判断,才切合实际。只有在当时场景下有作为的人,才能发挥作用。事后说漂亮话,一点用都没有。

网友忒鑫志富说:

"说曹操曹操就"现在常常被人说起,有时候正在议论或者刚刚想起某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突然回来了或者出现了,用来说明特别巧合的相见,能够给人带来惊喜。 于是乎,我们就感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那“说曹操曹操就到”有何典故?据民间流传: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身边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但在《三国演义》中却不是如此,曹操是奉旨前来护驾,这才有了后来的名正言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中: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卓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报有天使赍诏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却说帝在洛 阳,百事未备,城郭崩倒,欲修未能。人报李傕、郭汜领兵将到。帝大惊,问杨曰:“山 东之使未回,李、郭之兵又至,为之奈何?”杨奉、韩暹曰:“臣愿与贼决死战,以保陛 下!”董承曰:“城郭不坚,兵甲不多,战如不胜,当复如何?不若且奉驾往山东避之。” 帝从其言,即日起驾望山东进发。百官无马,皆随驾步行。出了洛阳,行无一箭之地,但见 尘头蔽日,金鼓喧天,无限人马来到。帝、后战慓不能言。忽见一骑飞来,乃前差往山东之使命也,至车前拜曰:“曹将军尽起山东之兵,应诏前来。闻李傕、郭汜犯洛阳,先差夏 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保驾。”帝心方安。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感谢支持。

网友老蒋闲言说: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满,吉利,沛国谯县(今人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众多割局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十分突出的伟大人物。要说起:“ 说曹操,曹操到 " 的这个典故,其实就是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的时候曾一度脱离险境,谁也不曾料想到李郭二人会合兵一处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在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但信使还未出,李郭联军已经杀到,眼看汉献帝走投无路,这时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将李郭联军击溃,于是就有了 “ 说曹操,曹操到 " 的这个典故。但民间的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救驾,与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就截然不同。《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 曹孟德移驾幸许部 ” 说的是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起义,他与鲍信共同围剿黄巾,招安降军30万,自此曹操威名如日中天。杨奉护驾至洛阳后,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护驾。曹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刚到洛阳恰逢李郭联军来攻洛阳。这种说 " 说曹操,曹操到 “ 的典故,就成了曹操是被动护驾了。总之,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的记载虽然不同,但从当时战乱的情形可以看出,也可以肯定是献帝在危险之时,急招曹操入朝护驾的,曹操护驾兵贵神速,才有 " 说曹操,曹操到 “ 的这个典故流传至今。

网友渔樵之人W说:

谢谢邀请!“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现在的理解是,正在谈论某人的时候,某人就意外的出现了,指的是非常巧合。这个“说”,现在指的是谈论或提起,而原来指的是盼望,即盼望曹操到来,曹操就到来了。东汉末年,董卓专权,王允定计除掉董卓,可天下仍未太平,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继续生乱,挟天子以令诸侯,作恶多端,比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汉献帝的日子依旧难过,趁夜间,在大臣董承、杨奉的陪同下,偷偷地逃奔洛阳,李傕郭汜知道后,立即向洛阳方向追赶。汉献帝来到洛阳,原先被董卓糟蹋得一片狼藉的国都,现在还满目凄凉,前来救驾的没有什么人了,河北的袁绍,没有什么动静,荆州的刘表、淮北的袁术、益州的刘璋,也没有什么救驾的迹象,大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估计能有希望来救驾的恐怕只有曹操了。汉献帝于是和众大臣商议,给曹操去一诏书,命令曹操前来救驾。汉献帝又问众大臣,其他诸侯是否还有能来救驾的?众大臣说,恐怕没有了。汉献帝正盼望曹操的到来,曹操军马的前锋夏侯惇就到了,解救了汉献帝。紧接着,曹操平定了李傕、郭汜的叛乱。这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的由来。为什么不说别人到?关键是盼望别的诸侯,别的诸侯不会到,看来曹操比其他诸侯对汉献帝忠心。

网友路遥lgy说:

俗话说,说书的嘴,唱戏的腿。那意思是快的不能再快了。评书里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每到关键的时刻,出现反转。“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来自于,东汉末年,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后来清醒过来了,汉献帝一走,他们就等于失去了护声符一样,于是二人又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当时,汉献帝有董承,杨奉保护着一路颠簸,赶到洛阳。而洛阳被董卓迁都西安时烧的惨乱不堪,皇帝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到处都是难民。由于担心李催,郭汜的追兵赶到,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李催,郭汜追兵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其实,当时李催郭汜因为两人争斗,放了汉献帝,谋士贾诩说,你们放走了皇帝,现在随意在街上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杀了。这是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但是已经晚了。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也给袁绍提出这个策略,袁绍世代三公,不屑一顾。曹操的谋士荀彧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曹操立即采用了,他知道汉献逃命到了洛阳,就先令夏侯惇率快骑兵先行一步,自己而后就到。意思时抢占先机迎奉汉献帝,不能让别人抢在前边,所以正是危急时刻,夏侯惇先到,解救了汉献帝。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不但的壮大,最终成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说曹操,曹操就到。是说来的及时,而且恰到好处。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188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