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原创 野人  2023-07-01 12:45  阅读 16 次

网友小小看历史说:

日本这个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杠”,也可以说是不怕死,不到最后一刻就是不投降,这就是日本在进行了长达14年的对外战争后的态度,尽管那时候的日本因为战争的消耗,几乎已经被掏空了,但是日本人并不怕,在他们投降的前夕,日本国内还进行了大量的征兵,而目的就是想在本土和即将登陆的美国军队进行最后一波的拼命。好在日本的天皇还是比较机智的,决定了最后的无条件投降,这才使得日本这个国家没有被彻底的从地球上消灭。当时的日本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其中最狂热的事情就是有很多的日本人仍然冥顽不灵的要顽抗到底,其中陆军的畑中键二少佐就是代表人物,他们对于天皇要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定极度不满意,于是畑中健二组织了很多人要密谋阻止投降。阻止投降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摧毁日本天皇早就已经录好的投降录音,说起来很简单,但是那些拒接投降的人到死也没有找到。在录音准备完毕之后,负责播放的人是森赳,畑中健二想通过他不播放录音或者打听录音放在哪里,找到了他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但是森赳直接决绝,结果就被畑中健二直接杀了,之后畑中健二就想去皇宫中找录音。但是录音放的位置根本没有人知道,在发现森纠被杀之后,事态很快失控了,畑中健二还想通过阿南惟几把事情压住,但是阿南惟几知道怎么做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就直接自杀了,畑中健二的一场阴谋彻底的失败了,而他和他的反叛者也直接被枪毙了。这件事情被平息之后,日本这才顺顺当当的投降了,其实这是日本最好的结果,如果不投降那就是美国的登陆作战,子弹大炮可不长眼,真的把这个国家灭了都有可能。

网友西岭散人说:

很多人以为日本投降是因为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是原子弹的威力炸醒了日本人。其实这两颗原子弹不过是摧毁日本人意志的最后一击。早在冲绳战役结束后,日本本土完全暴露在美国人的攻击范围内就已经注定了日本必败,尽管东京大轰炸京都皇宫几乎毫发无损,但昭和天皇知道留给自己考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15年上映的日本二战题材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翻拍自1967年同名电影)就详细的描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后日本国内的政坛、民间的态度。盟军对东京的多次狂轰滥炸下,昭和天皇的决战意志受到动摇。为了争取时间达成是战是降的决定,日本请苏联从中斡旋,得以使美国暂停轰炸本土。接着天皇在地下防空洞召开内阁军事会议,以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大将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首相铃木为首的和平派为是战是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主战派认为必须将海外兵力撤回本土与盟军决一死战,甚至还提出昭和天皇要与日本共存亡(必要时以死殉国)。而和平派则认为日本已经毫无能力再进行反击,反抗已是徒劳。为了争取时间投降,首相铃木贯太郎多次进宫面见天皇表达国民争取和平的意愿。8月6日和9日早已经失去耐心的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极大震撼了日本人的心。


8月14日绝望之中的昭和天皇果断下达御命,决定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消息传至军中,以畑中为首主战的少壮派军人无法接受投降的事实,煽动部分军人冲击近卫师团警备司令所,试图阻止天皇“玉音放送”的录制工作,后被赶到的和平派军人镇压。一场有惊无险的政变最终得到了化解。8月15日昭和天皇宣读《终战宣言》的声音正常从广播传出传遍了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日本战败投降已是既成事实,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规模的日本军人和平民自杀殉国。日本在表面上举国上下为迎来久违的和平雀跃欢迎,背后却有逾几十万军人和百姓躲在阴暗的角落用自杀来表达对日本投降的“抵制”。这些人因为深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无法接受日本战败的事实而选择愚忠自杀,大部分人自杀的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


随着昭和天皇发布了《终战宣言》宣布投降,过去作为神的化身的天皇也解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美国之所以没有废除天皇制,让昭和天皇逃过战后审判也正是因为天皇在日本人心中依然占有无可替代的神圣地位。天皇制度被保留了下来,但天皇至此失去了一切权利,成为了无权的国家元首,天皇也不再是神的化身,而普通日本人并无两样。


1945年8月15日,广播里播放着昭和天皇提前录好的《终战宣言》,对于大部分日本人民来说,他们此生都是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许多人都朝着皇宫方向跪拜,有人低头无语,有人抽泣流泪,有人呆若木鸡面无表情。广播结束后,日本民众大部分的情绪都比较稳定,但内心却是无比的兴奋和激动。战争终于结束了,作为二战恶源的日本人,那些挑起战争的战争犯都是魔鬼的化身,但是作为普通的日本民众,却是既可悲又可怜,战争让人民变的更加贫穷,让国家变的破败不堪。相信所有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日本民众都对这一天的到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

网友兰台说:

我之前回答里说过,我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太太是日本人,而且是中日混血,所以我们聊天的时候没有特别的顾忌,什么话题都敢聊。有一次我们在一块吃饭,就聊到日本普通人是如何看待战争这回事,她说她小时候因为经常和母亲回中国过暑假的关系,中国这边亲戚也特别爱问她“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二战失败”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她这个对历史完全没有兴趣的女孩在也开始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可因为她母亲是中国人的关系,所以父亲那边的亲属和忌讳谈论战争,虽然她爷爷那个村好多人都去过中国、东南亚打仗(九州地区)。所以其实她也不知道她身边的日本人是怎么看待日本战败投降这件事的,尤其是亲历者。一直到她高中,有一年暑假她姥姥生病了,她母亲飞回中国照顾,就没有带她,她父亲忙着工作,她就带着弟弟回老家村里和奶奶一块生活了一段时间(她日本爷爷当时已经去世了)。她就找机会问了她奶奶,结果她奶奶讲了一个震撼了她真实事件:天皇发表停战演说时,她奶奶还没有嫁给她爷爷,还和父母在另一个村子里住,当然,两个村子隔得不远。日本决定投降的当天,村里有孩子或者有父兄丈夫在国内当兵的家庭,虽然大家表面不说,但是心里都松了一口气。她奶奶的哥哥当时在东京读书,据说已经被编入临时组建的军队了,全家都担心得不得了,因为家里几代农民,终于出了一个国立大学的大学生,舍不得送去做炮灰。而她奶奶家一个丈夫以及两个孩子都战死的亲戚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当时就受不了了,她不是因为“终于停战”了松了一口气,而是“为什么要停战?”而生气。虽然这个亲戚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死在战场上,但是她总觉得宣传上说这是为了日本前途和命运不得不做的牺牲,所以她也就这么默默忍耐,而且还是她奶奶村,动员参军积极分子,有点类似居委会热心分子角色;甚至因为她有三个亲人战死以及她平时很积极,所以在1945年还能分到一点营养品。所以她奶奶这个亲戚就有点“付出和牺牲得到了回报”的感觉,毕竟在当时能被分到营养品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她奶奶这个亲戚还有一种“早晚你们家的男人也会上战场,也会死在战场上”的错误认识,也就不会觉得自己死了丈夫和儿子有那么难受了;在她看来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结果天皇宣布投降,等于村里可能再也不会有男子战死了,也等于别人家的丈夫和儿子不会死了。她受了很大刺激,有一种“说好了大家一块死,怎么我们家死了三个了,你们怎么就不跟进了?太不公平了!”后来她奶奶这个亲戚精神都出问题了,不但公开抱怨天皇为什么要投降,简直不是男人,没有血性;最严重的时候发展到村里有军人复原回家,她要追到人家家里质问这个复原军人为什么不死在战场上?是不是贪生怕死?是不是不愿意七生报国?因为她奶奶村里就属这个亲戚家阵亡军人最多,所以村里人也都能理解她,不过还是不愿意和她来源,这个亲戚的小儿子大概觉得和他妈待在一起,压力太大,一个人跑到福冈打工去了,这个亲戚神神叨叨,也没有儿子女儿在身边照顾,一直饥一顿饱一顿的,大概1950年前后就去世了。说实话,虽然日本投降时普通日本人反应和态度的书籍文章看了不少,但是听我朋友这个日本媳妇儿讲出来这个故事,我还是觉得特别震撼。因为让我对“日本人愚忠天皇”有了新的认识……这么说吧,因为我好友的关系,让我可以近距离、长时间接触日本人(虽然是中日混血),我深刻感受到一点,越是长时间相处,越能发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老百姓之间的共性其实是大于特殊性的。

网友有百里之才说:

小时候,姥爷姥姥在家小院里乘凉的时候,经常给我们姐弟讲旧事。记得讲日本人投降以后,不敢上街,再也不趾高气扬,都顺着墙边、低着头走。后来遣返,他们拖家带口,背着包裹、行为,沿铁路边成群结队去青岛上船。狼狈不堪。但他们眼中都是恐惧,怕中国人杀他们,报复他们。

网友老照片说: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整个国家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力量日益增强。这也同时激生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日本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先是在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打败了亚洲传统大国中国,后又在日俄战争中战胜欧洲老牌强国沙俄,后又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疯狂抢夺利益与地盘。整个国家民族日益狂热,最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穷灾难。(东京日军司令官向盟军投降)1948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终于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长期对外扩展、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历史。“终战诏书”颁布后,身处战争一线的日本军人,很多难以接受而作出疯狂举动。而日本国内则相对平静,上至军政高官,下至平民百姓,大多数人还是接受了投降的结果。1945年8月30日,部分美军、澳军抵达日本东京。随军而来的还有一些欧美记者。据他们记载,当他们进入东京后,发现日本人民大多凝视他们而面无表情。但是也受到了一些狂热浪人的骚扰,但是也被日本警察驱赶。因为常期打仗,日本国内经济早已崩溃,此时更是商品匮乏,出现了哄抢食物的现象。同时因为东京并没有遭到严重的军事攻击,所以水电等基本供应都正常,只是医药用品十分奇缺。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188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