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平常人246089341说:
人人怕孤独,它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缩短寿命,降低生活质量,空耗人生的美好时光,要为大局着想单身不可取。
网友尹老邪说:
我觉得会,我听过很多次身边的人说这种话,大不了我不结婚了,这辈子就一个人过。听起来是那么潇洒,语气中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可是我总觉得这句话特别的幼稚。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结婚的人,是否想过自己的父母,当父母看到身边的老友一个一个都抱上了孙子,而你仍然单身一人的时候,心里会是怎样的酸楚。先不说将来你会不会孤独,至少现在你的父母很孤独。2:爱是最好的良药爱情是最好的良药,能治百病,也能让人活的更加充实快乐,我不相信当你一个人走在大街,看着身边的一对对情侣,心里不羡慕吗?是,你可能会说,你当老子不想找吗?那不是没合适的吗? 好的,如果能这么想,说明你还是渴望爱情,渴望婚姻的。3:陪伴最长情孤独终老和白头到老这两个词的含义所有人都明白,脑子里想一想这两个词代表的画面,让任何人选都知道要选哪一个。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是觉得哪怕目前你仍旧单身,但是也别放弃的太早,爱情永远是那么不期而遇,又无法预测。4:你想怎样离开这个世界赵本山说:“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有没有想过,死的那天,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我们腐烂在了家里,直到邻居报警才被发现,可怕不,悲哀吗?后事都无人料理,会是怎样一种孤独?5:最高级的孤独能陪伴你最久的那个,永远是爱人。父母会去世,儿女会结婚。只有爱人才会和你厮守终生,如果到最后你还是一个人,那就做好心理准备,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过年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说不孤独吗??所以我无论如何理解不了所谓的不婚族,所谓的丁克一族。可能你们有你们的追求,谁也拦不住,你们也有你们的幸福,谁也不理解。但是我认为,最后的结局,我一定比你幸福,这一生,我也活的无憾。
网友TqWd说:
可以肯定的说,会。引用一句鲁迅的话吧 : “要自杀的人,也会害怕大海的汪洋,怕夏天死尸的易烂。”现在选择不婚的原因太多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遇人不淑、三观不合、都是阻碍的因素。这个时代的感情越来越难得,更多的是快餐式的爱情。但是人的身体会衰老的,心也一样,人老了往往是很脆弱的,想想这过往的我的一生居然最后无一人陪我,也是很可悲吧。想想这一辈子没能和我情投意合的人在一起会很遗憾吧,而这份遗憾永远会是我生命里的缺失,会被我一直带进土里。
网友原生烙印说:
会吧,那也是80岁的时候。我想那时我还是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且有意义。至于孤单之类不会那么浓烈。毕竟一路独自走来,人生的精彩纷呈已足够我回味了,年轻时的爱好迟暮之年依旧喜爱,用来派遣时间最好不过。
网友悠闲云朵Ss说:
婚姻到底是不是人一生的必需?一个人生活,和结婚生子建立家庭相比,是否就是一种缺失?前不久看到离开清华、去普林斯顿任终身教授的科学家颜宁的报道。40岁,充满少女感的女科学家,做生物科学研究的理工科教授。科学成果斐然,表达了终身不结婚的意愿,颜宁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报道中提到,她很早就明确说自己不结婚。这一点偏个人化的声明,竟激起了人们(尤其现代女性们)讨论“我们是否已进入不结婚时代?”的浪潮。所以,这一次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婚姻,到底是不是人一生的必需?一个人生活,和结婚生子建立家庭相比,是否就是一种缺失?今天的讲述人,有48岁未婚、生活得自由自在的简一;34岁,感情、婚姻顺遂的宽宽;离婚后获得解放只求恋爱不勉强婚姻的车前;亦有单身女青年祁十一、小山,性取向为同性的大丘,从各自的经历讲述:结婚,还是不结婚。简一48岁,女性,坐标北京“大多数人把婚姻当做人生的一个目标,背后原因是怕将来孤单,寂寞。于我来说快乐不取决于对方,而是来自于我本身。”目前感情状态是自然呈现的状态,有感觉的人就谈谈恋爱,没有感觉的人就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状态。20多岁时,就想着找个优秀的男人结婚。如今最后一段五年的感情结束之后,就没有想结婚的念头了。但每一段情感关系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长。有感情的时候,会去执着对方,觉得自己做得多,别人做得少。但是分手以后才发现对方其实很棒,对自己也很好,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不在一起了。分手以后才发现,真正的问题在自己,感情里抓取的,其实是自己需要成长的。大多数人把婚姻当做人生的一个目标,背后原因是怕将来孤单,寂寞。我觉得这是人普遍的心理,于我来说快乐不取决于对方,而是来自于我本身。别人给不了我幸福,也给不了我快乐。所以我不会把婚姻当作最终的一种追求。婚姻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概念而已。婚姻的质量大于婚姻的庇佑以前谈过的男朋友,他们都是希望能结婚的。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真的是很快乐,想要结婚也未尝不可。但是后来我发现,婚姻不是我想要的,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已经那样了,结了婚也没什么不同。爸妈在世的时候,希望我能成家立业,但是他们也知道拿我没有办法,挺无奈的。他们的概念就是,你不管快不快乐都要结婚,因为所有的人都要结婚,但是他们不会去考虑一段婚姻内在的质量。明明知道结婚之后是不快乐的,明明知道婚姻中有太多无奈,依旧要去追寻婚姻的庇佑。不结婚也没有什么压力呀,到目前为止我自己没有,就觉得特别轻松自在。有的人会问,你老了,或是生病了怎么办。有这个时间去担心老了之后怎么办,还不如现在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放在怎么把自己照顾好这件事情上,未来的生活是由现在决定的。快乐取决于你的选择经济上我没有多大的欲望要拥有多少钱,唯一的标准就是有富裕生活的经济来源。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必须要有经济基础来实现。我也会适当的做一些理财,保持住自己的生活状态。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慵懒吧。一切都是看心情,看当时的感觉。晒太阳是我喜欢的,做做美食,看看电影,喝个下午茶,旅行。年轻的时候会被事情拴住,也会被欲望牵住。想要房子,想要钱。比如说,你有了100万,就想要1000万,年轻的时候是这种心态。但经历很多之后,你发现拥有了这些东西也不一定快乐,但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也不一定不快乐。快乐的基础,不取决于多少数字在那里摆着,而是你的选择。如果你懂得选择,可能在不需要那么多钱的基础上,你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很舒适。宽宽34岁,坐标大理“不结婚的内涵是,对婚姻的需求层次变高了,这是女性的进步,是好事。”我和先生18岁开始谈恋爱,23岁领证进入所谓的“婚姻生活”,过了8年彼此独立打拼事业的二人世界,31岁生女儿,才真正意义上开始家庭生活。一路过来,对感情生活的满意度很高。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现代人的生活里,婚姻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必需品。它会越来越像奢侈品,需要你有心力,有对婚姻的高层需求(不是现实需求),才会真的决定拥有它。高层需求,有两个,一个是人生这场通关游戏的亲密战友,一个是灵魂成长的伴侣。这两样既是一个人需要婚姻的原因(大部分人需要战友,也需要灵魂伴侣),也可以是一个人不需要婚姻的理由(单打独斗也可以通关,灵魂伴侣也可以是自己。)一个人跑得快,两个人跑得远20多岁时,忙于职业发展适应社会,觉得婚姻可有可无。毕竟经济独立,当时也没有生育需求,不需要结婚来养活自己和获取准生资格。因此“领证”更像是一种过家家的游戏,并没有冲着它背后所代表的婚姻去。领证后至今的10多年里,很少有“我们结婚了,所以要如何”的限制,更多是基于两个独立的个体对“关系”的诉求。比如,在现实层面彼此支撑,像最亲密的“战友关系”;会将部分个体利益让渡给共同利益,像是生活中的“合伙人关系”;也会在精神层面共同探索,像课堂上的同桌。这里每一种关系都和婚姻关系有重叠,但婚姻关系不必然让人发展出这些“关系”,更多取决于两个独立的,有多元需求的个体。10年里,对婚姻和关系有了更深的感受。一个收获是,若把婚姻中的两人比做战友,那单打独斗跑得快,也会练就高超的个人技能。两个人一起跑,时常一个冲锋,一个掩护,交替进行。要商量好冲锋和掩护的节奏及规则,生长出默契的关系后,两个人跑得远。我俩二十几岁的节奏,他在大公司稳定工作,像打掩护,我在冲锋探路,负责寻找人生这片原始丛林里更美的风景,更优良的水草。一起行至水草丰沛、风景独好的地方,则换成了我掩护,他冲锋,此时的冲锋已不是为了更优良的水草,而是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另一个收获是,一起跑的两人,如果节奏对了,磨合得很好,彼此技能互补,发展出了良好的亲密关系,那么偶尔跑累休息的时候,会仰望星空,想想除了拼命往前跑,人生好像还该有其他可以一起完成的使命。这就开始发展出灵魂伴侣的关系。婚姻的内涵,是发展亲密关系/灵魂伴侣的工具婚姻是关系的一种形式,肯定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它也不应该是人生的目的,它是让两个人变成更好自我的工具。这工具可能会不断改良,甚至未来有一天工具完全变了样子,但只要新工具仍可以服务于让个体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很好。结不结婚,是个表面的标签,内涵是亲密关系。如今,很多人说我们即将进入不结婚时代,有人恐慌,有人庆幸。不结婚时代的基础,是更多女性自己拥有了人生通关的弹药(经济独立),一个人跑得又快又好,多个人难免觉得累赘。但亲密关系依然是人类的普遍需求,越来越多人结婚的前提是,能在精神层面契合,成为彼此灵魂成长的伴侣。对婚姻的需求层次变高了,这是女性的进步,是一件好事。车前30岁,坐标北京,金融从业者“我已经经历过一场婚姻,感情上得到解放,不再执念,反而自由。这是我的人生,那么结婚与否必然出自我自己的选择。”最近在豆瓣上征到一个男朋友,处于热恋期。交往了一个多月,对恋爱状态非常满意。我一直对婚姻比较悲观,大概是从小读书和看周围的婚姻的原因。我父母婚姻不幸。周围的婚姻中,不幸也是大多数,所以从小对婚姻就没有太多期待,不像其他很多女生对婚姻抱有一种玫瑰色的幻想。我自己也经历过一次离婚。婚姻里始终都有避免不了的琐碎、难堪、倦怠,以及上述种种导致的危机。即使这一次恋爱非常好,我也不排除将来结婚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两个人可以一起去面对,尽量去克服。如果不行,那就好聚好散。承认婚姻的不容易、不完美和缝隙,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也许婚姻质量会更好一些。男朋友和我的婚恋观比较一致,觉得只要恋爱状态好,结婚与否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关键还是是否养育孩子。经济独立,能屏蔽掉没结婚的压力与风险父母比较传统,只有我一个女儿,希望我尽早进入婚姻状态,不过所有的决定仍然是我做出,不会受父母太多影响。面对的压力,无非也就是过年被逼婚,但对我而言可以忽略不计。一来我经济独立,无需依附父母。二来离家较远,父母的唠叨听听也就罢了,烦了就走。最重要的是,我已经经历过一场婚姻,感情上得到解放,不再执念,反而自由。这是我的人生,那么结婚与否必然出自我自己的选择。我自己有两套房子,在金融行业工作,收入尚可,不管是在一线继续漂泊还是回二线定居,都能保障自己有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不需要另一个人给我经济上的保障。如果不打算和对方养育孩子,觉得并没有结婚的必要。资产保持独立,在经济上不做捆绑,不过多介入对方的家庭,生活的自由度、满意度都会更高一些。婚姻从来就不是我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种状态。目前倾向于不要孩子,一来不想牺牲自我,二来觉得现在的国情也并不适合养育孩子。但不绝对,计划先去美国冻卵,买好后悔药,已申请了美国十年签。如果避孕失败,会把孩子生下来,相信自己无论从哪方面,也会是一个不错的母亲。男朋友短期内不计划要孩子,但是长期应该会要。大家的思维还是比较接近,如果我俩计划养育孩子,一定是出于深思熟虑的结果。平时工作,下班后健身、练琴、撸猫,和男朋友好好恋爱,攒钱还债,身体健康,心态平和、舒展。差不多就是自己的理想状态了吧。祁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