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听轩阁说:
游戏可以适当玩,但沉溺就影响学习,也影响身心健康,怎样让孩子不玩可以有以下方法:第一、思考孩子最初是什么情况下,开始游戏并开始迷恋的,找到源头,才好对症下药。第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多陪孩子,和他聊聊更多其他的话题,多带他去公园看风景,多参加一些亲自活动,让孩子觉得父母陪伴更快乐。第三、进行兴趣转移。其他兴趣多了,那么陪伴游戏的时间就少了。比如写字 、画画 、春天室外放风筝,夏天去游泳 冬天去滑雪等等,有限的时间分散。第四、需要家长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打骂,否则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不愿和家长交流,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网友校草咯说: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打麻将,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戒掉麻将呢,本质上这是两条很脑瘫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娱乐,只要不要沉迷,健康节制就好,你打麻将一晚还要输个几百几千呢,到底什么算好,什么算坏,我觉得克制算最好。
网友冷血真情说:
最好的辦法從網上抹去,應為中國的下一代和祖國前途著想!
网友奋发溪流tF说:
怎样让孩子不玩游戏?谢谢邀请。敢肯定的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们。家长们很苦恼,我言归正传。1,家长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记得我小的时候,各家各户孩子多,家长农活忙。虽然没时间陪伴孩子,但是有兄弟姐妹,还有邻居家的孩子可以一起玩如躲猫,逮羊,跳房子,打仗等游戏,个个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如今孩子少,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玩,如周末去野外游玩,爬山,孩子玩得高兴,又挤掉了玩游戏的时间,还锻炼了身体,一举多得。2,家长要作孩子的榜样。如今,很多家长下班回家后就拿着手机,要么刷微信微博流量,要么看抖音,拍视频,玩游戏。把孩子凉在一边写作业,作业写完,家长还在玩。孩子见家长玩得兴奋,开心,就有玩手机游戏的强烈愿望。3,不要用玩手机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我有一个学生,顽皮,不好好写作业,家长就说,你不调皮,作业完成了就可以玩一会儿手机。时间长了,孩子就以玩手机作为条件逼家长就范。所以,家长要严格控制手机,别让孩子有机可乘。4,不要给孩子配手机。有些家长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给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孩子就非常容易沉迷在手机游戏中不能自拨。这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大家都低头玩手机,孩子有手机,自然会玩游戏。总之,手机也是学习工具,家长也不可能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现在是网络社会,手机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通过言传身教,可以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
网友子畅MrsChange说:
小时候,大概10岁吧,流行玩任天堂游戏机,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都是很好玩的。那时我爸妈看我只能在表姐、表弟家看着他们玩,于是特地花“重金”给我买了一个。放寒暑假也不严格要求,每天只要写完作业,复习完相应的课程,上完兴趣班,其余时间大概每天一两个小时,都可以玩游戏。也就是说,只要没影响学习,也没影响睡眠,我都是被允许玩电子游戏的。有时,他们还和我一块玩。后来大概到初中就觉得这些游戏没啥意思了。看到任何新出的游戏,也觉得没啥新意,也就不再想玩电子游戏了。高中三年因学业目标,自己自动不玩了。大学一二年级时,开始玩养成类游戏,还有仙剑奇侠之类的,但玩了一段时间,发现体验感够了,又一次自动不玩了。之后几年也没玩过。后来工作,买了台小时候的复古游戏机,感到很怀旧,那承载的是我童年和少年时的欢乐回忆。但它不会影响工作,也就玩了半年,就把它珍藏起来了。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不是现在的孩子喜欢玩游戏,而是“玩游戏”是人性本能,以前的孩子也喜欢。只是那时没有这么多机会接触。二、电子类游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人性设计的,被它吸引很正常。如果想要完全杜绝它,要么就是别生活在现代社会,要么就是希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能做到“反人性”,也就是希望TA跟一般人不一样。三、家长最好了解,希望孩子“戒掉”游戏,就像告诉自己要戒掉所有的爱好一样。这是个重点:如果父母能戒掉所有别人认为“不好的事”,比如抽烟喝酒看电视打牌,那么才有机会以榜样的身份,言传身教给孩子。四、当然,人生的确有很多比电子游戏好玩的东西,所以当孩子体验过电子游戏,不被打压、压抑,那么他很有可能玩一段时间就不想玩了。但他这股好奇心和探索心还保留着,那么当TA去探索一门新语言、新技能时,TA就有可能自然转移,自然选择对TA更有利的,也更好玩的。可是,如果TA没有经历过“电子游戏原来不过如此”的感觉,那么,TA就容易一直被此物牵引着,反而有碍于TA在其它更有深度的事物中,找到价值和快乐。五、孩子也有可能是觉得现实生活不太好玩。比如亲子关系、家庭互动、朋友关系无法让TA得到满足,就到游戏世界里去找快乐,可以说,这是一种“逃避”方式。这时,家长加强亲子沟通很重要。六、具体操作上,可以😊每天适当给TA玩游戏的时间,不要求TA戒掉,也不责备TA。安排具体时间,比如每天晚上8:00-8:40是玩游戏时间,前提是在这之前完成了学业。人性是这样的:越压抑越持续,越不让一个人做什么,越说要戒掉什么,很有可能TA会反弹,之后沉迷于此事。更何况,未来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了,很可能会玩游戏能带给TA价值,而不会玩游戏也很可能影响TA的交际…这些都是未知的。作为家长,最好就是别将游戏当成猛虎野兽,而是最好自己也去玩玩游戏,体验一下它的乐趣,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它会这么吸引孩子。然后制定相应日常规则就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